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鞭策我们前行”
——访苏杜村陈戴茹校友
文︱荷 洁 唐 丽
苏杜村,1971年出生,1987年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德化白瓷雕塑烧制技艺国家非遗唯一传承人苏清河,扎扎实实学习了6年的陶瓷工艺制作;1992年在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造型班进修,1993年开始自主创业,1994年创办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代表作《大唐风韵》《八仙过海》《十八罗汉》《南山海上观音》等在全国专业赛事、评展中屡屡披金戴银,有的被国内外著名艺术馆永久收藏。
陈戴茹,1974年出生,1992年就读于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陶瓷工艺造型班,和苏杜村为同班同学。1997年和苏杜村结婚后,全身心投入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的经营,先后到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央工艺美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进修深造,创作出一批颇受欢迎的作品。

王培元与苏杜村、陈戴茹合影
夫妻同为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高级雕塑技师,分别任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陶瓷艺术委员会常务理事、理事。
他们在母校接受“诚毅”校训的熏陶,到社会上秉持“诚毅”精神创业。夫妻共同经营的德化县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蕴含着他们对母校培育之情的眷恋。
苏杜村、陈戴茹都是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的优秀校友。3月29日,集美工业学校副校长王培元、闽南文化产业系主任苏荣星及校友办的沈金寿老师等到德化县探访他们。交谈中,大家对研究所的取名表现了浓厚的兴趣。陈戴茹认真地说:“这么多年,不论顺境还是逆境,‘诚毅’二字一直鞭策着我们前行!激励着我们奋进!”
苏杜村创业之初,边教学,边生产。经过多年的悉心经营,诚毅陶瓷艺术研究所集研发设计与生产制作、文化研究与创作实践为一体,成为德化最具文化品味与艺术个性的陶瓷作坊之一,是华侨大学等多所大学的陶艺创作基地。他俩紧密合作,苏杜村负责产品设计和业务开发,陈戴茹负责生产和管理。
他俩认为,做生意当然要“诚”字当头,更何况他们做的是和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产业,更要遵循中国传统文化的“诚信之道”。对此,陈戴茹有特别的体会。她说,“诚信”不仅仅体现在保障产品质量和买卖公道上,也包括了对客户的忠诚。
陈戴茹说,开业之初,他们产品的价位比较低,产品在普通百姓中流通,多年来拥有了一批稳定的老客户。后来他们涉足高端礼品业务,利润空间较大。但是,他们坚持不放弃低价位产品。他们这么做,一方面是为了保持产品的丰富性,另一方面是为了恪守对老客户的承诺。“大家合作了这么多年,我怎么能说断就断?”陈戴茹说。
事实证明了这种坚持是正确的。当高端礼品市场受到冲击时,普通产品的稳定业绩保证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他们做的是传统的佛像产品,20多年来始终如一,他们的艺术才华让传统产品焕发了青春。他们的成就很辉煌,但过程却极其艰辛。有一段时间,一种叫红瓷漆线雕的产品相当火爆,很多陶瓷厂家趋之若鹜。有不少人劝他们转型,他俩不为所动。红瓷漆线雕红得飞快,败得也迅速。现实再次诠释了二位校友对“毅”的执着坚守。
陈戴茹说,比起一般的陶瓷产品,传统佛像的技艺要求更高,生产过程更长,人工成本更多。但是,要做自己擅长和喜欢的东西,才能做得开心,行得长久。
“要感谢母校的‘诚毅’校训。是‘诚毅’校训让我们有毅力去抵御各种诱惑,始终坚持自己的方向。”陈戴茹真挚地说。
大家的佩服他俩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坚守。王副校长说,学校非常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建设了闽南传统工艺传承基地,成立了若干大师工作室,聘请了一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和工艺大师,为学生传授技艺。他热情邀请苏杜村、陈戴茹夫妻到基地,设立大师工作室,为学生讲课、传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