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完美蜕变:从修理家电到发射火箭

——陶校长探访杰出校友桑明华

文︱荷 洁 图|陈清阵

桑明华,江苏南京人,1971年出生,1988年就读原集美轻工业学校造纸工艺专业,1992年毕业后在南京第二造纸厂工作一短暂时间。他开过修电器铺,摆过地摊。1996年到电信部门,上了两年班;1998年成立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长期致力于通信技术、安保科技的研发;2017年正式进入军工行业,涉足火箭发射配套服务,现拥有多个在航天航空领域的应用产品。

陶顺生校长与桑明华校友亲切交谈

65日,伴随着黄海海域的一声巨响,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首次海上发射成功,它填补了我国运载火箭海上发射的空白。俄罗斯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伊万·莫伊谢耶夫评价:中国史上首次运载火箭海上发射是世界级的成功,证明了中国在研究和利用太空领域能力的提升。

南京威翔科技有限公司承担了此次海上发射通信保障任务,它的董事长桑明华是集美工业学校的校友。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据媒体报道,发射成功当天,桑董在公司微信群一口气发了150个大红包。

88日,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带领学校离退协会会长陈子荀、教务处陈清阵老师,前往南京探访桑明华。

说起此事,桑明华仍激动不已。他说,对公司而言,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接受任务到圆满完成,整整430个日日夜夜,以他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全体成员,可以说是在煎熬中度过的。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反反复复的测试、调整,北京、南京之间的数度往返……历经苦恼、失败、迷茫,最终获得了成功。“点火装置就是我们这次保障海上发射的产品之一啊!”桑明华激动之余又万分自豪。

一个学造纸专业的中专生,搞起了“高大上”的火箭发射,这个“弯”拐得太大了,大家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陈子荀老师说:“明华告诉我他的公司和导弹有关时,我吓了一大跳。我跟他开玩笑说:‘你要干一票大的了!’”

说起来很神奇,但细究一下也不奇怪。据老师们回忆,明华读书时就是个“技术痴”,喜欢捣鼓各种电器。那时候学校有很多课外兴趣小组,桑明华加入的是无线电组,会组装电视机、音响、三用机,会帮学校周边小店修理各种电器。他不仅在“学雷锋”活动中大显身手,还凭借一身手艺,利用假期赚外快呢。学校有位老师很赏识他,把办公室给他当了实验室。

桑明华正是在修理电器的过程中,与电信部门结缘,开始了通信技术的研发的。他继而与安保部门合作,接着和军工厂配套,最后正式进入军工行业,和火箭对接。一环紧扣一环,顺理成章。

桑明华说,其实做火箭发射配套服务,是“置于死地而后生”。2016年,由于客观原因,和军工厂的业务没有了。原来的配套还处在研制阶段终止了,他赔惨了。“公司面临生存危机,得找出路啊。我了解到航天一院有项目竞标,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去了。那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也是豁出去了!”他说。

这个项目和火箭是同一平台,桑明华因为以前做了多年的通信研发,有了基础和技术积累,得到了进入的机会。“我就这样和火箭对接上了。过程是非常艰难痛苦的,还好最终结果不错。我也因此结识了很多这方面的专家和领导,为今天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而坚持学习是桑明华最重要的积累手段之一。他办公室的书橱里,满满的都是航天、火箭技术方面的书籍;拉开抽屉,有两套、几十本的数学书。“这么多年我靠自学、实践获取知识。搞设计经常会遇到难题,有很多算法要了解,数学太重要了!”

还在读初中时,桑明华就表现出对数学、物理的浓厚兴趣。他向邻居借书,把高中的数学、物理都提前学完了。读中专时,他把图书馆里数学专业11个门类的书都看了一遍,也看了核物理、光物理的书籍。校长特批:桑明华借书,不限数量。

桑明华的经历,让大家又佩服又感动。陶校长赞赏地说,明华对技术的热爱,完完全全是发自内心的。摆地摊也好,开公司也罢,甚至是挣大钱的时候,他都没有丢弃爱好。这才是真正的不忘初心!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实现了人生的华丽转身、完美蜕变,成长为专家级高新精尖技术人才。母校为他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