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真实记录集美学校人和事的书
陈满意 刘平
您知道集美大学合并成立经过十年的“孕育”吗?您知道集美学校的知名校友黄永玉赠画给母校的前因后果吗?您熟悉嘉庚弟子蔡继琨、梁披云、白刃的故事吗?85岁的任镜波老人最近出版的《校主·母校·校友》一书披露了众多鲜为人知的故事,此书35万字,收录的文章是他30多年来在这方面公开发表的部分文章。
止于记录和润身
任镜波是集美学校毕业的校友,在外地工作了26年后又回到集美学校工作,参与了集美航专升学院和筹建集美大学的全过程,而且还一直参加集美校友总会工作,担任过三届理事长,现为永远名誉会长。因此,他不但接触的事多,而且认识的校友多,接触过的校友自然也比一般人多。他有记记写写的习惯,办过的事要留下记录,见过的朋友要记下印象,抽空写成文章,出于记录和润身。有时也寄给报刊。他说投稿是为了宣扬校友的事迹,弘扬嘉庚精神。
任镜波说:“这本书是‘干货’,真材实料,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些资料。我不是学文的,不会修辞,缺乏文釆。但是,我在意的是文以纪实,言贵从心。”他与集美早期校友罗明、陈乃昌、梁披云、蔡继琨、李尚大等,都是忘年交,许多材料都是先前在交往中积累的,后来写成又让当事人或有关人员看过。亲历、亲见、亲闻,是他文章的特色。
特意给孙女送了一本
任镜波老人主编和组织编写了17部书籍,策划拍摄了2部专题纪录片。他过去很少把书送给孙女,但是这本书他特意给孙女送一本。他说:“鼓励她向书中的老校友学习,学习他们诚以做人,毅以处事的品格。”他采写的校友风采有50篇收入本书,无论是哪个领域哪个层次的,无不是践行陈嘉庚亲订的集美学校“诚毅”校训的典范。书中《施金城是安溪的陈嘉庚》,几乎让读者无不感动,说施金城是弘扬嘉庚精神的活榜样。94高龄的施金城千里迢迢从印尼回来集美参加第二届国际“嘉庚论坛”,事迹传开,成为这次盛会的明星。
ipad成了新伴侣
任镜波是新中国建立后,集美学校的第一个学生党员。1954年毕业,1980年调回到集美学校,在近40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在工作,即使在1994年退休,他仍然退而不休。
为此书写序的陈经华老师说,书中的文章是任镜波自1980年以来,弘扬嘉庚精神,坚守集美学校传统、发展嘉庚事业,联络广大集美校友的真实记录,凝聚了他长期以来关于这些方面的思想成果,反映了他的精神生活。书中所写的都是真人真事,说的是发自内心的真话,流露的是真情实感。
任镜波说,他常常是受了感动就赶紧写,白天没写完,晚上接着写。年青时常常为此通宵达旦,到现在还是这样,没写完睡不下。这几年,他是ipad随身带,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了灵感就写。ipad成了新伴侣。
《校主· 母校· 校友》片段
《三上万荷堂》节选
2012年4月,我和陈呈一起上北京,取黄老为集美校友会馆题写的馆名。谈话中,黄老给我们透露了一个秘密,说他要在母校百年校庆时送一幅画。 他取出画稿,展放在地板上让我们先睹为快。那是1995 年他在集美鳌园写生的“集美学村全景图”,长596厘米,宽69.5厘米。他说:“画中的布局还要作些调整,画好后,作为校庆献礼。”我说:“黄老,您想给我们一个惊喜呀!”说实在话,我们这次到京的一个目的,就是想请回那幅画,准备在“集美学校百年教育成果展”中展出。没想到黄老在筹办“九十画展”的百忙之中,又为母校画了这幅《百鸟归来》,我们感到意外又十分兴奋,仿佛得到天上掉下的一件大宝物。我们欣赏了一会,黄老便让他女儿黑妮把画卷起来,放到画桌上。那张画桌很大,只有他的画桌才那么大。黄老站在画桌旁招呼我们说:“来,我们先办事!”
我们围了过去。他让女儿把《百鸟归来》缓缓拉开。他左手按着画,用右手的食指指着画中从右上方至左上方写得密密麻麻的题签,像语文老师上课一样,对着学生逐句逐字地朗读、讲解起来。
“母校百年之庆,的确不是个简单事情,一定从全世界会赶来男男女女、老老小小前来庆贺的校友。我们的母校可不是一般的母校,从他的规模、品类、质量,及他的坚强的延续性和对祖国的贡献,都是无与伦比的。提起我们的校主陈嘉庚先生的道德,认识和不认识的人,都充满敬意,连我这个不肖的学生都沾了光。我只念了初中三年,留了四次级才念到二年级。但是,我忘不了先生和学校对我的宽容。我大量的时间,放在藏书丰富的图书馆。在教室,我是个异类。在图书馆,我是个兢业阅读的好学生。我是带着图书馆给我的丰富粮食走向世界的。抗战八年,能活过来、挺得住,可不是小事情。你们年青不知道也不清楚轰轰的炸弹声,背着满满一背囊书逃难是什么滋味?我至老不忘我们的校训,“诚毅”二字在这个复杂不堪的社会,它是多么有用。二〇一三年九月,一九三七年四十九组、五十组、五十一组、五十二组、五十三组学生黄永裕作于北京万荷堂,时年九十岁。”这个题签,345 字,没有标点,引文的标点是笔者加的。 永裕,是黄老的原名。永玉,是他22岁时由他的表叔沈从文给他起的笔名。他觉得这个笔名好,“玉”字笔划少,好写,以后他就一直使用这个名字。
《访问梁老披云追记》节选
20世纪50年代,梁灵光任福建省工业厅厅长时,我曾经因公事找过他。这次见面,他对我还有一点印象,我又是跟着李尚大去的,他自然对我们十分热情。84岁的他谈起同他哥哥梁老披云的往事时,仍同年轻人一样活跃,侃侃而谈。他说:“母亲最了解我哥那种敢下龙潭、敢入虎穴的胆色和脾性。因此,她十分担心我跟着哥哥瞎闯,会遭到什么不测。当哥哥把我带到厦门自家的店铺时,母亲便从永春老家赶到厦门,准备把我带回永春,一来照看她老人家,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忙看护在老家的店铺。当时哥哥便对母亲大喊大嚷,‘妈妈,你要逼阿湛(梁灵光)回去永春,我就去跳海!’”梁灵光说得绘声绘色,引来一片笑声。梁灵光还说他当年是由他哥哥推上革命道路的,现在回来帮哥哥把黎明大学办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
这次黎明大学新校区第二期工程落成的庆典活动,十分隆重,十分热闹。(时任)福建省副省长汪毅夫代表省人民政府给梁老颁奖。到这一年,梁老已经持续办学71年了,在庆典会场,大家对梁老的办学精神赞叹不已,有人说:“杖履所至,桃李成林,梁老毕生兴学,是陈嘉庚身后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