集美校友总会

回家路上 我们相会

——在龙海市李林研究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王宝国

王宝国在龙海市李林研究会成立大会上发言

今天,在漳州市双第农场鹭凯生态庄园的李林馆开馆67天之际,龙海市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研究会正式成立。一馆一会华丽展现,标志着李林回家了。

在李林回家的路上,我们,喜悦相会。

李林离乡已经82个年头。从第4个年头起,星月耿耿,寒沙茫茫,她长眠于塞北洪涛山下的魂魄,何日不怀念自己的家乡?家乡的亲人们何日不思念自己的娇女?

五年前的2013年之秋,我从塞北来到闽南。在我的每一步路,都有一个矫健的小个子女兵引领在前——她肩背行李,上架长枪一条,下挂篮球一只,她吹着一只口琴,用歌声引领着她的队伍,也引领着我,来到闽南热土。我知道这是李林的家乡,我因此眼里常含着热泪。

那时,我除了拜会到李林的弟媳苏梅英老人和李林的侄女李舟玲女士,还拜访了龙海资深文史研究人士刘若贤先生,并且由刘老师的特别推荐,而有幸与林靖华先生相识。之后,在李林长眠地——我的家乡,我们接待了林靖华先生和来自漳州、厦门的诸位家乡人、母校人;直至今天,与张松勇先生等新朋友们的相识——我从闽南朋友们身上欣喜地发现,坚定而执着的、正义而善良的、热情而恳切的秉性,正是李林精神的再现。正是持有这样的精神的你们,奔走呼号,慷慨担当,立会设馆,打通了李林的回家路。

沿着这条通途,我来了;今天到来的我,一样眼里常含热泪,而更多欣慰:因为,在李林的回家路上,我们相会了。让我们拥抱吧,塞北人要与闽南人相拥抱,让我们在紧紧的拥抱中,热泪飞迸。

是的,在李林回家的路上,我们喜悦相会。

李林为救国救民,在上海自费开办晏阳初式平民夜校;为抗日救国,勇赴晋绥抗日前线。1937组建队伍,文行武功两卓越;1938驰骋晋绥,神兵闪击直追霍去病;1939奇袭岱岳,围魏救赵建奇勋;1940吸引火力打掩护,以身殉国英勇壮烈。

我一直在追问,李林为什么会如此?写李林传的多年间,我心里装着一个小个子女兵,而联想到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我国现代革命家秋瑾说:“芸芸众生,孰不爱生?爱生之极,进而爱群。”前苏联革命家、思想家、作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自己做了某些公益的事情,其实是出于利己之心。因为,他通过利他而得到了大幸福。

李林的心,就是这样获得大安宁和大幸福的。之所以,李林殉国后,《新西北报》社论称:“李林同志……的死,无疑的是国家的一个大的不幸和损失,尤其是晋绥边区的人民更是失掉了他们最亲热的保姆,失掉了光明的灯塔。”因此,我们经过系统的、全面的、深度的研究,缕述其思想形成及救国救民的实验,作出对李林的最新定位——

李林为中华传统知识分子道统责任观与现代革命家担当精神相融合的华侨民族英雄之典型。

我们也作出了对“李林精神”的最新定位——李林精神是英雄文化的结晶,其文本为:①勇于担当与道统责任观相结合的知识分子精神;②勇于牺牲与救国救民思想相结合的现代革命家精神;③勇于创新与开阔的视野格局相结合的华侨精神。

此刻,我看到在座的大家,表情里是如李林一样的安宁和幸福。请允许我以懂李林的名义说一句:我懂李林,所以懂你们,懂我自己。

朋友们,鹭凯生态庄园很美,美就美在她的天然品格,生态性格。在这块大美的庄园,我们获得了温暖感和踏实感。李林精神是一块精神的庄园,她带着自己的漳州品格,龙海性格,前所未有地温暖和踏实着中华民族的全体同胞。

——让我们在鹭凯庄园,在李林精神的庄园——作精神的相会,思想的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