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漫话集美学村的游泳池

陈新杰

陈嘉庚先生高度重视体育工作。他的“有楼(校)必有体育场”的观念从办学第一天起就开始实施。1913年他开拓集美小学小洲,奠定集美学校的基石——建第一座校舍,就“将泥土移填池中做校址及操场”(见《南侨回忆录》),建了集美学校的第一个操场。对水上体育运动设施,他也十分重视,不但建有我国第一座人工龙舟池,还在集美建有4口游泳池。

集美学校游泳池 1919年陈嘉庚返回故里,开始筹办厦门大学和集美学校的中等职业教育。19202月学校水产科开办,他便将集美小学前的大鱼塘规划作学生泅水训练的游泳池。1922年大鱼塘初步改造成学校游泳池,他给出差在外的集美学校校长叶渊写信道:“校前海水池亦将告竣,为贮满绿水,先生回来仿如靓一新集美耳。”同年秋季,“为加入国际竞技之准备”,经陈嘉庚批准,学校用3000元对“泅水游泳池”进行较规范的改造,使学校游泳池从原来只供学生泅水,提升为可进行参加国际游泳比赛训练的场地。因游泳池原为鱼塘,四周浅、中间深,因此改造以池中心为基点,向东50米处与向西50米处各建一座平台,作为长100米的游泳池的东西两岸标志。两座平台都是南北走向,每座长约15米,宽约3米,高约9米(出水面约0.5米),是训练起步入水的跳水台。192510月学校在游泳池的北岸,即集美小学的西南隅(今少年宫处)建设“浴沂屋”(80平方米),作为游泳池的管理处及更衣室。

男小游泳池 1951年端午节后,陈嘉庚决定龙舟赛一律在池内举行。1952年端午节,因龙舟池还未竣工,集美学校第二届龙舟赛在学校游泳池举行。因龙舟赛的需要,学校游泳池的西平台被拆除(东台本世纪初被拆除)。此时,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男小游泳池已修复,新游泳池延平池也在建设中,因此集美学校游泳池被称为“龙舟内池”,作为停泊龙舟及人们荡小舟的休闲场所。

集美小学(男生校)迁入延平楼后,因“该校前面临海,暑天儿童多往洗浴,但海石错落,潮水又涨退无定,浴者常感不安”,所以1931年集美学村委员会决定“向各村民募捐以建筑游泳池”。布告发出后“不及一周,已募有二百多元”满足建池的需要。这游泳池建成后称为“男小游泳池”。男小游泳池“为加入国际竞技之准备”而设计,水面长50米,宽40米,系厦门地区首座标准游泳池。

1934年集美学校第14届运动会新增游泳项目,比赛在男小游泳池举行。比赛结果,中学的潘为廉获得个人总优胜。同年潘为廉同学还获得全厦门游泳冠军,代表同安县参加省运动会游泳比赛。在省运会上,他参赛4个项目,分别得一个冠军、两个第二名、一个第三名。上世纪30年代末,延平楼被日寇炸毁,男小游泳池随之荒废。1952年陈嘉庚将集美学校游泳池改作龙舟池,在延平楼前新建大游泳池的同时修复男小游泳池,修复后改称“小池”,与大池(延平游泳池)相配套。小池男女通用,在池的西北角还隔出100平方米儿童池。现今这游泳池改作延平池用水的过滤池。

延平游泳池 延平游泳池指的是延平楼前的大游泳池,建于1952年,陈嘉庚亲自规划督建,并以“延平”为之冠名。当年延平游泳池的南岸正中处,建有以“延平”命名的亭榭,亭的东侧建有1米、3米的两个跳水台。亭榭与跳水台1959年被8?23台风大浪冲垮。195382日至3日,福建省游泳比赛大会在这里举行。82日上午陈嘉庚亲自为开幕式剪彩,并在设在延平亭上的大会司令台上致辞。

延平池长100米,宽50米,与小池之间建有弧形更衣室一座。延平池原为石壁泥底,2013年进行改造,池壁及池底全改铺白瓷砖。现仍是全省最大的露天海水游泳池。

俱乐部游泳池 俱乐部游泳池指福建省航海俱乐部游泳池,也就是现在集美大学体育学院游泳池。

1956年年底,集杏海堤建成后,杏林湾成了内湖。陈嘉庚先生便设想将杏林湾建成厦门的杭州西湖,并将其命名为“南湖”。按陈嘉庚先生计划,首期工程是沿湖岸筑石路建路亭,湖面开辟水上体育运动场。因建设资金困难,陈嘉庚先生建议由省政府在这里建设水上运动基地。省政府采纳陈嘉庚的建议,决定在集美建设福建省航海俱乐部,并拨出经费,委托陈嘉庚先生负责办理。1959年,集美学校建筑部建设的俱乐部首期工程的工程款缺口6万元,陈嘉庚先生自行垫付。

省航海俱乐部首期工程有陆上训练、办公、生活等用的设施楼房、舟艇码头及游泳池。游泳池按当时全国一流、全省第一的标准建设,工程最大的难题是建设十米跳水台。当时福建省既没这方面相关建设资料,也没任何实际经验。当时省政府分管文教体卫工作的王于畊,省委书记叶飞的夫人,出面与广州军区联系,对方同意派人前往学习。陈嘉庚先生即指派集美学校建筑部工程师林云龙、工程负责人陈火盛,到广州某海岛海军水上训练基地取经。最终,长50米、宽25米,深水区水深4.5米、浅水区水深1.6米,配有十米跳台的游泳池与整个工程同步竣工。

据《厦门日报》报道,1959年福建省航海多项竞赛运动会在杏林湾举行,东道主厦门代表团获团体总分冠军。

上世纪60年代末,杏林湾内造田,航海俱乐部前面的大片水上运动水域变为农田。之后,省航海俱乐部易名省水上运动训练中心,同时易址。省航海俱乐部原址改办福建体育学校,俱乐部游泳池改由所在学校管理。197812月体育学校改办体育学院。1994年集美大学组建后,这配有10米跳台的游泳池成了体育学院教学用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