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七月七日他回到故乡

——庄西言曾孙庄元安回乡活动纪实

文︱庄家人

7月6日至7日,著名爱国侨领庄西言的故里——南靖县奎洋镇霞峰村,当地群众自觉候在村口,小学生手捧鲜花,满怀亲情地迎接从香港回来的庄西言曾孙庄元安。当庄元安到达时,小学生热情地送上鲜花,行少先队员礼,亲人们激动地和他深切拥抱,相互问好。

庄元安回乡期间,省、市侨务部门领导,县、镇党政领导、庄西言研究会成员、社会贤达、村两委成员以及学校师生、村民共1000多人出面欢迎。庄元安先后走访霞峰村、奎洋镇、南靖县侨联、漳州市华侨历史学会、陈嘉庚纪念馆等,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

7月7日,庄元安来到集美陈嘉庚纪念馆。陈群言副馆长全程陪同并充当讲解员。他从一楼看到三楼,感慨万千。每到一处,他都拍下从未看过的珍贵史料。当他看到曾祖父与陈嘉庚在一起的照片和文字说明时,非常兴奋,情不自禁地通过翻译人员细细问明缘由。陈群言副馆长又带他到陈嘉庚陵墓所在地鳌园。庄元安站在海边,微风吹拂,瞻仰伟人陵寝,若有所思。

庄元安回到家乡受到乡亲们热烈欢迎

在奎洋镇举行的“弘扬庄西言爱国精神座谈会”上,庄元安认真听取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福建华侨历史学会会长谢小建、漳州市侨联副主席郭伯龄、奎洋镇党委书记王海鹏等人的介绍后,激动无比,即时发表慷慨激扬的讲话。庄志强教授为之翻译。庄元安说,我回到家乡,受到很多领导和乡亲们的热情接待,很感动,很高兴,也是意想不到的。谢谢大家!他表示把家乡和祖国人民的深情厚意,带到居住在东南亚、欧美等国家他的家族亲人们。

在奎洋镇党委书记王海鹏的陪同下,庄元安来到霞峰村庄西言故居展览室,仔细听取庄衍明会长的介绍。他一字一句听,把曾祖父一生追随孙中山、奔走于民族独立路上、投入抗战救国、舍命救陈嘉庚的崇高民族气节印在脑子里。他不时拿起手机拍下墙上的图文。

今年38岁的庄元安,出生、成长于澳大利亚,十几年前到香港经商,常年往返于香港和澳洲之间。30多年前,他的父辈就开始寻找祖籍地,但一直没有进展。2018年1月,庄元安无意间看到漳州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郑来发发出的有关寻找庄西言后人的文字资料,大受触动,重燃起寻根的愿望之火。7月7日,庄元安专门拜访帮助他寻根之旅得以成行的郑来发主编。他说:“这次寻根很不容易。你是我第一个写信联系和建立微信联系的人。谢谢您让我终于‘回家了’!”

庄西言最后一次回家乡是1948年,去世时陵园建在祖国香港。如今隔断了70年的亲情又续上了,庄元安好高兴!在庄西言研究会成员的陪同下,庄元安走访庄西言故居和庄西言捐建四所学校之一的霞峰小学。这所小学办得很好,考试成绩一直走在全市前头,今年毕业考成绩位列第一名。庄元安听着,不停地拍照,为曾祖父兴学的爱乡之情所感动。“曾祖父有着强烈的乡愁,听长辈说曾祖父临终前还在思念家乡亲人,嘱托子孙回去看看。今天总算可以告慰曾祖父了。”庄元安说。

庄西言为抗战也做出巨大贡献。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又称“七·七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庄西言发起捐资救国。他一再向南洋侨领陈嘉庚建议,组织南洋华侨赈济总机构。1938年10月10日,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在新加坡南洋华侨中学举行。南洋45埠筹赈代表168人出席会议,正式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庄西言、李清泉为副主席。南洋各地华侨在南侨总会的倡导下,不断以财力、物力、人力支援祖国抗战。

“我为有这样一位爱国爱乡的曾祖父感到骄傲。”为此,庄元安特地将回乡寻根之旅的日子安排在“七·七”抗战纪念日前后。“曾祖父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我们作为爱国侨领的后裔,更应该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他表示将召集在美国、澳大利亚的庄西言后代一起回家看看,将曾祖父爱国爱乡的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在霞峰村双贯山总宗祠、章美堂祠堂,通过族谱比对,证实庄西言的二儿子庄兆祥(常住澳大利亚)之孙庄元安,位列霞峰庄氏二十三世。霞峰村庄西言的曾侄孙庄阳辉说:“时隔70年,庄西言后裔终于回乡团圆了。”“我找到自己的根,感到很亲切,很开心!”庄元安流下激动的眼泪。

得知庄西言的后人庄元安回来寻根的消息,散居各地的霞峰的庄氏宗亲也纷纷赶来一会。在庄西言故居门口,50多位来自家乡和外地的庄氏宗亲拍起了全家福,用镜头留住写在脸上的幸福。

“你知道吗?你要叫我姑婆。”和庄元安站在一块拍“全家福”、家住在南靖县金山镇河墘村的庄美珠说。她是庄西言四弟的后人,她从金山赶过来。她一手拿着父亲和庄西言之子庄兆祥往来的书信,一手激动地拽着庄元安。

“我从青岛乘了2个多小时的飞机过来看他。”家住山东济南的徐永香是庄西言的外孙女说。她特意带着女儿蓝社英用半年的时间绣成的十字绣《花开富贵图》,回来和庄元安见面。“这次回来比较匆忙,没能和大家一一畅谈,十分可惜。”感受到了亲人的热情和温暖,庄元安说。他表示要把故乡亲人的那份诚挚感情传递给海外的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