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22、老水兵的情怀

文︱叶文川


每当我见闻我海军向着世界一流挺进,我的耳畔总会响起人民海军向前进的嘹亮歌声。

叶文川

1951年1月,我在集美高级水产航海学校毕业,参军入伍。1952年5月,我在南京海军联合学校毕业,被分配到海军海南基地海口巡逻艇队工作。当时海南解放不久,海军刚建立,条件很差。但我们都为能分配到海南工作感到欣喜。因为我们都有一个信念:越是艰苦的地方,我们越是要去。

海口巡逻艇队,是海南海军唯一的一支海上战斗力量。有4艘20多吨的木头机帆船。艇上有一门陆军的三七战防炮;一挺德国马克沁重机枪;部门班长以上人员,各有一枝冲锋枪。这就是艇上全部武器装备。艇的航速4节,每当顶风、顶浪航行,艇几乎原封不动。我是航海班长,掌握艇的航行安全。安全谈何容易!艇上没有航海仪器,没有海图,只有一具商店买来的指南针。我们艇队在秀英港,港口外面还有被击沉没有打捞起来的日本、国民党军舰。军舰的桅杆露出海面,一不小心撞上,就可能艇毁人亡。当时,海上没有导航标志,只有岸上一座灯塔夜间闪烁导航。当时,我刚上艇,没有航行经验,对海区也不熟悉。思想压力很大,我经常夜里梦见艇触礁、搁浅而惊醒。

我们的任务繁重,条件艰苦。但我们斗志昂扬,心是热的。八月海南的太阳像火炉,晒得我们脸发痛,脸爆皮。出海执行任务,顶风、顶浪航行时,一个个浪头滚上甲板,把我们艇埋在海里,把我们浇得落汤鸡一般。膝关节炎是我们水兵的职业病。海口港的航道弯曲,又没有导航标志,夜里进出港执行任务,艇经常搁浅。寒冬腊月,天寒水冷,艇长一声令下:“下水推船。”我们个个脱掉衣服,澎!澎!澎!跳入水中,手推的手推,肩扛的肩扛,硬是把艇推入航道。任务完成,艇长又是一声令下:“大家喝酒御寒”。轮机兵在机舱值班,光着膀子,还是汗流浃背。机舱简直火炉一般。

大风大浪,晕船呕吐是常事。有的同志晕船、呕吐,把肚里的东西吐光了,还吐黄水,最后一口口血块都吐出来。但他们不叫苦,还争着要出海执行任务。艇是我们的家,虽然设备简陋,条件艰苦,但我们都爱这个家。要谁调离这个家,思想工作还真难做呢!

任务艰巨,条件艰苦,大家却都爱这个家。你说怪也不怪?因为这个家处处有标杆,事事有领军。我们艇队教导员王荣庭,是抗战末期的老兵,塔山英雄团模范指导员。他战时是战斗英雄,平时是爱兵模范。他与我们风雨同舟,亲如一家。碰到大风大浪,他给我们讲战斗故事,鼓舞斗志,坚定信心。平时周日,他经常请我们去军营他家吃饺子。艇长胡凯,枪炮部门成员,都是解放战争时期的老兵、共产党员。

任务艰巨,条件艰苦,大家却都爱这个家。你说傻不傻?因为大家都有一个明确的信念。有一次,我们艇执行任务,从海口港横渡琼州海峡去海安港。横渡途中,有艘美国潜艇露出潜望镜,大摇大摆从我艇前方穿过。我们教导员非常愤怒,当即警告:“美帝国主义,你等着瞧!看你横行到几时!”一时间,甲板上一片声讨声:“美帝国主义,你等着瞧!看你横行到几时!”毛主席早就宣告:“为了防御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设一支强大的人民海军!”

随着我国国力的增强,我海军建设日益壮大。1954年,4艘25吨的铁壳炮艇入列海军榆林基地,组建炮艇中队。4艘炮艇航速10节,武器装备好,战斗力强。我调到炮艇中队3—505艇旗艇当副艇长。艇长是1947年的老兵、老连长黄真岐。我们炮艇中队的任务是为中波轮船公司远洋货轮护航,为渔民护渔,阻击国民党特务从海上偷渡登陆我海南岛。

我在海口巡逻艇队和榆林炮艇中队生活、战斗了四年。我先后立过一等功、三等功,出席南海舰队积极分子代表大会。我感谢党!如今,我海军正乘风破浪走向世界一流。“美帝国主义,你等着瞧!看你横行到几时!”的警告声,正不时地在我这老水兵的耳畔响起。

春光荡漾,凯歌飞扬。在这和平、幸福的日子里,我百倍地怀念和祝福我与之一起生活、一起战斗的老首长、老战友们。除了上面提到的塔山英雄团模范指导员,艇队教导员王荣庭外,还有参加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艇长胡凯,枪炮班长、琼崖纵队老兵黄乃科,琼崖纵队老兵、枪炮兵殷南山,以及参加过辽沈战役,渡江战役的老兵,枪炮兵韩振国、高树明,卫生员马祥华。

我更百倍地怀念和感恩给我思想照耀和人格魅力的校主陈嘉庚先生。1951年1月12日,那是个喜庆的日子。我们驾驶22组的毕业生即将走上征程。校主在百忙中接见我们,和我们座谈,和我们合影留念。他谆谆嘱咐我们:“要为祖国争光!”校主和我们的留影,我视若珍宝,随身携带;校主的嘱咐,成为我为祖国争光,战胜艰难险阻的一通通战鼓,一阵阵进军的号角。我写过一首题为《铭记陈老先生的亲切嘱咐》的诗。其中有这么几句:

像深山眷恋峡谷,

我随身携带着一件珍宝;

似晨钟响彻晴空,

我心中迴荡着一句亲切嘱咐。


流逝的时光已日渐模糊,

我铭记陈校主的亲切嘱咐;

“要为祖国争光”的谆谆教导啊!

像进军的号角把我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