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马銮有应公信俗入选省级非遗项目

集美区马銮有应公信俗被列入福建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揭牌仪式在马銮有应宫举行。这是集美区第四个跻身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其余三个分别为歌仔说唱、灌口凤山大使公信俗、集美端午龙舟赛。

集美马銮有应公信俗与明代抗倭英雄周彝训有关。明朝时,我国东南沿海一带常遭倭患。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倭寇骚扰同安积善里窑山乡。当地人周彝训组织乡民奋起抵抗。战斗中马陷泥淖,被倭寇围攻。周彝训之子周怀炯冲入敌阵营救,父子同时遇难。周彝训的遗体被海浪冲到屿仔尾,也就是马銮一带。马銮村民感念其恩德,将他安葬在屿仔尾并建庵纪念,故“有应公宫”,旧称“屿仔尾宫”。随着时间的推移,周彝训逐渐从人们敬仰的英雄变为受人崇拜的神,屿仔尾宫也香火渐旺,远近虔诚乡民称赞屿仔尾宫“有求必应”,因此逐渐称其为“有应宫”。

有应宫和其他神庙不太一样,庙里没有供奉神像,只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屿仔尾公’四个字。每年农历四月十二至十四日是祭祀有应公的日子,附近村民前来祭祀祈福,还有从台湾、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赶来的族亲后人。2010年,有应公信俗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和2015年,还举办了两届较大规模的有应公文化节。有应公信俗也逐渐成为联结海内外华侨华人的重要桥梁和纽带。 (东 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