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为国驱驰护海情

文︱海 夫

1986年,陈亦农校友作为半脱产学生干部留校,在集美航海学院团委工作,1988年起开始执编《集美航海学院报》。他一手创办了《弄潮儿》学生文学社,为首届社长。还和陈自辉共同组织了学生书法协会,出任协会秘书长。陈亦农校友在集美求学、工作共8年半,他风趣地说:“我把最美好的青春留在集美了!”

陈亦农


●“母校给了我专业知识,嘉庚精神赋予我家国情怀”

从踏入集美学村的那天起,他就深深为陈嘉庚倾资兴学的情怀所打动,他曾协助骆怀东先生收集集美校史的史料,因此对陈嘉庚先生的事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他还积极参加了任镜波先生主编的集美校友事迹录《诚毅篇》的撰写工作,完成了俞文农和陈维风等的事迹稿,参与了电视剧《海之骄子》剧本的前期讨论与编写工作。他还参加了陈嘉庚研究会主办的《陈嘉庚在我心中》演讲比赛,自己撰稿并登台演讲。这些经历,无形中让他对学校的历史以及集美的人和事,有比别人更为深刻的

理解。

他说:“母校教给了我专业知识,嘉庚精神赋予我家国情怀。”我想这正是他虽然经历了岁月洗礼,但依旧情怀不改的内在原因。


●“水域的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陈亦农校友现任南海海巡执法总队副总队长、纪委书记,他和他的同事们,驾驶着海巡31和舰载飞机,驰骋在广袤的南海海疆,守护着这一方水域的安宁。

他们为维护辖区的水上交通安全,甘冒风险,尽心尽力。2013年,“珍珠”台风刚过,他们便顶着狂风巨浪、克服晕船的痛苦赶往台湾海峡救助遇险的“信盈”轮,成功救起17名遇险船员,并组织拖轮将“信盈”轮拖带到安全水域。4昼夜连续奋战,确保了船员、船舶和货物安全,为中国海事在台湾海峡的海事监管和搜救指挥积累了经验。2014年,“盛安达7号”与“化运2号”在珠江口水域发生碰撞事故,“盛安达7号”翻沉,船上人员全部落水。陈亦农指挥正在执行春运巡航值守任务的“海巡31”和海事直升机赶赴现场展开救援,协调现场海巡船、救助船、“化运2号”等12艘船舶和5架飞机开展搜救工作,成功救起6人,打捞遗体1具,极大地减少事故损失,保护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了水上安全和社会稳定。

他们为维护国家的海洋经济权益,不辞劳苦。装载7000多吨浓硫酸的韩国籍船“雅典娜”轮沉没在广东汕尾海域。这是全球航运史上有记录以来最大的一宗危化品船沉没事故。他们奉命赶赴事故水域,现场管控。从清除危险源、污染源至沉船应急处置与打捞清除工作圆满结束,前后四个多月,整个作业过程中没有发生浓硫酸污染海洋事故。最终通过取证索赔,韩方船东向我方赔付360万美元,维护了国家的经济权益。

2014年,马航M370失事,南海海巡总队的“海巡31”作为中方的指挥船,组织协调十几艘舰艇与飞机主导了至泰国湾至南印度洋的搜寻过程,陈亦农和他的同事们在茫茫大海连续搜寻了整整59天。尽管没有找到飞机残骸,但体现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他经常说:“海事人是妈祖‘靖海佑民’精神的传承人和践行者,辖区水域的平安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我们要让文化现身”

陈亦农十分重视单位的文化建设,他认为,在当今优秀传统文化塌陷、极端利己主义文化泛滥和多元价值文化共生的背景下,更需要一种文化的昭示与张扬。他说:“我们要让文化现身,让文化从行为的背后,或从心灵的深处走出来,变隐形为显形。”在他的主导策划下,南海海巡执法总队着力打造的“海盾文化”品牌,下决心把原有的食堂改造成文化展馆,把大堂变成巨大的南海沙盘展示区。从沙盘与屏幕的互动让参观者身临其境,了解到南海岛礁各国实际控制的情况,以及近年来我国控制的岛礁的建设情况和发生的巨大变化。

他善于从实际工作中发现、提炼文化,把好的文化元素从工作中提炼出来,加以生动的阐述,赋予美的形象,为大家所喜闻乐见。他们用船体作为展示墙;用舷窗作橱窗;用船用雾号、加大把手的水龙头、清风竹林表示廉政文化;用水手结、共济舟、山形照片墙寓意团结一致。这一切在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的同时,达到动人心弦的目的。

海盾文化馆向社会开放,每年接待社会团体50多批次,参观人员2000多人次。

他经常亲自向各界参观人士介绍总队和南海的情况。他引用2000多年前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讲的那句话:“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他说15世纪末以来各个大国崛起的事实,验证了这是一个真理!他呼吁国人应该进一步强化经略和管控海洋的意识!他还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认为当前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长辈呵护有加,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较重,需要在精神上补钙,需要强化奉献、担当的精神和家国情怀!

海盾文化品牌在交通运输系统和广东省内颇具声名,先后被授予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实践锻炼基地、广东省直关心下一代工作活动基地、海边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南沙区直机关党员教育基地等。《中国水运报》《珠江水运》《南沙新区报》《信息时报》等媒体进行专题宣传报道。


●“向南向海向世界,为国为民为海权。”

“向南向海向世界,为国为民为海权。”这是陈亦农校友专门为总队撰写的对联,以此表达他捍卫国家海权的决心。

20145月至7月,作为“海巡31”随船指挥员,陈亦农参加了西沙“981”钻井平台护航保障任务,历时66天。期间陈亦农指挥“海巡31”拦截驱离越方船只闯入我警戒区62次,共318艘次,警戒驱离成功率100%

在警戒现场,陈亦农以服从为天职,不折不扣地执行首长的指挥命令,指挥“海巡31”船果断高效回击越方船只对我警戒区的侵犯袭扰,确保我平台作业安全,有力维护国家海洋权益。任务初始,“海巡31”船就被安排在靠近越南本土的西南角2号防区,这里是越南船只侵扰最为严重的对峙前沿阵地。陈亦农指挥“海巡31”重点监视越南海警指挥船“CSB8001”,以及“HP-51”、“KH-22”等较活跃船只,密切注意其动向,判明其意图,及时向指挥舰通报。陈亦农发挥我船吨位大、机动性好、速度快的优势,在屡次驱离、包围回击、跨区联防等任务中甘冒风险、一马当先,采用喊话、扫海灯照射、鸣笛、抵近挤压等措施对越南船只形成威慑,将越南船只驱离或分隔驱赶至计划海域之外,由海警船只对其进行水炮齐射或碰撞攻击,破坏其雷达、烟囱、驾驶台等重要位置,对越方船只造成了严重打击,长我志气,扬我国威。为表彰他在护航期间的出色表现,中国海警局给陈亦农记了个人三等功。

在警戒现场,他有感而发,以诗抒怀,写下了这首气魄宏大的诗篇:


《向南向海向世界》

我的船向南

象一把犁铧

在平静的水面上

划出一道美丽的弧线

向南是中国南海

西沙南沙群岛璀璨

那是挂在母亲胸口上的珍珠项链

那是华夏家族世代传承的无价之宝

我的船向南

穿梭在群岛之间

朝霞把项链镀上了迷人的色彩

我用温柔的目光把每颗珍珠擦亮


我的船向海

像一把利剑

在汹涌的海面上

斩风劈浪直挂云帆

向海是蓝色国土

东海南海是我家前院

多少英烈曾在这里血洒海疆

百年国耻啊是我胸口永远的痛

我的船向海

巡逻在中建岛外的钻井平台周边

围追堵截在暗藏杀机的深蓝

我挥舞长剑把闯入的盗贼驱赶


我的船向世界

象一个前哨

从未惧艰辛与风险

探索突出重围的方向

世界是民族的大舞台

逞强欺弱风云变幻

千百年来反复证明一个道理

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

我的船向世界

驰骋在历史与未来之间

在刀光剑影中捍卫神圣的海权

我用血汗描摹华夏海洋强国之梦

     2014521日于西沙海巡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