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31、李尚大的高尚情怀和独特贡献

· 任镜波

10年前,集美大学、集美中学同时举行90周年校庆。庆典那天,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罗豪才参加集美大学的活动;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和厦门市市长刘赐贵参加集美中学的活动。两校的师生和校友都高兴地说:“他们的到来,给校庆增添了光彩。”但是,是谁邀请他们来的呢?却鲜有人知。

作者与李尚大合影

2008716,李尚大先生给我发来一份传真,说:“我是集美中学的学生,听说集美中学要举行创建90周年庆典,这是非常难得的,我深感激动。对集美中学要如何举办庆典活动,只要我能力所及,也会尽一份力,以表达我对集美中学的怀念。这封信和我的贺词,特请任先生给予转达。”此时的李尚大健康状况已经大不如前了。

1013,他又发来两封信,要我转发。一封是给何立峰的,信的全文是——

“尊敬的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何立峰先生钧鉴:

多时未晤,系念殊深。我因年事已高,已经五年没有回家乡了,但对于有关家乡的信息,一向都很关注。最近从媒体上看到,从与亲友通话中听到,厦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集美大桥、杏林大桥、厦门城市快速公交BRT顺利建成通车,规模宏大的园博苑建成开放,社会安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被中央誉为科学发展的‘厦门模式’。每毎听到这些好消息,我都非常高兴,非常振奋。这些都是您正确领导的结果,也是厦门人和厦门海外乡亲的福气。借此,我谨向您表示最崇高的敬意!

“我在陈嘉庚创办的集美学校读过书,陈嘉庚校主是我一生中最崇拜的伟人,集美学校是我一生最难忘的母校。

“今年10月,集美中学、集美大学都要举行90周年校庆,我因为身体不好,不能恭临其盛,实感遗憾!在这里,我要向您恳求,这两所学校的校庆,您一定要拨冗光临,并多多给予指导。平时,您对这两所学校都非常关心,曾在各方面给予大力的支持,借此,我要向您表示最衷心的感谢!

“我是集美校友,我也十分关心、支持集美校友总会的活动。集美校友总会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旨在联络校友、回报母校、服务社会。他们为了能吸引更多海内外校友回厦门走走看看,在市、区政府的支持下,正在筹建集美校友会馆。这件事,也请您在百忙中给予关心过问。在海外的集美校友、乡亲,都会感激您!请您在方便的时候来印尼访问,在这里的福建乡亲都会欢迎您!”

另一封是写给罗豪才的,信的全文是——

“尊敬的全国政协原副主席罗豪才先生钧鉴:

“多时未晤,系念殊殷。欣悉您将赴榕参加1025日福州大学50周年校庆,我便冒昧给您写这封信。

“我恳求您提前几天回闽,先到厦门参加1020日集美大学90周年校庆。有您光临,集美大学校庆的规格和影响就不同了,集美大学4万多师生一定会感到荣幸,陈嘉庚先生的后裔和广大海外乡亲也一定会受到鼓舞。如上恳求,倘蒙俯允,则铭感不己!”

此外,他还为集美中学刘卫平校长写了一封信,也为集美大学校董会四届一次会议写了最后一份书面发言。

时已88高龄而且身患重病的老人,对集美学校如此牵挂,很难再找到第二人。他就是这样关心和支持母校,常常想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做不到的。

为了表达海内外校友、侨亲要求筹建集美大学的心声,他曾先后十几次写信给中央和省、市领导。为了能当面向时任省长贾庆林要求筹建集美大学,他竟一家三人在厦门宾馆大堂等了三个多小时,一直等到午夜。那时,他已年逾古稀。

集美大学建立后,他帮助穿针引线,争取各方帮助,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他自己先后捐巨资帮助集美大学建造了村牧楼、灿英楼、尚大楼。他的贡献还在于不断推进集美大学的发展与提升。他像陈嘉庚先生一样,敢说别人不敢说的话,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

1996 9 9日,集美大学校董会成立。作为校董会副主席,他给校董会首届一次会议提交了一份书面发言。他说:“成立集美大学虽有优势与基础,但存在的问题也多多。因集美学村原有各院校成立的时间、背景各有不同,成立的因素、条件、经费的来源和从属也不同,这就造成了各个院校之间客观存在着的小圈圈。虽然各校都冠有集美二字,但已少有关系了,现在把他们合在一起成立了集美大学,其难度是非常之大的,其困难也不是普通人所能解决、所敢担当的,要靠政府的决心与支持。因为这种历史遗留下来的事实,一定要依靠政府的力量,才能将各个院校的旧积习、旧圏圈冲破。要做到集美大学的校务统盘计划、统一管理,财政也统一管理,要有健全的组织,校长要有实权,有最后的决定权。校长要全心全意地扑在集美大学上,不能身兼两职,心分两头。虽然黄校长能力强、学问超人,得到社会上极高的评价,但担任集美大学校长的责任太重了,是不能有一点差错的。这是我粗人浅陋的一点意见,恕我直言了。”我读这篇书面发言,大汗直冒,听者也无不惊骇!在场的各级领导对此都意想不到,因为那个时候他们想的是“松散型”联合。

19971219,他又给我来信,提起此事。他说:“您说集大四方(省政府、交通部、农业部、市政府)会议将于1226召开,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有无决心支持真正的合并。如仅是开一次四方会议的例会,一定办不好集大。四方应只有李岚清一方,才能办好集大。”此后,他又分别向中央和省、市领导写了8封信,极力主张集美大学要实质性合并。

在各级领导和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集美大学终于在1999年元旦实现了实质性合并。李尚大功不可没。

199410月,在创建集美大学的同时,建立了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这个学院由厦门市政府和陈嘉庚国际学会合作办学。由集美大学申报,经福建省教委批准,作为集美大学二级学院。学院成立董事会,公开招聘院长,实行在院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开始几年,在这个董事会里,集大的校长仅仅是一个普通董事,没有领导权,造成了某个董事就可以左右、干预院务的不正常局面。针对这个弊端,在200082于新加坡举行的“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董事会第二次预备会议”上,李尚大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果断提出“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应由厦门市政府、陈嘉庚国际学会、集美大学三方联办,继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院长负责制。董事会主席由厦门市政府派代表担任,董事会副主席应由陈嘉庚国际学会、集美大学双方代表担任。董事会秘书长应由集美大学领导担任。董事会的董事应三家等分(3x33x5)。集美大学的董事名额,可以比其他两方多,但是绝对不能少。集美大学在职校长应兼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院长,另配主持日常工作的副院长。鉴于以往的教训,人选要慎重,要德才兼备,要有管理能力,能为人师表。”厦门巿委副书记吴凤章、副市长江曙霞都在发言中支持李尚大的意见。会上达成共识,作了相应的决定,会后即付之实行。这是集美大学实质性合并后,第一次理顺对中外联合办学的二级学院的管理体制。

人们常说:“尚大菩萨心肠,弥勒佛肚量。”他是集美中学的校友,但有大集美的视野。他认为“凡是校主的遗业,都要不遗余力地去做。”当他了解到集美中学急需建设室内体育馆的时候,便主动联系校主的外孙李成義先生,共同捐赠,为学校全资建设了一座体育馆“福山楼”。此外,他还捐资帮助学校培训青年教师,两次邀请集美中学的领导、教师到新加坡、印尼参观访问,并亲自到机场迎接。他到集美轻工业学校、集美水产学校考察,对两校的发展都非常关心。他曾多次就集美轻工业学校的发展问题向分管教育的副省长汪毅夫提出建议。

200212月,他得知1991年至2002年香港集友银行向集美校委会派发的股息与红利计达8.4140亿港元,还了解到有关部门把这笔巨款用到其它地方,而集美各校的所得微乎极微。于是,他锲而不舍地由下至上给市领导、省领导、中央领导写信,要求把这笔巨款能真正用到集美各校和集美的公益事业。后来,副省长汪毅夫向省长卢展工汇报,卢展工省长作了批示,省、市有关部门认真执行,才把使用这笔巨款的“水龙头”扭转过来,逐年增大对各校的支持力度。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年起至2017年,集美校委会用这笔款支持各校的总数达5亿6435万元。其中:集美大学2亿9890万元;集美中学1亿3503万元;集美轻工业学校2960万元;集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2275万元;集美小学2770万元;集美幼儿园701万元;集美侨校836万元;厦门大学3500万元。多年来,各校对李尚大在这方面的特殊贡献知道的人甚少,有的知道了也不敢说。在一次汇报会上,汪毅夫副省长听完集美幼儿园园长陈雪红的汇报后,当场批给幼儿园80万元,其实离不开这个大背景。

李尚大对集美校友总会情有独钟。他长年为《集美校友》提供办刊经费;带头在总会设立德慈助学金;和他弟弟一起捐巨款支持总会兴建集美校友会馆。他多次吁请省、市领导关心、支持集美校友总会的工作。一位香港老校友无端指责《集美校友》的编辑人员正常的办刊行为。李尚大对这位校友说:“集美校友总会和《集美校友》刊物,都是校主生前亲自创办的,对在总会服务和参加办刊的校友,我们应该多关心、多鼓励、多支持,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只有尚大先生才敢对这位老校友如此敲当面锣对面鼓。

这是十几年前的往事。今天想起来,仿佛又见到了李尚大先生的身影。李尚大先生高瞻远瞩、鉴往知来、光明磊落、是非分明、急公好义、乐善好施,有着高尚的情怀!他为集美学校的发展作出独特的贡献,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