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怀一颗心:45年45次聚会
文︱郑玉宗
1975年春节期间,集美中学初80组高42组厦门地区20多位同学商定今后每年都举行联谊活动。从1976年开始,每年都举行聚会,参加活动的同学由本省校友逐步扩大到全国及海外港澳等地的校友。

从1975年至2019年,我们举行了六次规模较大的活动,以1986年第十二次联谊会为最,有200多人参加,活动内容最丰富。前来指导的领导有厦门市教育局局长邓渊源,厦门市政协副主席、老校长王毅林,集美校友总会领导陈村牧、谢高明、黄德全,厦门市民盟主委、老校长陈镛,学校领导陈少庭和集美中学校友会理事长林锦伙等。集美校友总会的领导对这次活动大力支持,有关领导全部出席,《集美校友》会刊1986年第一期用6页12个版面报道了这次活动,并刊登了集美中学初中80组、高中42组师生通讯录。
这次活动得到香港集美校友会领导曾星如、吴镜秋、庄平畴、陈山河、蔡其坛等的大力支持和关怀。活动期间,黄健中正带着他导演的《良家妇女》赴荷兰参加鹿特丹电影节,无法前来。他特地来信向领导、老师、同学们拜年恭贺新禧,并向大家建议要继续举办联谊活动。他写道“即使到50岁、60岁甚至70岁、80岁后,成为老头、老太太之时还可以聚在一起,回味我们金色的少年生活,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是中年的彬彬有礼、还是同学式的嗷嗷狂叫、狂笑狂欢,我愿意是后者,我们之间的友谊永远是童年式的,更天真、更单纯、更有色彩……”
香港校友为此次活动提供了大量的抽奖礼品,头奖是大彩电。
2007年2月22-23日(农历正月初五、初六日)第32次联谊活动有近200人参加,其中有老师32人。本次活动印发《折叠的时光·上册》给每位师生和参加会议的校友。校友们看了这本书后激动万分。陈镛副校长在观后感中写道:“我从第一页开始看,一直到许小妙、周锡祺、杜金娥、林瑞烟、李海晖的一篇篇……接着看几乎欲罢不能,我觉得里面的许多文也好,诗也好,像是用蘸着血的笔写成的啊!有辛酸的、悲怆的,也有高兴的、欢乐的,相互交融着,让我止不住阵阵心潮澎湃,连续几晚直看到凌晨。”
这本书是爱的教育的果实,是极其珍贵的无价之宝。我们把他送给老师,是对当年曾经熬过许多不眠之夜的辛勤园丁的最大慰籍,是最丰富的“涌泉相报”,是最高的奖赏!书里有对当年美好学生生活甜蜜的回忆;有对母校嘉庚校主、叶振汉校长和老师、同学们情愫的感念;有离开母校后走过的艰苦曲折历程、获得的成就和对国家、对社会以身相许奉献的汇报;有对半个世纪以来走过的崎岖道路的回味和对人生的感悟;有与疾病作斗争和健康保健的经验体会等,对大家都有启迪和教育。钢笔画《秋月》及其如诗的诠释,引人入胜,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
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我们在不同寻常的困难条件下,同甘共苦,相濡以沫,结成的情谊毕生难忘,成了今天相聚的共同语言。陈镛副校长指出:“一个学校以组别名义编印出《折叠的时光》这样的书,在校史上应占有一席之地,大家读了可以净化心灵,对建构和谐校园大有益处……”
陈水扬老师说:“我先看几篇,里面很多话像从骨子里流出来的血,让人不住地流泪!”
集美校友总会副会长李泗滨在《折叠的时光》读后感中写道:“集美中学初中80组、高中42组的同学的先进事迹和模范行为是不胜枚举的。最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虽然离开母校几十年,还念念不忘校主的恩泽、老师的教诲。对母校的情意、对同学的友谊,这种高尚的情怀会激励千千万万的集美学子继续关爱母校。他们常说,集美中学是我们成长的摇篮……。”
2013年出版的《折叠的时光·下册》和纪念册,再次受到有关领导、校友们的高度赞扬和充分肯定。
45年来,80/42组的同学举行了45次联谊活动,这是非常少有的。为什么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情感这么深厚,不是兄弟胜似兄弟,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因为同学们牢记“诚毅”校训,弘扬嘉庚精神,同举一面旗,同唱一首歌,同怀一颗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