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校训的践行者与宣传员
——读《校主 母校 校友》
周添成
在这篇读后感的开头,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厦门大学校友陈经华先生。承蒙他的介绍并通过他向任镜波先生索要,我才有机会拜读并收藏这本《校主·母校?校友》。记得去年我在与陈先生的一次通话中,他告诉我说,近年来,他做了两件自己感到比较满意的事,一件是撰写出版了《嘉庚弟子》,另一件是建议编撰任镜波的文集。后来我在《集美校友》2018年第六期上读到他写的《他是侨亲的贴心人》,才知道任镜波的文集,定名为《校主 母校 校友》,已经正式出版,并作为陈嘉庚先生颁布“诚毅”校训100周年的献礼,赠送给与会的校友,于是我向他讨要一本。他很快就请任镜波先生签上大名,快递给我。在这里,我也要谢谢任先生的赠书。

我是《集美校友》杂志长期的忠实读者。所谓“长期”,从1984年到今天,我阅读《集美校友》长达35年;至于“忠实”,任职期间,我把它当作侨务指南,从中获取信息,受到启迪。退休以后,因患眼疾,减少阅读量,但是《集美校友》仍然是我必读书刊之一。遇上我爱读又篇幅过长的文章,我会请妻子读给我听。正是在《集美校友》上,我读了任先生的许多文章。他的文章,内容丰满,文笔练达,是我爱读和必读的。这一回,我有幸先后读了《嘉庚弟子》和《校主?母校?校友》,对任镜波其人其文,有了较系统较完整的了解。我认为,任先生和其他嘉庚弟子一样,是“诚毅”校训的忠实践行者和有力宣传员。
任镜波先生首先是“诚毅”校训的忠实践行者。当年,陈嘉庚先生亲自为集美学校制定校训“诚毅”,既是校主对师生的殷切期望,也是校主本人做人处世的原则。“诚毅”校训要求我们:做人要诚实厚道,讲信用,待人以诚;做事要执着有毅力,认定的事,一以贯之,做好办成。百年来,集美学校遵照这一校训,教育培养了数以万计的学子,其中大多数在国内工作,他们拥护共产党,热爱祖国,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出光和热。任镜波先生就是其中一员。他1952年就读于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福建省教育厅,1980年被调回集美学校工作,退休以后投身到集美校友总会的工作到耄耋之年。读书时,他品学兼优,当选学生会主席,被吸收入党,成为新中国成立后集美学校党组织发展的第一个学生党员。任职期间,他尽职敬业,任劳任怨,为母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
2016年,当任镜波先生从集美校友总会领导岗位上退下来时,史无前例地被推选为“永远名誉会长”,这是母校、校友对他工作出色的充分肯定。众所周知,集美校友遍布全球,集美校友会所做的工作就是侨务工作,而侨务工作说到底就是做人的工作。任镜波先生本人没有“海外关系”,却成了侨亲的贴心人,靠的就是“诚毅”二字。他待人诚恳热情,办事认真负责,是海外校友可以信赖、可以托付的人。很多海外校友事业有成,其中不乏如李尚大等知名校友,通过他的“穿针引线”,反馈母校,做出有目共睹的成绩。还有,在他担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期间,争取广大校友出钱出力,建成集美校友会馆,让校友有自己的活动场地,这又是对母校的一大贡献。
任镜波先生又是“诚毅”校训的有力宣传员。关于这一点,《校主?母校?校友》就是一个明证。这本书收录任镜波先生历年来发表的有关校主陈嘉庚、母校集美学校和集美校友的文章。全书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校主,7篇;第二部分,母校,9篇;第三部分,校友,50篇,共66篇,35万字。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集美校友总会会长陈呈和《集美校友》杂志主编陈经华分别作序。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
任镜波先生是一支“大笔杆子”,学生时代,他就善于写作,曾经是《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多家报纸的通讯员,写过不少通讯报道,其中有一篇写于1953年,是写集美华侨补习学校第一批华侨学生在祖国过第一个春节的通讯,题为《欢乐在祖国幸福的土地上》,文章在《厦门日报》刊出后,在“侨生的摇篮”集美学校引起强烈反响。阅读他的文章是一种艺术享受,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作者饱含着对校主的崇敬、对母校的热爱和对校友的深情,情真意切。这些文字是作者与校主、与母校、与校友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与纽带。写这些文字,就是在宣传“诚毅”校训,也是在宣传嘉庚精神。谈到宣传“诚毅”校训,宣传陈嘉庚精神,人们自然会想到集美校友总会刊物《集美校友》。这本杂志是校主陈嘉庚先生亲自创办的,几经风雨,如今它是一本有正式刊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深受校友们欢迎的杂志,这与任镜波先生的苦心经营是分不开的。一句话,谁想读懂任镜波,我建议他去读两本书,一本是《嘉庚弟子》,一本是《校主?母校?校友》。
去年,为了纪念陈嘉庚先生为集美学校亲订“诚毅”校训100周年,集美校友总会决定编辑出版《校主?母校?校友》,非常恰当,很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