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百载书华章 扬帆起新航

——写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百年华诞来临之际

文︱厦门(集美)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院长 陈昌萍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闽海之滨,因海而生,以海为名,向海而兴。1920年,面对旧中国“门户洞开,强邻环伺”,水产航海事业不振的状况,陈嘉庚先生以满腔的爱国热情,怀着“开拓海洋,挽回海权,培育专才”的信念,创办集美学校水产科,成为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20004月,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为学校八十周年校庆题词“春风化雨,桃李满园”,对培育海洋专才寄以厚望。

近三年来,学院抢抓职业教育发展机遇,乘势而上,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把学院办成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12000人、特色鲜明、声誉优良的高等职业院校,连续获得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等重大成果,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

凝心聚力,打造特色职教理念。学院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使命与职业教育时代责任,继承优良办学传统,勇立职教改革潮头,同心同向共谋发展,坚持“服务海洋、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培育大国蓝色工匠。

深化改革,形成开放办学格局。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组建政产学研企共同参与的学院理事会,牵头组建福建海洋职业教育集团、福建海洋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校行研企人员互通、资源共享,实现行业企业全方位、全过程参与办学。

协同育人,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通过校企合作的“二元制”“订单班”“现代学徒制”等培养方式,以及与国家第三海洋研究所合办“协同创新班”、与苹果公司合作“A+雏鹰计划”等新型模式,使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与行业要求精准对接,实现学校育才、学生成才、企业用才的三方共赢。

严把质量,推进教学综合改革。聚焦地区经济社会与海洋事业发展的人才需求,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等新方式,运用互联网+等新技术以及各类数字化平台全力打造职教“金课”“金专”。现拥有4个国际认证专业、20余个省部级及国家级专业建设项目。

以赛促学,取得赛项历史突破。近两年,学生在各类技能竞赛中获得包括多项一等奖在内的16项国家级奖项、80项省级奖项;在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创下福建省高职院校历史最好成绩。创新创业和职业技能大赛成绩高,学生参与度高,实现了在校学生的全覆盖。

服务社会,助力产业地方发展。牵头组建“海洋生物”“智慧渔业”等省级高水平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围绕重大课题开展技术攻关;科技服务团队深入数百家水产养殖企业开展服务,带去可观经济效益;与省内沿海县市、区建立战略合作关系;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已累计培养近2000名“新农”学员,《中国教育报》等多次予以报道。

引育结合,打造职教人才高地。着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近三年来柔性引进加拿大工程院McBean院士等20余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特聘或客座教授;全职引进20余名博士以上高层次人才;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访学、进修、攻读学位;实施教师入企轮训制度,实现校企互培互聘;优化选人用人机制,推进绩效制度改革。

扩大影响,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学院海上专业对接国际海事标准,多个工科专业对接国际工程教育标准;与澳大利亚、泰国等地高校建立合作关系;组织承办多场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全球科技对话;水产科技服务团队远赴 “一带一路”沿线多个国家提供技术培训;公派教师到孔子学院任教。2018年,学院开始招收学历留学生。

培基铸魂,传承弘扬特色文化。嘉庚精神和海洋文化是学院的精神内核。学院注重将嘉庚精神、“诚毅”校训与思政教育、专业教育相结合,将海洋文化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学院龙舟队近年在各大赛事中捧回近20座奖杯,被评为全国高职院校体育工作“一校一品”示范基地;帆船队在海内外斩获多项冠军,已跻身国内一流强队之列。

回首百年,初心不忘;展望未来,使命在肩。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改革创新的新发展给予学院自信和力量。我们相信,百年海院一定能够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开拓新征程、展现新气象、取得新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