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从集美学校走出的南侨机工女英雄
文 | 孙建斌 孙永吉
80年前,国难当头,抗日峰火燃遍神州大地和海外。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发动组织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南侨总会),支持抗日。祖籍集美孙厝的新加坡侨领孙炳炎追随陈嘉庚,义无反顾地投入支援祖国抗日救亡活动,任南侨总会芽笼分会主席。南侨总会主席陈嘉庚应国民政府的要求,号召南洋各属的司机、技工回国参加抗日救国行动,海外广大爱国华侨纷纷响应,报名回国参战,奋战在滇缅运输线上。
1939年间,在3000多名的南侨机工中,涌现了9位巾帼不让须眉的南侨女英雄,其中陈侨珍、白雪娇是从集美学校走出的巾帼英雄。
据《南洋商报》记载:1939年5月22日,新加坡万人空巷,码头上人山人海,人头攒动。人们聚集在“丰庆轮”旁边,送别回国抗日的南侨机工。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还我河山”、“决不当亡国奴”的口号,高歌《义勇军进行曲》,口号声、歌声响彻云霄。
第五批回国参加抗日南侨机工服务团由钟椿祥为总领队。槟城队总领队是同安籍机工林水咸,宣传是白雪娇,财政是陈侨珍,她们都是教师,是槟城妇女筹赈会委员,抗日救国的热心宣传员。
巾帼英雄陈侨珍
陈侨珍,又名陈乔珍、陈娇珍。祖籍广东澄海,侨居泰国曼谷。从小接受中华传统文化熏陶,后返国到集美求学。集美学校毕业后,就读上海美术专门学校。肄业后南返马来亚槟榔屿,任教于槟城福建女校,在该校担任美术音乐专门教员。A,是槟城篮、排球队队员,曾赴新加坡参加埠际球赛。

陈侨珍家境贫困,是家中顶梁柱。回国抗日,她没有告知家里。她的曼谷老家中,只有慈母和弟弟相依为命,16岁的弟弟后来肄业于暹罗大学。
据《南侨商报》报道,临行前,陈侨珍、白雪娇两位投笔从戎的老师接受记者采访。采访录《陈侨珍白雪娇访问记》见诸《南洋商报•槟城要闻》。
参加南侨机工的陈侨珍,一身男装打扮,精神焕发。回国抗战,她已把生死置之度外。
记者问:“此去回国,想在祖国服务多久?”抱定为国牺牲的陈侨珍答:“我们要救国,当然要吃得苦中苦。决心服务到抗战胜利为止。”
陈侨珍誓死为国,决不当亡国奴的事迹,即刻传遍海内外,在华侨华族社会中产生巨大反响。她的名字被写成陈乔珍、陈娇珍、陈乔娇,但说的都是华侨抗日女英雄陈侨珍的事迹。她的身上有着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先生“以天下为己任”的“诚毅”精神,把舍家救国摆在了人生的第一位。她以实际行动诠释和实践了家国情怀,她的赤诚之心,爱国精神,永远鼓舞和激励着炎黄子孙,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巾帼英雄白雪娇
白雪娇(1914—2014),又名白雪樵。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龙门镇寮山村,侨居马来亚槟城,出生富商家庭。家里有两部福特汽车。父亲是陈嘉庚先生在槟城产业的首位代理人,叔叔白仰峰为马来亚太平埠华侨领袖。
白雪娇小时候在马来亚就读中华学校,接受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说话带有北马口音。小学毕业后,她回国就读集美学校,肄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抗战期间,她执教于马来亚槟城协和学校,积极参加槟城筹赈会各项活动。
槟城的许多热血青年,在国难当头,民族危急之中,响应陈嘉庚先生号召,挺身而出,踊跃报名回国抗日。白雪珍在忠孝难于两全的关键时刻,瞒着父母,化名施夏圭,毅然决定弃家报国,勇赴国难。为了准备回国行装,赶上征程,她偷偷把衣物转移到朋友家。临行前,她含着热泪,写了一封《给父母的告别信》和父母“不辞而别”。(见槟城《光华日报》1939年5月9日)。这一封告别信催人泪下,催人奋进,感动了多少热血青年。他们背诵着《告别信》报名回国参战,登船启程,在火线上浴血奋战。
白雪娇接受《南洋商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不要做亡国奴,我们要求民族的自由解放,应该将力量贡献给祖国,肩起中华儿女的责任。我们返国服务的心情从那个时候就深深地刻在脑海里”。
白雪娇震撼心脾的告别语,有几段特别脍炙人口,被热血沸腾的人们背得滚瓜烂熟:
“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
“这次去,纯为效劳祖国而去的......虽然在救国的大事业中,我们的力量简直是够不上“沧海一粟”,可是,集天下的水滴而汇成大洋,我希望我能在救亡的汪洋中竭我一滴之微力。”
“生活就是斗争,尤其是在祖国危难的时候,正是青年人奋发效力的时机。这时候,能亲眼看到祖国决死斗争以及新中国孕育的困难,自己能为祖国做点
事,就觉得此时不曾辜负父母亲养育之恩。”
回国后,几位女机工队员多次要求上滇缅公路一线。白雪娇被安排做南侨机工的后勤工作和医院医护工作。白雪娇向往中国革命圣地,一心一意要投奔延安。白雪娇来到四川重庆,找到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邓颖超大姐,要求投奔延安参加抗日。白雪娇心想:抗日烽火燃烧起来了,延安红星在照耀,在召唤,民族在受难中孕育着新生,什么也阻挡不了我立即行动。后来,白雪娇听从邓大姐的鼓励,转读成都齐鲁大学,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抗日活动,1943年毕业。
抗战胜利后,白雪娇南返马来亚槟城,在福建女校任教。因参加反殖民活动,被学校开除,转入一所平民学校任校长。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白雪娇欣喜若狂,带领着全校师生升起槟城第一面五星红旗,被殖民当局指控为来自中国的“颠覆分子”。白雪娇被关禁审讯一年,被当作牲口一样押上货轮遣送出境。
白雪娇在海上漂流七天七夜,整天伏在船弦上,翘首眺望北方,恨不得能飞渡过去,立即投进新生祖国母亲的怀抱。回国后,白雪娇立即投入新中国建设行列,前往广东南海参加土改,后被安排到广东华侨中学任教。1958年白雪娇当上广东师范学校教师,后升为副教授。她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像年轻战士一样去战斗、去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那个学英雄、做英雄的年代,白雪娇用她那极富感染力的演讲,讲红岩、讲雷锋、讲欧阳海,闻名遐迩,受到广大群众欢迎,激励了许多人,因此获得“白讲红”的美誉。
白雪娇化名冰子撰写的《祖国情思》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唐山就是祖国。祖国的盛情,民族的意识,多少年来,异国的社会并没有能够把它消化掉,是因为我们的血缘的根深厚,过去时代留下的精神文化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民族的思想意识世代相传,同千千万万的(不管他们走到地球的哪一个角落)有着强固的联系。延安的红星在照耀,在召唤,什么也阻挡不了我立即行动。我终于踏着前辈航行过的海程奔赴国难来了,我要与祖国患难与共。山河破碎,我的心也碎了。但我充满信心与希望,因为自古以来,‘多难兴邦’”。
白雪娇连任八届广州市人大代表,也曾任全国侨联委员。女儿陈耿凡担任广州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宣教处长。
2014年百岁老人白雪娇寿终就寝。
陈侨珍和白雪娇两位抗日女英雄,都是从集美学校走出来的,她们牢记“诚毅”校训,爱国爱乡爱人民,无愧是陈嘉庚先生的好学生、好弟子。
有道是:古有木兰保边关,如今巾帼抗倭猷
南侨机工九烈女,集美校友双侨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