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我的学医之路

文︱张如琪


我是1953年回国的印尼侨生,那时才13岁,性格外向,生性活泼,又是个“左撇子”,而见血又会晕。想不到我会成为一名医生,这与亲人们的鼓励、支持与关心分不开的。感激的心,难以言表。

前排左一是张如琪

我在集美中学念书的时候,本想初中毕业后去洛阳拖拉机学校学开拖拉机,觉得做个拖拉机手多么惬意啊!当时洛阳拖拉机学校来集美中学招生,学习优异者可保送。叶校长知道我要去报名,立即找我谈话。他说,我希望你升高中后争取考大学。你的父母在国外,我有责任管好你的生活与学习。就这样,我听了叶校长的话,放弃当拖拉机手的念头,上普通高中。我被保送到本校高中。

当我念高二时,省体工队来我校招运动员,我又被招到省体工队女篮球队。训练时,不慎把左足跟扭伤,伤势很严重。我不得不转到射箭队,参加全国第一届全运会(1958年)。任务完成后被保送到北京体育学院。我太喜欢了。可是,当我告知在国外的父亲时,他坚决反对,马上写信告知我,你爱好体育运动我不反时,但只能作为业余爱好,如作为事业,建议你去学医。他说,医生哪个朝代都需要,而且是受人尊敬的职业。我很听父亲的话,从省体工队退出,从福州回厦门,到集美中学念高三。

考上福建医学院后,有一天,上体育课,跳高时不慎跌下,跌得起不来。我只好休学。真是祸不单行。1961年,中国和印尼关系恶化,侨汇中断,我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我系的张哲之书记得知我的情况后,特批给我享受乙等助学金,每月12元人民币,直至毕业。

在医学院念书期间,集美中学的叶校长还关心着我。他到福州党校开会,还特意打电话叫我去党校找他聊天。他关心我的学习、生活,鼓励我要克服困难,有信心学好医。此事已过几十年,但我还是记忆犹新,念念不忘!

我从医学院毕生后,被分配到云霄县陈岱公社保健院。6年后与一位云霄籍在厦门工程机械厂工作的工程师对调,到厦门工程机械厂当厂医,直至1995年退休。

我觉得人生在世都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叶振汉校长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教导,感谢社会赋与我们的使命!感谢父母!感谢亲朋好友!为此,我在2007年到市红十字会登记捐献遗体和有用器官。我在参加厦门市文圃山遗体与器官捐献文化馆建设时,厦门日报记者采访我,我讲了几句话,刊登在2011年4月3日的《厦门日报》上。

回顾我将走完的一生,作为医生,我觉得这个职业很好。我的座右铭是:行医以德为先,服务以诚为本。

作者:集美中学高中42组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