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回国参与缔造新中国

1948年,全国解放战争局势发生重大转变。430日,中国共产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正式向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发出“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

陈嘉庚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发言

陈嘉庚与新政协筹备委员会常务委员合影

54日,陈嘉庚主持召开新加坡侨团大会,在海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的“五一口号”,并代表新加坡120个华侨团体致电毛泽东“贵党中央本月一日呼吁召开新政协,讨论建立联合政府,海外侨胞闻讯欢跃。本大会本日在星召开,坚决否认蒋介石为总统,并一致决议通电,响应贵党号召,盼早日召开新政协会议,迅速建立联合政府,以解除人民痛苦,保障华侨利益。”

101日,毛泽东复电陈嘉庚:“陈嘉庚先生并请转各地侨胞民主团体及一切主张民主的侨胞公鉴:五月四日星加坡侨团大会来电及南洋各地侨团函电,因交通阻隔,今始奉悉。诸先生关怀祖国,赞助敝党五月一日对时局主张,热心卓见,无任感佩。诸先生与各界侨胞对于召集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各项具体意见,尚望随时电示,以利进行,实深企盼。”

1949120日,毛泽东电邀陈嘉庚回国共商国是,电文为:“嘉庚先生:中国人民解放斗争日益接近全国胜利。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团结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力量,完成中国人民独立解放事业。为此亟待各民主党派及各界领袖共同商讨。先生南侨硕望,众望所归,谨请命驾北来,参加会议。肃电欢迎,并祈赐复。”与此同时,中共中央指派庄希泉从香港前往新加坡迎接陈嘉庚回国。陈嘉庚当即接受,并于28日复电毛泽东:“毛主席钧鉴:革命大功将告成,欣庆胜利,严寒后决回国敬贺。蒙电邀参新政协会议,敢不从命!庚于政治确门外汉,国语又不通,冒名尸体,殊非素志。千祈原谅。”

55日,陈嘉庚偕庄明理、王雨亭、张殊明乘“迦太基”号邮轮离开新加坡,经香港回国。528日离港时,陈嘉庚坚决不肯搭乘挂英国国旗的船只,最终乘坐一条名为“捷盛轮”的陈旧客货船。63日,陈嘉庚抵达天津,胡愈之等8人专程由北平前来迎接。64日,陈嘉庚由天津站乘政府专车抵北平,林伯渠、董必武、李维汉、叶剑英、李济深、沈钧儒、邵力子等和华侨学生等两百余人到车站迎接。

67日晚上,周恩来陪同陈嘉庚前往西山会见毛泽东,刘少奇参加会见,宾主共进晚餐并推心置腹畅谈至深夜。毛泽东说:“陈先生现在讲闽南话,我讲湖南话,我们通过翻译不是交谈得很好吗?心通胜于言通啊!”。613日下午,在北京饭店举行欢迎会,叶剑英、林伯渠、李济深、沈钧儒、郭沫若等先后致词欢迎陈嘉庚归国。在此期间,毛泽东、周恩来及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诸领袖多次与陈嘉庚见面,劝说其参加新政协筹备会并一致推举其为华侨首席代表。陈嘉庚屡辞不获,勉为接受。

1949615日晚,新政协第一届筹备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勤政殿开幕。陈嘉庚在会上致辞,他对中国共产党虚怀若谷,广邀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各界民主人士,共商建立新中国大计表示钦佩。他表示海外华侨盼望祖国和平、民主、统一和富强,祖国大革命的胜利,对世界、对海外华侨都有很大的影响,华侨在海外的地位将得到提高,海外华侨绝大多数都会拥护民主联合政府,拥护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新政协筹备工作责任重大。会议选出21人组成常务委员会,陈嘉庚被选为常务委员。

筹备会下设6个筹备小组,分别讨论各项工作。第6筹备小组的任务是研究草拟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等方案。陈嘉庚参加第六小组,马叙伦、叶剑英、郭沫若等16人共同承担了这一神圣任务。陈嘉庚与小组成员和专家天天审阅、评选。经反复讨论,第6小组将评审意见和问题向新政协筹委会写了报告。

9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陈嘉庚当选为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华侨事务委员会委员。24日,陈嘉庚以华侨首席代表身份做大会发言,他高度肯定共同纲领三个草案,认为草案符合华侨的愿望,它的切实执行,不独为中国外交辟一新纪元,将提高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而且将大大改善华侨在海外的地位,亦将尽力保护国外华侨的正当权益。

27日,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表决第六小组研究讨论的情况,表决通过四个决议案:定都北平,并改名为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定五星红旗为国旗。会上,陈嘉庚还特别提议国家指定某些工厂统一生产统一规格的国旗。会场上第一次隆重地升起了五星红旗,陈嘉庚感到无比自豪。

政协会议期间,陈嘉庚提出“在全国各中学普设科学馆案”、“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案”等七项提案。这七项提案均被大会接受并交中央人民政府处理。

101日,陈嘉庚同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登上天安门城楼,出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检阅游行队伍。亲眼目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陈嘉庚心中无比欣慰。102日,陈嘉庚出席中国保卫世界和平大会成立大会,任主席团成员,并在大会上致词。

在回国参政期间,陈嘉庚到东北、华北、华中、华南1440多个城市参观考察,赴演讲会座谈会百余次。由东北返京时,陈嘉庚写就《东北观感集》一书,印2000本分寄京中代表及东北各县市。回到新加坡后陈嘉庚利用各种欢迎会和接见记者时,介绍他亲自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庆典的经过,介绍新中国的成就,向大家讲述回国观感,他兴奋地指出新中国前途无限光明。他将回国见闻集结成书,出版了《新中国观感集》。(林东霞编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