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45、著名古典文学家王伯祥曾在集美学校任教

| 邓绍康

著名古典文学家、现代文史研究家王伯祥(1890-1975),系江苏苏州人,16岁考入苏州中西学堂后,便开始从事文艺学术活动。1908年与吴宾若、顾颉刚、叶圣陶等组织诗社——放社。毕业后,在苏州角直镇任小学教员,同时任北京大学国学门通讯研究员。19191月,与叶圣陶一同署名在《新潮》创刊号发表《对于小学作文教授之意见》一文。1919年冬又与叶圣陶等创办《直声》文艺周刊。上世纪二十年代任教于厦门集美学校,对集美学校师生影响深刻。19211月,文学研究会成立,王伯祥作为该会会员,参加了许多重要活动,并与郑振铎成为莫逆之交。

后来,王伯祥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旋又担任上海商务印书馆史地部编辑十余年。在此期间,著有《三国史略》、《郑成功》、《太平天国革命史》、《中日战争》等著作,编辑史、地教科书多种,并有《四库全书述略》《古史辩今古文学》《辛弃疾的生平》等论文。“五卅”运动时,王伯祥与郑振铎等创办《公理日报》,在运动中起了积极作用。

1932年,王伯祥离开商务印书馆到开明书店任编辑,直至新中国成立后,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这一时期,王伯祥除编辑若干教科书外,还编辑出版了《二十五史》《二十五史补编》等。19373月出版的《二十五史补编》,将古今学者为各史的书志表谱所作的增补、注释、考订、校勘诸作,尽力搜采,共得245种。其中有不少通行本原来残缺不全,王伯祥都尽力寻求全帙收入,从而使文史研究者免去很多翻检之劳。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后,王伯祥应郑振铎之邀,到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即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任研究员。

王伯祥先生86年的人生,经历了清末、民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王伯祥与叶圣陶相识相交近70年,是相处最久的朋友,情谊几如兄弟。1939年,王伯祥先生五十初度,叶圣陶曾作寿诗相贺。其中有一段描述两人在商务印书馆工作时的情景,寿诗如下:

时复朋好集,呼酒便开筵,

酒酣朱颜酡,辩难涌如泉。

童心吾犹有,略喜持论偏,

新说务獭祭,幻想类云旋。

君夙尚雅正,闻之弗许焉,

邹叟岂好辩,惟恐谬种传。

舌底波澜翻,脉偾喷唾涎。

吾故弄狡狯,诱敌一控弦。

弹发未必中,君阵势益坚。

慷慨抵顽敌,意气凌云烟。

目光烂岩电,威棱生两颧。

旁观皆屏息,友情虑难全,

谁知一笑罢,芥蒂互无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