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陈嘉庚书赠我父亲的照片
文︱叶 军
我家有一件传家宝,即新加坡著名的路大照相馆拍的陈嘉庚半身照。照片上有陈嘉庚亲笔题签:叶祖彬先生 陈嘉庚赠 一九五零年一月二十六日。我经常看这幅照片,不同时候看它,常常联想起不同的故事。

陈嘉庚所赠照片
1955年我10岁时指着照片问我父亲叶祖彬:陈嘉庚是谁?他为什么送给你照片?父亲答:陈嘉庚是集美学校校主,是爱国华侨领袖。我是他的私人秘书。你上学路上碰到他要称他嘉庚伯公。果然,不久我就碰上他老人家了。我礼貌地说“嘉庚伯公好!”校主摸摸我的头说:“要认真读书”。老实讲,当时爱国华侨领袖和私人秘书这两个概念我还很不明白。据说李白“五岁送穴甲,十岁观百家”,我当然没有李白的天赋,却记住了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千古名句。从此,我牢记校主教导,笃志力学,终于成为集美大学教师。
2005年,我再看照片,竟悟出不忘初心的道理。那年春节,我到同安博物馆查民国县志,目的是查复旦大学首任校长李登辉的资料,没想到歪打正着,偶然发现我曾祖父叶奎山的资料。1885年,他中举后在泉州府任儒家教谕。我立即请教同安历史界专家,还拜访家乡老大,得知叶奎山在任内爱国爱乡,尊礼举善,颇得当地民众好评。清政府出资在汀溪褒美南洋自然村91号为其建祖屋,至今已一百多年。那年,集美校友总会任镜波会长约我给《集美校友》杂志投稿。因此,我深入学习校训“诚毅”。我认为曾祖父的作为与诚毅是一脉相承的,应该一脉相传。我看照片上的陈嘉庚,77岁还在为家乡教育事业起早摸黑。我决心为教育事业干到77岁!干什么呢?继承祖业,就干相当教育的督导。为此,12年来,我在南洋学院、华天学院、演艺学院当督导,为家乡教育规范教学尽了力,实现为家乡教育多做贡献的初心。
2006年1月,看这照片又让我第三次感到十分激动。那年,陈嘉庚秘书张其华先生送我一本他的著作《陈嘉庚在归来的岁月里》。书的第一章写道:1950年5月21日,嘉庚先生离开居住长达60年的新加坡回国定居。他先到北京参加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中央人民政府中央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为共产党的政权建设尽了力。爱党爱国爱人民。令人崇敬万分。看到书中的《遗嘱》部分,我更是激动万分。陈嘉庚在第二份《遗嘱》中写道:“每年补助叶祖彬200元”。之后我估算一下,从1962年至1967年,我读大学的费用都是陈嘉庚赞助的。我的感激之情难于言表!
第四次看照片而有新的感悟是在2018年年底。当年9月,《同安区志》出版。我看着照片,信手翻着散发着油墨香味的《区志》。在第870页,我看到关于叶祖彬的介绍。该词条写道:叶祖彬在任陈嘉庚私人秘书的最后一天受到周总理的表扬。《区志》还有这样的记载:叶祖彬帮助地下党翁泽生摆脱国民党反动派追击。他应翁泽生要求,买船票让他去了上海。后来翁泽生与谢雪红一起建立台湾共产党。叶祖彬既帮助地下党又为中央对台工作做了贡献。据此,我认为,我家祖屋既可做传统教育基地,又可作红色教育基地。我向同安区政府提出把我家祖屋建成双教育基地申请报告。据了解已经获批。
最近,睡梦中多次梦见陈嘉庚先生和我父亲叶祖彬。重看照片,再次给我十分欢愉的感觉。九州歌正气,八闽颂高风,仰止仰止。陈嘉庚的母亲孙秀妹除了“严家规,明家训”外,还经常带着幼小的嘉庚到集美大社宗祠、娘家孙厝宗祠和云龙岩庙,祭祖拜神,以祈福风调雨顺,无病无灾,人丁兴旺,世代平安。集美大学文学院孙桂平教授所撰写《真异大师传略》后叙中讲述:“二房角孙秀妹信佛拜神,慈悲为怀,出嫁后经常到云龙岩庙祈福,子陈嘉庚先贤受感召,树立诚毅人格,以救国难济民生为事业,终成中华伟人”。文中表述的陈嘉庚母亲孙秀妹传诚毅思想,与云龙岩真异大师结缘并深受启迪和影响,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再一次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让我们真正找到伟人思想品格形成的源头。母亲的良言善行和诚毅思想,对少年时代的嘉庚起了至关重要的启迪,并深深影响了他的一生。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陈嘉庚成为富翁和华侨领袖之后,仍念念不忘母亲对他儿时的教诲,每次从海外回到集美,总要拨出时间到孙厝外婆家,乐安学校和云龙岩庙。定居集美后,更是如此。笔者小时候常见陈嘉庚到云龙岩庙。每次到庙口,他都摘下礼帽,放下手杖,举香磕头,顶礼膜拜,以此感念先辈,感念母恩。孙厝老辈人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孙秀妹身患疾病,至云龙岩求真异大师药签,药到病除。陈嘉庚因此笃信大师灵应。1927年云龙岩庙大修,陈嘉庚汇来巨资,委托其表亲孙老本主持云龙岩修缮。1956年至1958年间,云龙岩重建,新加坡侨领孙炳炎等侨亲筹集资金,委托陈嘉庚监理。陈老指派集美校委会建筑部主任陈仁杰负责,工匠和建筑材料由校委会拨发。陈老拨冗亲自巡视和监理工程,使得云龙岩的建筑质量达到很高的水准,不愧为闽南宫庙建筑的瑰宝。现今云龙岩庙已被列为厦门市涉台文物保护单位,孙厝惠应真异大师信俗已列为厦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