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云南:陈嘉庚和南侨机工

文︱吴 姝

每一个时代,总有人用热血书写着社会进步的路标。

——题记

在云南德宏州瑞丽市畹町森林公园“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前方山坡的高处,屹立着一尊陈嘉庚先生雕像。

193810月前后,日寇疯狂叫嚣“三个月内拿下中国”,我国东南的海陆交通均被切断。19391月,经20万民工奋力修筑一年、以牺牲三千多名同胞生命为代价开辟出的滇缅公路正式通车,成为战时中国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即运输国际援华物资的主动脉。该路全长1146公里,崎岖艰险难行。滇缅公路初竣,急需大批汽车司机和修理工(即“机工”)。是年,在陈嘉庚先生和南侨总会的号召下,招募机工的号令一出,立即得到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南洋华侨青年积极响应,踊跃报名。经过严格的筛选,这些机工,以及多名医生、护士,共3200余人组成了“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服务团”,分九批回国,以“南侨机工”的光辉名字载入史册。“你不见尸横着长白山,血流着黑龙江?这是中华民族的存亡!再会吧南洋……我们要去争取一线光明的希望——”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为全称。其地处边境,有着“孔雀之乡”的美名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

出了畹町,便是缅甸,陈嘉庚雕像伫立于此,意义重大:俯瞰滇缅公路,遥望邻邦缅甸。抬眼瞻望,仿佛先生还在,白衣白裤,手拄拐杖,以深情而温和的目光,默默护佑着和平年代的这一方百姓。

由雕像拾级而上,便会看到一座巍巍丰碑矗立在苍松翠柏之间,这便是碑体总高16米的“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碑”。纪念碑始建于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之际的20051220日,碑体、基座完全采用福建花岗岩修建。红色雄伟的纪念碑直冲云霄,象征中华民族冲破黑暗,走向光明。碑名为启功先生所题写。此外,为纪念南洋华侨机工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功绩,“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纪念馆”于20149月奠基,201777日正式开馆,是我国首个以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日为主题的纪念馆。

整个纪念馆设计为一座形断意连之桥,断桥被处理成三角形,代表着三千余名南侨机工,又象征着历时三年的漫漫远征之路,同时三角形像一个V字,英文意思是“胜利”。

19391942的三年间(至炸断惠通桥无法服务止),3260名年轻的南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冒着枪林弹雨,不顾自身安危,为中国抗战运载所需的90% 的国际援华物资:共计50万吨军械、药物、器材等。纪念馆内含报告厅、影视厅、图片展示厅、情景再现厅、文物库房、抗战雕塑、名人碑林等七个主题区域,共展出两千余件珍贵资料、纪念照片,以及400余件南侨机工遗留实物纪念品。在馆内,可以看到一位名为“白雪娇”的女机工名字。原来当年她因顾虑家庭阻拦,女扮男装后化名施夏圭随机工队回国抗日。临行前,她留给父母一封告别信,信中说:“家是我所恋的,双亲弟妹是我所爱的,但是破碎的祖国,更是我所怀念热爱的……”英雄墙上,只有一千多名的机工被登记下名字,并顺利回到南洋;三分之一的人自愿留在中国;而另外三分之一,则长眠于滇缅公路上,再也找寻不到他们的身影……南侨机工把滇缅公路当做战场,以汽车为武器闯出一条血路,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以汗水、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中华儿女爱国主义的光辉篇章。

另在云南昆明西山,苍松翠柏之间,还有一座“南洋华侨机工抗日纪念碑”。

纪念碑位于西山森林公园的华亭寺北约200米处、高跷至西山公路右上侧的罗汉山山麓中,198977日落成。

1940年,我国沿海许多大城市相继沦陷,海外对国内抗战情况不甚了解。为了帮助海外侨胞了解国内抗战情况,知晓筹赈工作的实际成效,以便鼓励华侨更加积极参加抗日救亡筹赈活动,由陈嘉庚先生发起组织“回国慰劳视察团”。慰劳团设三个分团,共51人,分别到后方15个省进行慰问考察。陈嘉庚随团亲临滇缅公路看望南侨机工,他乘坐飞机经停腊戍、昆明,当天飞到重庆。停留相当一段时间后,又改乘汽车沿滇缅公路巡回慰劳。

离开国统区之后,陈嘉庚先生到延安访问。亲眼目睹政治清明,人民奋发,先生高兴地说:“余观感之下,衷心无限兴奋,喜慰莫可言喻,认为别有天地,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他断言:“中国大有希望,中国的希望在延安,各族人民把希望寄托在共产党身上,中共和毛泽东主席是中国人民的大救星。”

194222日,陈嘉庚在几位集美校友安排陪同下,离开新加坡到印尼,在东爪哇玛琅避难,直到抗战胜利。陈嘉庚在避难期间,于危机四伏的环境中,用一年多时间完成了其传世之作《南侨回忆录》。

书中记载,在华侨人口最为集中的东南亚,救亡运动的规模最大。如在菲律宾,“七七”事变后的半个月内,各地华侨便成立了爱国团体376个。为协调各国各地的活动,193810月,来自菲律宾、荷属东印度等地的45个华侨团体的164名代表聚会新加坡,宣告成立“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陈嘉庚先生被推举为南侨总会主席。

陈嘉庚先生为全身心投入抗日筹赈工作,常年住在总会办事处怡和轩内,不问家事。先生常以“愿诸君勿忘中国”的格言要求自己,教育大家,每每说道:“我们如果终日只知发财,不知救国,纵然发了财,但做了亡国奴,有什么用?

当时,先生的企业经营已然收盘,资金十分困难,但仍认常月捐2000元至战争终止;每逢捐款购债事,先生总是毫不犹豫地竭其所能,以为人先。

海外侨胞为支持祖国抗战,感人甚深的故事不胜枚举。据侨史专家提供的统计数据,抗战前三年华侨捐款额达20亿元,占当时中国军费开支的85%。缅甸仰光女侨胞叶秋莲,把自己一座两层楼房及全部财产变卖,将所得钱款捐助祖国,而自己则削发为尼,过着清贫的生活。

时至今日,抗战胜利已经七十多年了,作为当年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以嘉庚先生所领导的南洋爱国华侨在抗日战争中建立的丰功伟绩,并不因岁月的流逝而褪色,值得我们永远缅怀,永远称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