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集美图书馆的历史贡献

文︱邓绍康

1918年,集美图书馆(前身为集美学校图书馆)成。集美图书馆为国家造就人才、为祖国独立解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21年的集美图书馆

()集美图书馆是新思想的传播源

1913年,陈嘉庚先生捐资创办乡立集美两等小学校,到1925年,还创办了中学、师范、商校、农校等校,成为我国东南地区学科较多,设备较齐全,规模最宏大的著名学府。

陈嘉庚先生认为办好学校“第一要有科学馆、图书馆的设备”。

曾任集美学校秘书处主任和集美图书馆主任的蔡斗垣,在1924年就将《社会主义讨论集》、《共产党宣言》、《前锋》、《阶级斗争》、《响导》等革命书刊作为礼物,郑重其事地赠送给学校图书馆。

图书馆为开展学术研究,还先后增设史地研究室、中日问题研究室和南洋问题研究室,积极组织上述研究专题座谈会,并编印专题资料。集美图书馆还作为集体会员参加了全国性的中华图书馆协会。1933年,图书馆主任黄毓熙赴北京出席该协会第二次年会。

陈嘉庚先生规定集美图书馆主任还要在集美学校兼课,图书馆主任许玛琳兼英语教师,因材施教,对画家黄永玉的成材有过深刻影响。

()集美图书馆丰富和进步的藏书为集美师生寻求真理创造条件

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各级各类学校时,正值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马列主义传入中国。“五四”运动的新思想、新文化蓬勃发展,全国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相继建立和中国共产党诞生。集美学校开明办学,各种思想兼容并蓄;学校经费充足,不断添置中外各类书报刊,图书馆藏书丰富。集美图书馆“凡中外图书杂志,均力为购置,旧椠新梨,兼收并蓄”。截至19331月止,藏书已有13746种,42917册。除了教学用书外,图书馆尤重巨帙书籍及地方文献之搜罗,如《四库珍本》《占今图书集成》《榕村全集》《大英百科全书》,本省县志亦较齐全。馆中藏有无政府主义派的刊物《民钟》《奋斗》,国家主义派的《醒狮》月刊,革命刊物《新青年》《响导》《中国青年)和广东出版的《人民周报》等,还有《胡适文集》,鲁迅先生的著作和他翻译的小说以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政治理论书籍,《共产党宣言》、《马克思学说》、《阶级斗争)、《科学社会主义》等各种门类的社会科学方面的刊物、著作等。

192311月,集美图书馆采购的新书有《马克思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与进化》《马克思学说概要》和中共中央机关刊物——《响导》等。

1924年九、十月,罗明、李觉民先后成为广州、上海青年团的通讯员,在集美推销《中国青年》等进步书籍,以发展国民党员,逐步建立共青团组织为宗旨,开展秘密革命活动。10月,发起组织星火社,主编《星火周刊》,宣传革命思想。《星火周刊》是五四运动影响下,在福建宣传马列主义和革命思想的早期刊物之一,在集美学生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为闽南地区的建团、建党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314月,集美图书馆采购的新书有:《政治思想史大纲》《世界经济与帝国主义》《革命与反革命》《马克思经济学说的大发展》《唯物史观的文学论》《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冷落》《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中国问题之回顾与发展》《资本主义的浪费》《法国革命与阶级斗争》《法西斯主义之理论与实际》《农业的社会化》《法律与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方法论》《哲学的故事》《马克思十二讲》《社会革命论》等。

1932年秋季,乡村师范学校组织反帝大同盟,领导机关是地下团厦门市委组织部老唐(陈鹏)。当时,许度地(即鲁藜,天津文联诗人)等都是团员。

参加过左翼作家联盟的马宁,1925年在集美师范读书时,在罗明等中共党员学生和其他进步学生的影响下,开始大量阅读《中国青年》《响导》《洪水》等创造社出版的革命书刊。马宁经常躲进集美图书馆阅读林琴南翻译的《侠隐记》(即《三剑客》)《茶花女轶事》,泰戈尔的《飞鸟集》《园丁集》及《水浒传》《岳飞传》等书。199199日,马宁访问集美图书馆,题辞:集美母校图书馆是我学习文学创作的起点。我是在这里阅读大量的中国古典文学和西欧、苏欧文学才开始创作的。所以我非常怀念母校图书馆,就象我怀念我的母亲一样。

著名画家、诗人黄永玉早年在集美中学读书时,经常在集美图书馆阅读中外图书,增长了才干。他深有感触地说:“说老实话,我真正的勤奋是在(集美)图书馆,一个小小的孩子读到了《原富》《爱弥尔》以及伏尔泰、狄慈罗的一些书。我们的(集美)图书馆对一个孩子说来,较之课堂,无异是个又大又新的世界,课堂何足道哉!这些丰富的知识使我在以后漫长的痛苦流浪生活中成为信念的支柱。

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曾在集美图书馆酝酿“文学家的梦"19329月,李林在集美女子初级中学读书时,课余便在集美图书馆如饥似渴地阅读中外古典名著。这座图书馆藏书又是那么丰富,她恨不得一口气读完才好。她尤其喜爱俄国十九世纪文学家屠格涅夫的作品。《猎人日记》《父与子》《前夜》她读过不止一遍。特别是屠格涅夫的散文诗《门槛》对李林影响尤深。文学的力量使李林感动得热泪盈眶。李林多么想成为一个作家,用自己的笔来描写在印尼看到的不平和丑恶;描写那些为人民、为民族献身的英雄(包括尊敬的陈嘉庚先生),抒发她对祖国的热爱。

()集美图书馆成为地下党领导革命活动的中心

1924年,国共合作,国民党一大召开。192410月,集美学校成立了国民党区分部的左派组织,依托集美图书馆,创办《星火周刊》宣传马列主义理论和共产党的主张。19256月中旬,共青团集美学校支部成立,这是闽西闽南的第一个共青团支部。集美学校在建立闽西南党团组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集美图书馆为他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思想武器,起到特殊的作用。

抗战期间,集美中等各校师生在内迁所在地,一面在艰难的环境下,坚持教学工作,一面与全国人民同仇敌忾,深入城乡宣传抗日救亡活动。师生同舟共济,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书声朗朗,弦歌不辍。集美图书馆奋起抗日救国,大量购置各种书报刊物,仅《抗战小丛书》就有24653册,还开辟了南洋问题研究室”“中日问题研究室"“抗战读物部,为师生反帝宣传丰富抗日资料。特别是40年代里,图书馆成为地下党领导集美学校师生秘密活动的主要联络站。

1938年秋,中共(闽西南)龙门地区负责人派遣地下党员张连(林绿竹)就读内迁安溪的集美高中14组,奉命恢复安、南、永1929-1935年苏维埃革命时期保留下来的党组织。同时,以学生身份为掩护开展党对集美青年学生工作。19433月,党派张连到集美图书馆任管理员,以此为掩护从事学生工作,他常常交给梁新尼《新华日报》等,将我党的进步刊物和文件传到龙门特派员罗琳处。

19411月,中共(闽中)集美学校学工委委员洪邃明,离开任教的安溪城苑中心小学,转到集美学校图书馆工作,以此为掩护从事地下革命活动。他利用读者每天到图书馆阅览报刊和办理借书手续的机会,广泛交结朋友,观察了解集美师生的阅读爱好,掌握思想倾向,进而推荐革命读物,暗中托人携带革命书报供其在本班可靠的同学中秘密传阅,大宣传进步思想和马列主义,在集美各校抗战期间培养的积极分子中,发展了一批共产党员。

集美图书馆,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拥有洪邃明和张连两位地下党领导人,以图书馆为阵地,以管理员身份作掩护,利用《新华日报》等党报及其他进步书刊,向广大师生宣传抗日救亡;参与解放战争时期的爱国学生运动;参加解放区的游击斗争,培养、造就了大批革命人才,为埋葬旧世界,创建新中国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