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洲岛之行
文︱任镜波
这是3个多月前的故事,回想起来还是很有滋味。
5月14日,香港风和日暖。我们在李琼惠校友的带领下,上长洲岛参观,并拜访一位热心为集美校友服务的陈汉阳先生。

作者与陈汉阳先生(左)
我和翁新杰、叶美萍、汤忠民、张志方、颜学华、颜如璇、邓金山、卢俊钦、钟国平、张克芬、陈丽兰等12位集美校友总会的同仁,在陈呈会长的率领下,到香港参加香港集美校友会第15届理监事就职典礼。行前,主人就预先安排了这次活动。琼惠兄领我们从中环外港5号码头上船。上了船,就觉得波涌船摇。但我们都是在海边长大的,和海有缘,当然不在乎内海这点小风浪,在船上行走如履平地。
陪我们一起上船的还有郑荣光先生,他是琼惠兄的印尼乡亲、校友。他同陈汉阳、李琼惠深交20多年,早以兄弟相称,按年龄郑是老大、陈为老二、李是老三。
我们乘坐的是一艘较大的船,船名叫“新国”号。还有小些的快艇。大船有普通舱和豪华舱。主人招待我们上最高一层的豪华舱。那里空气好,视野广阔,乘客少。我们三五为伴,找自己喜欢的座位坐下。举目四望,海天一色。我和美萍、琼惠、荣光、金山、学华围着前排中间的一张桌子坐下,阅尽千帆,谈笑风生。琼惠、金山讲着笑话,令人捧腹大笑!
船行不到一个小时,长洲岛就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岛上许多建筑物挂着的不同颜色彩旗,清晰可见。从远处望去,整个岛屿就像一艘挂着万国旗的航空母舰。这岛位于大屿山和南丫岛中间,地势狭长,两头大,中间细,因此被称为长洲岛。也有人觉得它像一个哑铃,便称为哑铃岛。长洲岛的面积只有2.4平方公里,却是香港263个小岛中一个独具3000年人文历史的岛。岛上现有居民3万余人,是香港离岛区中人口最稠密的一个岛屿。岛上居民主要从事渔业和旅游业,有人说这里具有欧陆的风情,也有人说这里还是原始小渔村。
陈汉阳先生从香港过来,早在码头等候我们。我们一下船,他就迎上来跟我们一一握手。他个子高大,笑容可掬,有一种让人一见如故的魅力。他说已经70出头了,大家都觉得他最多50来岁。他站立着,手拄拐杖,俨如一位足智多谋的儒将。我说的一点都没有夸张。
我们相互拥抱,挽手而行。他说:“我们终于见面了!您让琼惠给我带来的《校主母校校友》,我已经看了两三遍,让我认识了很多人,陈乃昌、梁披云、李尚大、黄永玉……”在一行人中间,只有我们两个人拄着拐杖。
他领着大家参观街道和农贸市场。这里只有很少的三轮车和专门运货的机动车,居民和游客几乎都要步行。沿街的海鲜和土特产,以及一德路附近的美食和卖鱼蛋的,都非常吸引人。这里的水产品,不仅新鲜,而且品种多,还有很稀有的珍品。汤忠民是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他看得特别认真,似乎在作渔业和市场调查。看他的脑门,就知道他是善于动脑筋的。
陈汉阳三兄弟很快从一家海鲜店买到一条7斤多重的大鱼,还有一些大蟹、大虾、大蚌……都是鲜活的。他们带我们去一家海鲜餐馆,把这些海鲜交给他们加工。加工费比较贵,差不多等于海鲜一半价格。据说到长洲吃海鲜,是港人和游客的一种时尚。
宾主15人,围着一张大圆桌坐定。气氛十分热烈。陈汉阳以茶代酒,向大家表示欢迎。他敬“酒”时,竟然还会叫出每个人的姓名或姓氏,大家感到惊讶。琼惠说:“汉阳的记忆力是超人的。他会讲好多种语言。”于是,他如数家珍向我们介绍了关于陈汉阳的许多事。
陈汉阳是福建南安诗山人,1948年生于印尼安汶岛附近的一个叫Dobo的小岛。后来,他家迁移到苏拉威西望加锡市,他在那里的华校念书。他念初中时,当局排华,华校被封闭,他只好在家里自学中、英文。他对学习中文十分兴趣,从小就能背诵唐诗三百首。他祖辈做珍珠及母贝生意,他继承祖业,扩大规模,组织几十艘渔船、几百潜水员,大规模地釆集珍珠、母贝,赚了很多钱。1985年他移居香港,人工培殖珍珠,量大质好,产品远销世界各地。他是儒商,也是业界翘楚。2000年后,他开始做房地产开发。此后,他把事业逐步交给子女,自己退居二线。他在长洲岛建筑了几栋别墅,作为休闲和亲朋好友聚会、落脚的场所。印尼、香港的许多集美校友都来这里住过。大家感谢他,给他送了一个“岛主”的雅号,多“牛逼”!
饭后,汉阳请我们到他最近的一个别墅。这里的街道、商店和风景,有点像鼓浪屿。我们走街串巷,拾级而上。沿途有他向区议员建议设置的石座、木凳,可以坐下休息。

作者为陈汉阳先生题字
我们走了半个小时,才到达他的别墅。要进入他的别墅,得穿过一个小天桥。天桥正对着别墅的二层楼。据说二层楼和三层楼的房间,是留着给来这里渡假的亲友居住的。从二楼往下走,过道和楼梯都比较窄小,楼梯还有点陡,给人一种深不可测的感觉。我们下到层,便觉豁然开朗,眼前是一处室内外连成一体的小花园。
这里是主人休闲和接待挚友的的雅室。内有厅室,外有园地。室内外以立地建筑玻璃相隔,有藏有露、有天有地、有山有水、有花有草,还有绕室的鱼池,身置其间,如入画中。室内四壁书画,满橱标本,挂在柱上的海上战利品和放置箱顶的巨型潜水帽,彰显了主人的血性与豪气!
陈汉阳17岁就获得苏拉威西岛游泳比赛冠军。在长洲岛建别墅,也是他一种恋海的情结。他后来搞房地产,是因为以前的小学老师教过他《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在这首诗中,唐朝诗人杜甫发出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呐喊,这一直成为他追求的理想。所以,他在事业有成之后,就转向开发房地产。说到这首诗,他就信口朗诵起“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在场的新杰、俊钦两人也跟着背了起来。能记住那么长的一首诗,可见他们的古文功底都不一般。

总会参访团与陈汉阳(前中)李琼惠(前右二)郑荣光(前右一)在陈汉阳别墅内合影
陈汉阳十分崇拜陈嘉庚,收集了很多写陈嘉庚的书。他对《集美校友》也很感兴趣,每期必读。他说:“我没有机会到集美学校读书,不然也是你们的校友了。”他的话音刚落,美萍、如璇、金山、国平几位同仁不约而同地说:“您为集美校友做了那么多好事,我们可以聘您为名誉校友!”他听了很高兴,频频跟大家一起照相。他还拿出我签名的《校主母校校友》,跟我一起捧着合影。他说:“校友是最亲热的称号,而集美校友使人更具荣誉感与自豪感!”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再去看他更大的别墅。下午3时,他陪我们乘快艇回香港。下午风大,追波逐浪一叶舟,前俯后仰两青天。半个小时后,我们回到上午出发的码头。上岸后,我们握手告别,互道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