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学校教员厝——肃雍楼 三才楼 八音楼

| 陈新杰

1920年,集美学校开始大发展,带眷属的教员越来越多。陈嘉庚校主决定建教员厝。1923年底,集美学村委员会成立,经学村委员会协调,征到建设用地。与教员厝同时征到用地的幼稚园,其图纸1922年就确定,也急着开工,但经费不足,陈嘉庚指示:“教员住宅建好后再开工建设幼稚园。”教员厝便在岑头山先开工了。

19251月,第一栋住宅楼落成,定名为肃雍楼,“取夫妇相警戒之义”。西式建筑二层,嘉庚瓦双坡顶,前外廊连续券柱式,由两个小券夹一个大券的7个组合构造,二层绿釉瓶栏杆。正面中间外凸为齐檐门廊,上置三角形山墙。楼上七连,楼下七连,每连前后两房,各附庖滔(厨房和浴室)一所。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中脍炙人口的名句“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14字为编号,以资识别。

肃雍楼落成,租赁学校教职员住眷,制定《公约十三条》:(一)关于戒备事项3条;(二)关于卫生事项4条;(三)关于儿童事项3条;(四)各家日常琐事,宜自行设法;(五)关于汤水事项2条。这些规矩,就现在看来,也不乏其加以提倡之意义。

学校紧接着“以学生人数增加,只供各生宿舍之用,对于教职员住宅,尚见不敷分配,故决议于去年(1924年)下半学期,另建楼房五列,专供教职员眷属居住之需”。在肃雍楼背面再建的五列教职员住宅,于1926816日告竣,亦称“又三排”。五列分三排布置,第一排为第一列连体三座,以《易经》所指天、地、人为“三才”而命名“三才楼”;第二排为第二列和第三列各两座,第三排为第四列和第五列各两座,两排八座以古代乐器按其制作材料分八类即金、石、丝、竹、匏、土、革、木为之“八音”而命名“八音楼”。

肃雍楼主体建筑14间,三才楼和八音楼单层,合计面积127,682方尺,总造价52,000元。抗战时,1939531日,“敌机三架,由厦起飞,至集美村上空盘旋数匝,旋投下炸弹六枚,四枚落荒地,两弹中教员室肃雍楼,全楼炸毁,损失颇钜”,1945年东半部修复,西半部依建筑围墙。1949年“双十一”之难,除居仁、尚勇、即温等楼被炸毁倒塌外,其他楼屋亦受震动损坏,为加紧规复,藉便联系,各公共机关人员集中工作,校董会暂迁八音楼木字号办公,总务处和会计处移金、石两号,三才楼天字号为招待室,地、人两号拨充科学馆、图书馆办公处所。19495月陈嘉庚自新加坡回国,于1227日回到集美,就住在肃雍楼最靠东边一间的“角头厝”。

19522月翻修肃雍楼(东部)为职工宿舍,1997年拆除,集美学校委员会在原址建设职工住宅楼。三才楼保存至今,但经上个世纪5070年代的不断改造,已不复原貌。八音楼现存两列,是集美学校委员会于1997年按原样重新修建的。

1953年随着集美学校的发展,嘉庚校主又在肃雍楼的西前方建设教工新村。现今新村因旧城改造而不存在,上世纪50年代建的教工住宅仅存岑东路两旁的东岑楼与西岑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