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校友爱《校友》

文︱周添成

我是一个酷爱读书的人,小时候被人戏称为“书虫”。这辈子我读过的书刊数以万计,而《集美校友》(以下简称《校友》)是我最爱读的刊物之一,至今仍然每期必读。

《校友》是双月刊,长期以来,每年单月的上旬,我就会像情人等情书一样等它的到来。有几回,它来得稍迟一点,我就焦急地给校友、浙大农学院教授叶斯奇挂电话,询问他《校友》收到没有。同样,他没收到,也会来电问个究竟。如果运气不佳,被邮局弄丢了,我会请集美校友总会补寄给我。1991年我偕妻子赴马来西亚探亲访友,在槟城周桂森校友家里,看到书柜里整齐地摆放着几本《校友》,我似乎见到老朋友一样高兴。他见状深情地对我说:“我和老伴都是集美校友,我们对《校友》视如珍宝,爱不释手。”

据了解,定居香港的校友也爱读《校友》,每逢香港集美校友会开会,不少校友早早就到会场,深怕抢不到《校友》。高中38组的姚木松同学告诉我,他家离校友会很近,他经常跑去索要《校友》。前不久,也是高中38组的校友郑场、蔡秀娟,听说《校友》第二期已到,便在校友会开会的那一天,早早就赶过去,先下手为强,拿了五本,准备会后分送给其他校友。还有,我们的班主任林生淑老师,他一贯关心母校,关心学生。尽管他病魔缠身,仍坚持阅读《校友》。每当读到我的文章,他都会在电话里对我表示肯定和鼓励。校友爱《校友》的例子,多得不胜枚举。

那么,校友为何如此爱读《校友》呢?理由可以列举很多条,但是,我以为有一条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校友》贴近校友,《校友》为我们校友推开一扇窗口,向我们真实地报道母校与祖国同步前进的步伐,缓解了我们对母校思念之情。《校友》不间断地给我们讲校主陈嘉庚的故事,宣传嘉庚精神,弘扬爱国主义,发出正能量;《校友》热情地展现嘉庚弟子的风采,介绍他们的优秀事迹,让我们学有榜样;《校友》是母校与我们校友之间的桥梁与纽带,遍及海内外的校友,通过《校友》,联系了起来,齐心协力为母校、为祖国尽心尽力,共同建设美丽的中国。

《校友》能够受到校友如此热爱,我们真应该感谢那一批又一批默默为《校友》作奉献的编务人员,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有《校友》今天的佳绩。

校友爱《校友》,校友祝《校友》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