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吴光烈大夫
文 | 任镜波
清明时节,最让人伤感。每当这个时候,我便沉入了无尽的哀思。先辈和已故的亲友,常入梦中。今年,又多了几位思之欲哭的亡友。比我年长9岁的吴光烈大夫,便是其中的一位。

他是集美中学高中23组的校友。1980年我调回集美后,就听说他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医。我同他第一次谋面,还是1993年集美学校举行80周年校庆的时候。我去宾馆看望一位泰国回来的校友,正好他也在那里。他是集美中学校友会理事长林锦伙请给泰国校友看病的。他慈眉善眼,和蔼可亲,初见面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后来,不管是他来集美还是我路过南安,我们都会彼此探望。我忝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后,每年春节都会跟卢俊钦、陈励雄等同仁去向他拜年,年复一年,友谊不断加深。励雄常向他请教中医药常识,还能识别他开药方的字体,我们都说她是吴老的关门弟子。
1925年11月,他出生于六代中医世家。中医界有句话:“医不三世不为良医”。只有祖上、父辈都从医,到第三代才有可能成为“大家”。而他是六世行医,自然是超级的“大家”了。
早在1946年,他就获得中医师证书。1951年获省卫生厅核发的医师执业登记证;1975年被评为省名老中医;1990年被授予国家级老中医药专家称号;1992年受国务院表彰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终身待遇,同年被省卫生厅授予褔建省优秀县中医院院长的光荣称号;1994年获国家人事部、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为培养中医药人才做出贡献的专家颁发的荣誉证书;1997年荣登当代世界传统医学杰出人物之列;1998年荣获中国百名民族医药之星称号。他是中国共产党党员。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39次受到国家及省市县级的表彰和奖励。
他一生悬壶,仁心仁术,蜚声海内外。2011年5月,南安市举行“国家级名老中医吴光烈从医65周年暨学术思想研讨会”,有200多位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递交了125篇论文或文章,全面探讨、交流他“幼承家技、博釆众长;师古不泥、衷中参西;突出特色、精在辨证;重在继承、贵在创新;独辟蹊径、善创新方;注重食疗、发掘验方;大医精诚、医德高尚”的从医实践和学术思想。
当时,我和陈经华、钟国平、卢俊钦、林锦伙等同仁前往祝贺,所见所闻,令人感动。主持人请我讲话。我便即兴发言:“吴光烈大夫爱国爱乡,乐业敬业;一生从医,以德为本;心藏诚毅,精益求精。他是贵人相、救世心、扁鹊术、华佗行。除疾治病,救死扶伤。妙手回春,大爱无疆。杏林望重,橘井名高。八闽财富,华夏之光。”会后,几位同仁都说我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
他崇敬陈嘉庚校主、热爱集美母校。集美学校有什么活动,他都积极参加。他年年给《集美校友》捐款。2008年,集美中学举行庆祝90周年校庆,他提前一天来集美,专门为海外回来的几位校友看病。2009年初,我老伴病危,他专程来集美医院看望两次,还带来“安宫牛黄丸”和日本的救心丸,恩重如山。
他擅治内科疑难杂症,医术精湛,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他撰写、发表的论文近百篇,每每获奖。他的《利胆排石汤治疗胆结石症》荣获全国中医特色专方专药大赛一等奖;《中药治疗胎位不正有显效》被《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收载,命名为“吴光烈散”;《胃宝治疗胃脘痛经验总结》荣获国际优秀成果奖。他的名著《吴光烈临床经验集》《吴光烈妇科治验歌诀》《吴光烈临床验方精选》《吴光烈儿科经验选集》,先后获得第四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优秀科技成果国际金像二等奖、第五届世界传统医学大会国际优秀科技成果一等奖、新世纪中医药科技学术奖一等奖、全国第二届中医药科研成果优秀论著一等奖、全国传统医药文化交流大会金奖、中国民间中医药研究开发协会特色医药成果一等奖。像他这样拥有丰硕成果的国医,无愧是中医药界的瑰宝。
他常被邀请到港澳地区和外国作学术交流,为侨社举办义诊。他还是香港国际传统医学研究会高级顾问、香港九洋国际出版社世界科技专家顾问、泰国世界医学研究会医事顾问、英国世界传统医学会国际医事顾问……
有句话,“人生七十古来稀”。他不仅年龄早己“古来稀”,就是医龄也早已有“古来稀”的资格了。他一生为病人,救死扶伤,却不能医已,以自身的承受来救赎世人。在他几乎失去意识的状态下,我们几次去看他,喊他,他有所反应,还以目视和勾右食指向我示意。我轻轻地抚摸他的手背,他流了泪。
1月26日下午,他的大公子吴盛荣来电话,说他爸走了,享年95岁。我十分痛惜,便信手写下“悬壶尽一生,济世近百年”的挽联悼念他。1月28日上午,南安市医务界和乡亲为他举行告别仪式。我和陈励雄代表集美校友总会前往吊唁。我们向他的遗像三鞠躬。斯时,我潸然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