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从好学生、好战士到好厂长

——记全国劳动模范高溪树

文︱荷 洁

高溪树,1940年生,漳州龙海人。原福建龙海造纸厂厂长,高级经济师、全国劳模。1958年考入集美财经学校(1959年该校与厦门纺织学校、泉州食品学校合并为集美轻工业学校)。1961年毕业后应征入伍,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被军部授予“雷锋式好战士”荣誉称号。1969年转业到福建龙海造纸厂工作,1978年至2002年任造纸厂厂长。1986年荣获国家级“普法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1987年荣获国家级“包装行业先进个人”称号,1988年获评福建省劳动模范,1992年获评福建省优秀企业家,1995年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并光荣晋京出席全国劳模表彰大会。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三家联合共同颂发的纪念章。

与陈校主有三面之缘,两块馒头温暖一辈子

“到集美上学,是我人生全新的起点!”这句话,高溪树反反复复说了好几遍。此前他是一个对外面世界所知甚少的懵懂少年,之后他的人生就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58年,高溪树从龙海一中毕业。父母和他一直听说陈嘉庚先生倾资办学,一手打造的集美学校,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学风很好,是闻名遐迩的读书圣地。于是,怀着对陈嘉庚先生的敬仰之情,他填报了集美财经学校。

高溪树说,他曾三次近距离见过校主陈嘉庚先生,与校主有三面之缘。

第一次是1958年下半年,正值全民大炼钢铁之时。年逾八旬的陈校主已身患重病,他拄着手杖,迎着凛冽的海风出现在校园里。看着高溪树他们几个学生正将一些铁块弄进锅炉里冶炼,陈校主脸上的表情很复杂。多年以后,高溪树仔细回忆揣摩校主当时的表情,那应该是一种痛心:“我办学校是要给孩子们读书的呀!”但当时陈校主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流露出来。

第二次是1959年,高溪树和几位同学一起去参观集美航海俱乐部(今集美大学体育学院)。不巧,天下起大雨。他们找个地方避雨,陈校主也在那边避雨。校主撑着雨伞,冒着大雨视察建筑工地。看到高溪树他们,校主就和蔼可亲地与他们交谈起来。他很慈祥,没有一点架子。

第三次是1960年龙舟比赛大会上。身为体育委员的高溪树参赛并获奖。陈校主坐着一把旧藤椅观赛,亲手给获奖选手颁发奖品——两块馒头。当时正是困难时期,那两块馒头虽小,但对饥肠辘辘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宝贵的食粮。这两块馒头,温暖了高溪树一辈子。

19618月,高溪树从财经学校毕业。他渴望“报效祖国、孝敬父母”,想早点参加工作。他已经想好:每月39.5元的工资,要省下10元报答父母。但父母亲说,最好的报效祖国的方式就是参军。父母亲为了这事,还专门从漳州石码舟车劳顿几小时来到学校,找到班主任请求说:“让我儿子当兵吧!”

入伍本来要放鞭炮敲锣打鼓开欢送会的,但突然噩耗传来:陈校主在京病逝。高溪树入伍兴奋心情立即转为巨大的悲痛。陈嘉庚先生的灵柩运抵集美后,他和数千名师生及各单位、团体上万人士一起,迎接嘉庚先生的灵柩到鳌园安葬。


当兵时是好战士,转业后是好厂长

“嘉庚先生虽然走了,但他手订的‘诚毅’校训成为我的座右铭。诚以待人,毅以处世,影响我一辈子!不管是入伍当兵,还是转业后办企业,我都时时铭记在心。”

在部队,高溪树和战友们时常承担打坑道的任务。一次,大石滚落,砸伤了战友。高溪树不顾自己的安危,第一时间冲进去抢救。战友获救了,高溪树的左腿却被砸伤。

一年冬天,水库闸门被卡住,泥沙堵塞。高溪树作为游泳健将,毅然下到刺骨的水中,一次次潜入水下清理水闸后的泥沙。最后水闸终于疏通了,他被冻麻木了。

深受嘉庚精神的影响,高溪树无私奉献,表现优异,在部队年年被评为“五好战士”,先后荣立二等功、三等功。部队还授予他“雷锋式好战士”光荣称号。

1969年从部队转业后,高溪树被分配到福建龙海造纸厂工作。他扎根一线,一路从工人、组长、班长、工段长、车间主任、副厂长提升到厂长。他爱厂如家,严于律己,坦荡为人,大力鼓励技术改造,尤其注重延揽人才。他从北京、上海、山东、安徽等地“挖”来一批工程师、助理工程师等专业技术人才。他关心他们的生活,分配给他们的住房跟他这个厂长一样;许多人的工资待遇高于他这个厂长。

因此,他深受拥戴。这个厂长他一当就是24年,从1978年一直到2002年退休。龙海造纸厂也从一个90多人的小厂发展成为650多人的中型国有企业,成为龙海最大的国有企业,年产量从不足100吨上升到2万吨,年出口创汇超过400万美元。1995年,因为贡献突出,高溪树获评全国劳动模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要完成陈校主和萨校长的遗愿,参加百年校庆

高溪树至今还完好地收藏着1958年集美财经学校的《入学通知书》,上面盖着时任校长萨兆钤的大印。

萨兆钤27岁就当上原集美轻工业学校前身——集美高级商业学校的校长,是当时集美学校各校中最年轻的校长。他一生培育桃李无数。

萨校长嗓门大,总是笑呵呵的,说话非常幽默,总引得大家跟他一起笑。他平易近人,从来不摆校长的架子,对学生关爱有加。高溪树年年都专程前去探望萨校长,与萨校长成了挚交。他还保留着萨校长与他往来的书信。信中,萨校长竟然称呼他这个学生为“溪树学兄”!

高溪树和萨校长一道参加了原集美轻工业学校的80周年校庆和90周年校庆,并作为校友代表上台发言。他和萨校长还像小朋友一样拉勾,郑重约定:100周年校庆时,要一起参加,一起庆祝,一起告慰校主陈嘉庚先生的在天之灵!

201517日,萨校长致信高溪树,说:“不久前在‘集美校友’上读到一篇报道,提到你在漳州校友会上的发言,大意是在集美轻工业学校100周年校庆时,你会同我一道参加。我十分高兴,但又有一些担心,毕竟我的年纪大了……希望能够托你的福气,完成这桩大事……”

萨校长还对厦门的发展变化念念不忘,他在信中说:“过往在集美工作,每星期末总是从集美踏自行车回厦门,厦禾路于我十分熟悉。离开集美之后,厦禾路改造了,变化大了,可我却不知道多少年没有再走过。这回打算‘重游’一番‘旧地’,顺道看一看你,聊聊天……”

收到这封信已近春节,高溪树立即驱车前往迎接萨校长,陪伴萨校长一道沿着厦禾路走走看看,回忆往事,畅想未来。这一次,他们再次拉勾,再次强调了100周年校庆的约定。然而,还是没能等来这一天。

201710月中旬,萨校长病重住院。高溪树多次到医院陪他。两人拉勾,他在萨校长耳边说:“萨校长,您要坚持,不要忘记了百年校庆的约定啊!”那天,高溪树离开医院接孙子放学,半个小时后再赶回医院时,萨校长已经走了……

说到这里,高溪树已是泪花闪闪。他说:“母校百年校庆,我一定要参加,要亲眼目睹、全程见证母校的这一历史性时刻,一是告慰陈校主在天之灵,二是替萨校长完成遗愿,三是为我自己,这也是我的最大愿望;实现了,此生无憾……”

高溪树说:“谁说泰山重?谁说东海深?我只想说,深重莫过教诲恩。做人要永不忘本,饮水思源,母校的养育教诲之恩是令人难忘!我一直牢记校主陈嘉庚先生和母校老师对我的教育和培养。是陈校主的精神感召了我,让我努力当‘大写的人’;是母校的老师给我传播科学文化知识,帮助我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成为一个国家有用的人才。每一位奋斗者,都要有‘诚毅’的品格,才能战胜艰难险阻,不断前进。”

在集美工业学校的校友中,高溪树绝对是难以复制的特例:和校主陈嘉庚有过三面之缘;与前校长萨兆钤称兄道弟;父子三人都是校友。

正是这份特殊的情缘,让高溪树对母校充满了眷恋。离开学校58年了,凡是和学校有关的物件,无论多旧,他都当宝贝收藏着。几十年前印有“集美轻工业学校”字样的布袋,他洗得干干净净,一直保留着。这些物件总是勾起他难忘的回忆,也时时激励着他乐观面对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