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展开颜真卿的美好

| 吴梅影

冬日的东京,一点点清冷,阳光灿烂,晴空寥远。跟随《书法报》“扶桑访帖”代表团,来到东京,只为一睹这“千年等一回”的旷世奇观——“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东京国立博物馆平成馆大展。

对于之前与这次借展相关的各种声音,笔者谈一些个人看法。

“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国宝流失是特定历史时期、几百年间积贫积弱的中国,受尽欺凌后的既成事实,毋庸讳言。我们应坦然接受,而不是纠结自伤。感谢一代代的收藏者,让这些中华艺术的瑰宝,能够完好地保存世上,这不仅是中华民族之幸,也是全人类的文明之幸、文化之幸、文字之幸。我们今日,能够与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抛却争议与歧见,亲眼目睹这些无上瑰宝聚集一堂,如果中国还是一个弱国,如果中华民族没有站起来,即使是我们老祖宗亲手创造的珍宝,我们作为一名普通人,有可能接触到么?此行相约前往东京,并非崇洋媚外,也不是没有民族气节,而是平心静气,虔诚瞻仰这属于全世界的无上瑰宝,并对唐代书法大师颜真卿,致以最崇高的敬礼。

本次展览做得很好,值得我们的博物馆学习借鉴:其一,宣传到位,除了各种媒体的宣传,从东京地铁站开始,一路都看到宣传牌,可见日本方面对这次展览的重视。其二,现场秩序井然,禁止拍照,管理人员彬彬有礼,小声提醒不守规矩之人,全场默默排队,几乎鸦雀无声。其三,展品都封存在玻璃展柜中进行展览,部分重要作品的高清放大翻印图被挂在原作旁边。所有的解说版上都配有日英中韩四国语言的解说词。展方更为多个书法家有心地设计了可爱的人物形象配在解说板上。其四,许多日本孩子在家长或者老师的带领下,排队参观,教育从娃娃抓起,由此可见日本民族对下一代文化熏陶的重视及用心。

本次“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大展,177件展品按照历史朝代演进的顺序划分为六个篇章陈列。一共两个展场,占据了东京国立博物馆整个平成馆的二层空间,每个展场中展出三个篇章。所有展品,美得无话可说。你看,这精心准备的中国书法史最璀璨的华章:

从台北故宫长途跋涉而来的除颜真卿《祭侄文稿》外,还有米芾题跋、褚遂良摹王羲之《黄绢本兰亭序》、怀素《自叙帖》,而日本各大博物馆收藏的智永《真草千字文》、褚遂良《孟法师碑唐拓孤本》、虞世南《孔子庙堂碑》、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卷》、黄庭坚《行书伏波神祠诗卷》等,让人驻足流连,深深赞叹。单是围绕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就有八种拓本呀。这回,东京国立博物馆更是拿出了本馆“压箱底的宝贝”——颜真卿《千福寺多宝塔碑》《颜氏家庙碑》,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以及近八十年来、众人都以为早已在二战中被毁的北宋李公麟的这本绝世长卷《五马图》。

站在李公麟《五马图》前,笔者排队三次,看了半小时还多,刚好身旁几名来自中国台北的年轻人,小声问了几个问题,耐心地为他们讲解:其实此作不能说是单纯白描,而是“浅设色”。不仅人物有着色,第二、三匹马也有着色。其中名为“好头赤”的第三匹马,马如其名,全身充满赤黄色。其上黄庭坚题跋,基本是长卷的“马传”。乾隆“古稀天子”印章,好多书画上都有。

自小便在父亲的棍棒之下狂练颜体。对着《祭侄文稿》以及它前后的段段题跋以及众多收藏印,排队多次,仔细观赏,百感交集,热泪滚滚。身旁朋友问,如何评价《祭侄文稿》?笔者答到:一气呵成的节奏与韵律,千古流芳。此番得睹千年墨迹,激动与震撼。

又写下一段,真爱就是,当你一次次排队,对着真迹看了三遍,依然不忍离去;当你走了大半天,明明累得要死,还是忍不住又买回重重的几本书册背着(自己和朋友所托),心满意足,抱着书,好比中了大奖五百万。

颜真卿,书如其人,以其书法及气节,成为一座巍巍丰碑;又如火炬,照彻千古。他和他《祭侄文稿》,仿佛我们相爱千年的恋人,曾经分手,别去。知道他安然于世,深感欣慰。我们能做的,便是一直努力,让自己更强大,敞开怀抱,期待着,有朝一日他能够王者归来。

又:期间安排参观中国驻日大使馆,并在横滨中华街挥毫写书法,为当地华人朋友送“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