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早期集美校友郭美丞

文︱郑来发

郭美丞(18961959年),字联勋,出生于1896年农历929日。福建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市浮宫镇霞郭村)。父亲郭树金,世居福建海澄县浮宫城内社(今龙海市浮宫镇霞郭村),半耕半读,考进县学为秀才,又被举为贡生。向来素以抚孤恤寡为仁,勇于服务为义,做事辛勤,朴素为俭,称誉乡里。郭美丞兄弟六人,他最小,不幸早年失怙恃,能自爱自立,少时读私塾。后转入集美师范学校讲习科学习至毕业。他先后担任过海澄县凫溪中小学校长,海澄县立中学校长、海澄县教育会会长,振教育才,颇有成绩。1926年,北伐战争期间,郭美丞投身革命,担任福建省海澄县党部筹备委员。他集资重印《海澄县志》,让一方文献得以保存。

郭美丞

1927年,郭美丞南渡荷属东印度,应聘任爪哇梭罗华侨公学校长。1929年,他被推为华侨代表,回国参加孙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并出席南洋华侨教育会议,被选为海外华侨三民主义实施委员会委员。回爪哇后,受当地政府疑忌,被多次传讯,不得已迁居巴城(今雅加达),从此弃教从商。他先开设大华公司,经营进出口贸易,获利丰硕;后又开办南洋印书局有限公司,承印课本、簿籍。他以信誉为重,两家公司成为同业中之名号。

郭美丞平易近人,明达事理,急公好义,深得侨众爱戴。历任巴达维亚中华商会常务董事、荷印华侨促进中荷贸易委员会委员,巴达维亚福建会馆会长兼福建学校董事长、巴达维亚华侨联合会常务董事,都有良好建树。

抗日战争爆发后,郭美丞被选为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及华侨抗敌后援会常务委员,兼任南洋华侨筹赈总会及南洋闽侨总会执行委员,致力救国赈灾工作。

郭美丞(左一)参加南侨回国慰劳团与陈嘉庚(右一)在一起

1940年南洋华侨筹赈总会组织回国慰劳视察团,慰问伤兵难民,郭美丞在庄西言的推荐下参加回国慰问团。华侨回国慰劳视察团大部分成员于19402月底到新加坡集中。35日,星华筹赈会设茶会热烈欢送慰劳团回国,郭美丞作为慰劳团代表致答词云:

主席、高总领事、各位侨胞,今日蒙星华筹赈会大会开茶会欢送,殊为感激,倾间主席及高总领事一番训话,同人等铭感五中。本团同人此次代表全南洋华侨返国慰劳我各省军民,使命甚重,同人等知识有限,深恐绠短汲深,有虞陨越,第念国家到此地步,无论何人,应该总动员起来。主席所训之“谦逊”二字,同人等当遵命力行,至高总领事所示“内心统一”及“行动整肃”,本团同人必定在三民主义之下,努力工作,同人等惟有拥护领袖,抗战到底云。

36日,郭美丞等南侨回国慰劳团成员30多人由新加坡搭乘丰庆轮到仰光,再从陆路到重庆慰劳祖国伤兵难民。他在《慰劳团自腊戌飞昆明》诗中云:“国难空前三岁临,全民合练一条心。前方浴血后方汗,慰劳飞来第一音。”

51日,慰劳团分成三个分团出发。郭美丞任第二分团副团长,他与第二分团团长陈忠赣由重庆往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各地慰劳视察,至75日宣告慰劳任务完成返南洋。再回南洋途经昆明时,郭美丞特地前往竭拜陈性初墓。

19423月,日军侵占爪哇岛巴城后,他被列为“敌性华侨”而遭拘捕,先羁押于西泠,后囚禁于马圩,历时34个月,备受虐待和凌辱。他曾赋诗《集中营三度生辰》二首云:

自罹俘虏禁,三度我生辰。今岁捐双齿,长饥瘦一身。

眼花难换镜,衣破易沾尘。憔悴云憔悴,胸怀葆有真。

早年无怙恃,兄妹实相依。逝即千秋痛,存犹万里违。

妻孥随远涉,患难悔前非。渴念团圆乐,不知何日归?

1945年日本投降后,郭美丞复任雅加达福建会馆会长四年,连选连任雅加达中华商会会长四年,并被委为民国政府侨务委员。任职期间,他善于宣传,服务周到,更加获得侨众信赖,华侨报效国家的事例也愈为显著。

二战后,荷印殖民政府为控制进出口贸易,设立中央贩卖局,颁布农园产品复权条例,没收商店农园产品存货集中统售,引起商界不满。身为雅加达中华商会会长的郭美丞为维护侨胞利益,出面邀集其他商埠中华商会,以及中华总会、印度商团、阿拉伯商团代表聚会于巴达维亚,共组农园产品整理委员会,郭美丞被公推为主席。他与荷印政府谈判,先后签订砂糖、橡胶、咖啡、茶叶、烟叶、棕油等农园产品协定。华侨及外侨被没收的所有农园产品,一律按规定公价清偿。此举既为侨商争回了面子,又挽回商家的损失八千余万盾。郭美丞此举,深受华商及外侨的赞许。

19478月,三宝垄、巴东、万隆等地中华商会建议,在巴城成立印尼中华商会联合办事处,由巴城中华商会主席郭美丞任主任,筹划组建联合会事宜,并协助印尼政府调查华侨输入商的外汇分配、交涉农产品清理及买卖等事项。194864日,各地中华商会代表60余人在雅加达举行大会,通过成立荷印中华商会联合会,郭美丞任理事长,连任十一年;洪渊源和徐华彰任副理事长。1949,该会在雅加达卡查玛达(GajahMada)大街购置一所大厦作为会所。

战后,郭美丞在雅加达继续经营南洋印书局,并创办南洋有限公司,经营文具印刷及出入口贸易,还合资创办努山打拉银行、美都大酒店及阿拉新铝业公司,由其子负责经营。

1950年印度尼西亚共和国成立,改首都巴达维亚为雅加达,郭美丞复任雅加达福建会馆会长、雅加达中华商会会长。

郭美丞素以发展华侨教育为己任,先后兼任多所华侨小学、中学董事长或董事,出钱出力。1949年,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创办印尼华侨高级商业学校,郭美丞任董事长,并聘请教育家王秀南为校长,籍以培养印尼华社商业人才。该校创办10年间,学生由90余名递增至1000余人,成为印尼华侨职业教育最高学府。

1953年,郭美丞在雅加达创办《中华商报》,并聘请著名报人马树礼为社长兼总编辑,其子郭武林任总经理。该报曾出版《印尼商业年鉴》。1958年,印尼中华商会联合会及所属学校、报社均被印尼政府取缔。

郭美丞身居海外,情系故乡。他写过一首《怀故乡》的诗:“小阳天气暖晴晖,晚稻登场蟹正肥。大好时光人事苦,风轻怕见雁来飞。”他多次捐资公益事业,造福乡里。福建省著名的浮宫海堤,自浮宫镇九节桥至霞威村,长18公里,位于月港的南岸。海堤面对大海,风浪大,年年受冲刷,崩塌严重。1929年,郭美丞回国,携带募款,购买上海招商局废弃的3000吨级镇海轮“镇东”号当丁坝,巩固长堤根基,终于挡住汹涌的狂涛,确保万亩良田免遭水患。至今,巨轮尚在,造福乡里,传芳百世,故此地又叫“镇东”。1932年,郭美丞又从新加坡带回红树林种苗,栽培于浮宫故乡,作为护岸林至今。

1936年,他捐资创办浮宫华侨救济所,为贫民免费施医施药。1940年,他捐出海澄南门楼房10间,作海澄县卫生院院舍。1946年福建疟疾猖獗,他购买大量奎宁,托厦门市政府赠送全省各医疗机构。1948年,闽粤两省发生水灾,他以福建侨团筹赈会执行委员身份四方奔走,筹集10万美元,汇交闽粤省政府分配救济。

郭美丞是个儒商,有诗作400余首,分为《抗吟残稿》《呼吁集》《诗词拾零》《灵感集》等。周碧初与郭美丞同是福建漳州人。1949年底,周碧初在香港、台湾举办个人画展后,赴印度尼西亚,定居雅加达,1959年秋回国。在印尼的10年,是周碧初艺术生涯中的黄金时代,他的天赋得到了很大的发挥,得益于郭美丞对他的大力支持。他举办了很多展览,每次画展都推动了他艺术的发展。郭美丞自己收藏周碧初的画,也要求朋友购买。

1958年,郭美丞身体欠安,而到茂物慕罗轇医院疗养。郭美丞为三宝垄三保庙撰写了一副楹联:“航海成名有荣在史古洞低徊歌抑止,立功异域吾道其南世人膜拜奉为神”。

1959年,他偶患感冒,低烧长久不退,住进雅加达医院,治疗无效,于74日逝世,享年64岁。

郭美丞逝世后,他的儿子把父亲的遗稿《抗吟残稿》《呼吁集》《诗词拾零》《灵感集》等,辑成《恬庐诗文集》行世。钱穆为其作序,曰:“《恬庐诗文集》者,余先受而读之,因以想见美丞先生之为人,其人则诚有志而厚以性情之人也。又能一本其平日之为人而发之于诗,故其诗亦可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