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庄园里的惕斋

新杰

上了年纪的集美人都知道,校主厝(今陈嘉庚先生故居)背后的那一隅叫“庄厝”。为什么叫庄厝?“庄”与“砖”闽南话同音,有人说那一隅的建筑是用红砖建的,所以叫“砖厝”;也有人说,那里最早住着庄姓人家,所以叫“庄厝”。其实,这两种说法都不对。那是后尾山北麓的山庄,住着后尾角人,是陈嘉庚家族的先辈所建的庄园。

现今的庄厝,那“大厝双边护,后落是楼房”的三落古大厝(嘉庚路135号)仍在诉说着庄园建筑昔日的非凡气派。此处,现已改为停车场,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仍保留着的山庄花园遗址,告诉我们这里并非寻常百姓的家居地。

1894年,陈嘉庚奉母命,回故里完婚。忆及幼年读书甚少,出洋经商更觉不便,推及同辈,深感教育之重要,便决定办所学塾。他的想法得到了乐善好施的母亲孙秀珠的支持。母亲把陈嘉庚新婚所收的礼金全都交予他,新娘张宝果也把娘家带来的嫁妆礼金拿出来,凑足2000银元。资金备足,陈嘉庚便在庄园西侧新婚洞房以西,紧邻山庄花园兴建学塾的书屋,开始办学。书屋取名“惕斋”,取“惕厉其躬谦冲其度,斋庄有敬宽裕有容”之意。此乃陈嘉庚捐资兴学之滥觞。

老一辈集美人都叫惕斋为“嘉庚书房”(嘉庚路129号)。“斋”本有书房之意。惕斋是专为书屋(院)而建,结构布局依古代书屋(院)而设计,建筑采晚清风格,工艺精湛,砖木结构,木雕石雕非常精美。惕斋无论是建筑本身,还是其文化底蕴,都是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