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校友真英雄 抗日殉国是李林

——纪念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烈士牺牲79周年活动侧记

文︱林跃奇

4月26-27日,纪念印尼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烈士牺牲79周年系列活动在中国山西省朔州市平鲁区举行。

福建省多地组团参与这次纪念活动,他们有漳州市亲友团,由李林亲属李舟玲、李平龙等人组成,福州团,由福建省党史办副处长钟兆云领队;集美校友团,由集美校友总会陈群言带队;龙海市委团,由龙海市市委常委陈爱棋带队。

位于李林家乡漳州龙海李林纪念馆前的李林骑马雕像

4月26日,是李林烈士的牺牲日。这天早上刚下过雨的天晴了,400多名来自中国14个省市区的各地方和军队的李林粉丝们来到李林烈士陵园,缅怀烈士,山西省朔州市委书记陈振亮、军分区司令员刘义清、朔州军分区政委张培军、中共平鲁区委书记刘旋、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宝国、李林侄女李舟玲、侄孙李平龙、李林丈夫屈健的儿子屈小兵、女儿屈庆乙等在纪念会上缅怀烈士,并为烈士敬献花篮。系列活动还有:“品读李林精神新内涵、推动改革开放再出发”主题报告会;追寻革命先辈足迹,参观李林纪念馆;“传承红色基因、汇聚强军力量”纪念李林烈士专场晚会;“传承李林英雄精神、投身强国兴军实践”军事活动等。

印尼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1915年出生于福建省龙溪县,其养父为印尼侨商李瑞奇,4岁时,随养母陈茶侨居印度尼西亚泗水市,入读其父创办的中华学校。当时印尼属荷兰殖民地,当地百姓和侨民受到了歧视,李林从小就立下了报效祖国,赶走侵略者的志向。14岁时,李林回到祖国,入学集美中学。受华侨首领陈嘉庚先生的影响,李林的爱国报国志向更为坚定。1937年,李林奔赴晋绥抗日前线,先后担任晋绥边区宣传委员兼第八游击支队队长、八路军120师雁北独立六支队骑兵营教导员、晋西北行署委员兼第十一专署秘书主任等职。在晋绥抗日前线,李林骁勇善战,双手持双枪,立下了赫赫战功,主要有:天成村夺马、麦胡图破敌、夜袭红砂坝、奇袭岱岳城等,李林是晋绥边区文武双全、令敌寇闻风丧胆的巾帼英雄。1940年4月26日,在抗击日寇第九次“围剿”中,李林毅然担负起掩护专署机关和群众转移突围的任务,带领一个骑兵排顽强阻击数百倍于己的日伪军,壮烈殉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李林爱国爱乡、不怕艰苦,勇于牺牲的精神激励着后辈。周恩来总理评价说:“她不到后方做官,坚持前线抗战,她是我们的民族英雄。”;八路军120师师长贺龙赞誉她为“我们的女英雄”;中共晋西北区党委机关报《新西北报》称其为晋绥边区人民“最亲热的保姆”和“光明的灯塔”。2009年3月2日,国务院批准山西李林烈士陵园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同年9月,李林入选中宣部、中组部等11部门联合组织全国人民投票评选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目前所知,全国宣传李林英雄事迹的媒介有:12集电视连续剧《烽火侨女》,书籍有:《民族女英雄李林》(樊云芳、周浙平著),《侨女之光》(贾唯英著),《李林英烈传》(陈水扬著),《巾帼英雄——李林》(平鲁县党史县志研究室编),《血洒雁北山丹红——抗日女英雄李林的故事》(云雨雪著)诗体小说《月魂》(钟声扬著),《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传》(王宝国著),《华侨抗战女英雄李林》(龙海市李林研究会编),连环画《抗日女英雄李林》(轻舟编文、张永太绘画),话剧《李林》(闽南师范大学),山西朔州市平鲁区李林中学的校本教学《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歌曲《李林颂》(张沛词曲)《缅怀李政委》(晋北民歌)《国魂颂》(张沛词曲)《李林中学校歌》(张枚同词、黄晓飞曲)等作品,多角度地敘写了李林战斗的传奇一生。

此次纪念活动由朔州市委、朔州市军分区、朔州市平鲁区、朔州市李林英雄文化研究会主办。

据悉,4月26日这天,在李林的故乡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市双第华侨农场李林纪念馆,当地的李林研究会成员也同期举行纪念活动,纪念李林牺牲79周年,表达故乡人对抗日女英雄的崇敬之情。

(本文作者:福建省漳浦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