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是责任,也是义务

——记集美中学校友李世勇先进事迹

文︱钟雪文

李世勇,男,汉族,19881月出生,福建厦门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学历,集美中学高中85组校友,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厦门医院(厦门市中医院)脑病科主治医师,心脑党支部纪委委员,厦门市中医院援鄂临时党支部书记,厦门市中医院卒中中心联络员,神经介入诊疗组成员。

李世勇

大年初一,原是万家和睦,举家团圆的日子。刚下夜班的李世勇在接到取消休假的通知后,没有丝毫的犹豫,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使命所在,职责所在”。返岗决定油然而生的这一刻,李世勇并不知道,2020年的这一个春节里,自己将成为一名人们口中的勇士。

21日,作为党支部纪委委员,他庄重地在申请加入救治医疗队的《请战书》上签字。“我自愿申请加入救治医疗队,服从安排,坚守防控一线!”盖上手印的那一刻,“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句誓言和决心!他背着家里请战,不是英雄主义作祟,而是一种责任感存在于他的心间。

202029日,庚子年这个别样的春节才刚刚落幕,早上700,由于他的业务能力精湛和请战决心的坚决,一条紧急“出征”消息,让李世勇成了“天将降大任”的勇士。那一刻,他如愿加入了援鄂医疗队,肩负起厦门市中医院援鄂医疗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的重任。“来不及告别家人,也没有征求家人意见,匆匆出发。告别爱人时的拥抱,我能深刻体会她的担忧与不舍,但是我明白责任所在,义不容辞!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很荣幸成为救援队伍的一员,这是责任,也是义务。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我希望尽自己所能,挽救每一个患者!”

李世勇是这样描述2月份的武汉的:“冷”入骨髓,“热”到心窝。即使是零下的温度,防护服里面也只有一件短袖衬衫,工作三四个小时出来,内衣内裤全部湿透。但是一切都值得:看着病人不断地出院,特别有成就感。

在武汉同济医院光谷分院重症病区的日子里,李世勇负责新冠肺炎重症病人的收治工作。他表现出色,连他的交接班记录都深受医疗组组长尤颢的肯定,被当作全体医疗队员学习借鉴的样板。病区一位危重病人需要完善腰椎穿刺术。他明知道这是一项暴露风险极高的操作,但是他毅然挺身而出,顺利地做完腰穿,取得脑脊液送检,获得医疗队广泛称赞。医疗工作已然十分辛苦,但他始终对自己要求很高。从他的《武汉支援日记》和队友聊天记录里,我们看到,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总是在为队友的工作安全、生活质量、心理状态而担心,而忙碌着。

从污染区到半污染区到清洁区,从防护服到眼罩到口罩,卸下这身“铠甲”至少需要半小时。看似简单,实则不易。培训时,他督查队员反复练习防护服的穿脱,对每个细节的要求甚至到了“吹毛求疵”的程度。他说:“这次的防护装备和我平时操刀手术时的装备完全不一样。现在的装备,虽然很轻,但是穿在身上工作几个小时,比在厦门做一台手术都累。工作完成后,必须谨慎小心地卸掉这身‘铠甲’,不能有任何碰触到病毒的机会。我内心不断告诉自己,仔细再仔细,一丝丝细节错误都有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医护人员们并非是三头六臂的英雄,但他们勇敢地面对明知的危险和困难的处境,因为他们知道肩上有担子,心中有梦想。他说:“我害怕,我担心,但是我知道这是我们的责任。”

抗疫就是战争。领导应该身先士卒。出发前谁都不知道前方的路该怎么走,那是黎明前的一种黑暗。尽管如此,李世勇毅然决然,没有畏缩。他相信:夜终尽,朝可期。他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关心、鼓舞每一位队员。他说:“天气是冰冷的,人心却是温暖的。我们万众一心,何惧与病毒一战!风雪过后,大地仍是一片生机!”

救治工作之余,为防止交叉感染,虽住同一栋楼,只隔一堵墙,队员之间不能相互串门。他通过微信,关心着每一位队友。了解到队友衣服不够保暖,便主动将自己的羽绒服让出。他说:“只有我们把自己照顾好了,才能给患者生的希望与信念。”在支援期间,他深感驻点酒店工作人员跟所在病区同济医院本院职工的辛苦,组织医疗队队员将医院为大家寄来的鼓浪屿馅饼和中药防疫香囊赠送给他们,后勤工作人员和同济医院的同事们都很感动。

作为临时党支部书记,他引领着支部的党员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全体援鄂医疗队员作表率。李世勇说:“抗疫就是一场战争,领导应该身先士卒。这是我爸对我说的。共产党员就是在这个时候才叫共产党员。如果你入党是为了享受,那你就不要入党。”李世勇始终牢记父亲说的话:“这是一个医生的本分工作。祖国哪里需要你就到哪里去,这是没话说的。”

他告诉队员们:“党组织和医院是援鄂医疗队的坚强后盾,源源不断寄来的防护用品和生活物资,寄托着全体中医人的期盼与重托。我们应克服困难,携手同心,‘愿将人病当己病,救得他生是我生’,展我中医人的风采,为新冠病毒肺炎战斗贡献我们一份力量,争取早日战胜病魔,安全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