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 孙炳炎与孙厝云龙岩庙之情缘
集美学校校主陈嘉庚,其母是孙厝人。孙厝乡贤、旅居新加坡的爱国侨领孙炳炎,一生追随陈嘉庚办教育、建医院、抗日救国,爱国爱乡,支持祖国和家乡的建设,奉献社会公益事业。孙炳炎与陈嘉庚深交多年,既是亲戚又是师生。1920年陈嘉庚在孙厝创办乐安学校,时年8岁的孙炳炎是该校第一届学生。1947年,孙炳炎接办该校,直至1971年移交政府公办。两位侨领对乐安学校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陈嘉庚与孙炳炎还联手修鐥孙厝云龙岩真异大师庙。

陈嘉庚和孙炳炎
孙厝村乐安南里128号有座云龙岩庙,供奉宋、明两朝皇帝敕封的“真异大师”、“惠应大师”的南宋孙厝人孙应。据史料记载,孙应自小聪颖,即异侪辈,不如荤、不受室,长大后皈依佛教,寻师访道,至安溪县长坑大众山创立泰湖岩禅寺,弘法授徒说谒,为周边民众治病,解民众之疾苦。他进京治愈宋太后顽疾,不受赐爵,皇帝敕封其为“真异大师”,明皇又追赐“惠应大师”。孙应97高寿升化,香火返回故里孙厝云龙岩,又由云龙岩薪传同安、厦门、金门、台湾、东南亚各国,善信众多,香火鼎盛。据传:孙应祖师的药方曾为陈嘉庚母亲治愈疾病,祖师的风水术为其父母找到好风水,因此,嘉庚先生对孙应祖师的灵圣深信不疑。嘉庚先生每次从海外归来,都到云龙岩拜谒孙应祖师,到了庙口下轿、下车,脱帽焚香,顶礼膜拜,非常虔诚。陈嘉庚,还有孙炳炎,与云龙岩结下了不解之缘,特别是二十世纪两人二次携手修缮、重建云龙岩庙。
云龙岩始建于明初,自明至清代,数百年间多次修茸。上世纪二十年代,岩庙历经沧桑,破损不堪,急需修缮。然是时民生竭蹶,资金难於筹措。陈嘉庚闻讯,慷慨解囊,从新加坡汇来巨资,委托孙厝其表亲孙老本主持云龙岩修建工程。孙老本不负众望,云龙岩庙得以修葺一新。
上世纪五十年代,岩庙结构风化腐蛀,岌岌可危,倾颓在即,亟待修复重建。适逢新加坡宗长孙炳炎进京参加国庆后回乡省亲,目睹其状,带头捐资。家乡侨群乡贤,纷纷解囊,为祖岩重建添砖加瓦。因修缮工程颇具规模,特委托时已回国定居集美的侨领陈嘉庚监理。陈嘉庚常常拨冗临场督察巡视。当时原材料极其紧缺,陈嘉庚指令其侄儿陈仁杰(时任集美校委会建筑部主任)鼎力支持。陈仁杰随即选派得力下属杨护法等負责监管云龙岩复建事宜,并选派集美校委会建筑部优秀匠师,调拨优质建材予以支持。云龙岩庙装修需相当数量的金箔纸,而当时极为奇缺,无处寻觅。陈嘉庚想方设法拿到手,使得工程在一年后如期竣工,举行晋安典礼。
云龙岩的重建以保持原建筑风貌为原则,按照原来的规格尺寸,采用“剪瓷雕”、“檐山顶”、“燕尾脊”等闽南宫庙建筑中的工艺,“修旧如旧”。不少前代文物珍品,犹如先哲的楹联墨宝,象征着生生不息、趋吉避邪的前庭门柱处的双石狮,前殿一对古拙雕龙石柱,以及前殿拱梁上的两对狮、象木垫斗都得到很好的保护,存留下来。庙中的透雕八仙蟠龙青石柱,其独具匠心工艺吸引八方善信游客驻足和称赞。云龙岩庙悠远的历史和独具一格的造型,颇具艺术和文化传承价值。
云龙岩庙重修过程中,发生了一起令人难以置信的事。当时殿内一对柱石有风化腐蚀,需要更换,但一时难予采购。匪夷所思的是,一个晌午,远处海面来了一吃水较深的海船,随波逐流漂到孙厝社海边。那时正是农历九月大潮,船随潮水漂到庙口大埕上。水退后,船无法启返。令人咋舌的是船上装载的竟然是修建庙宇急需的青石蟠龙柱等建材。这些建材,工艺精湛,巧夺天工。更奇妙的是,长短宽窄的尺码竞与所需构件完全吻合。如此巧合,难于解释。传说此乃神助也!重建后的云龙岩庙,表现了匠师高超的工艺造诣,古朴典雅,堪称闽城岩庙建筑工艺一杰作。
陈嘉庚和孙炳炎携手修葺云龙岩庙的善举永远留在孙厝乡民和广大善信的心中,口碑传颂,留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