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秋雨

文 | 黄海蓉

厦门的天晴朗了许久。

昨夜,华灯初上之时,雨便自天上飞洒而下,如丝如缕。

而后,慢慢的就大了起来。

翻开书,想一个无所事事的夜晚。

不曾想,那几缕细细密密的秋雨,袭人心脾,牵着我的思绪,漫舞……

秋雨缠绵,听雨,莫过于蒋捷的《虞美人》最是应景了。“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他听雨听了一生,悟了一世。

我也是极喜欢听雨的,特别是秋天的雨。

雨在下,少年听雨。

年少的秋雨,是调皮可爱的,听不到声音,好动的我得去找它。它们在空气中穿梭,停在人家的玻璃窗上,落在高高的路灯上,涂抹了树叶。南国的叶子总是被它装饰的有着白色淡淡的光圈,城里的灯光,总是照见它不停的跳动。秋雨柔和,伸出手想接住,竟不能浸湿我的手。看它飞舞,冲进了大地的怀抱,是那样的急切;悄悄地钻入泥土,又是那样的欣喜。有时,起床看地板湿了,才知道昨夜不曾听雨呢,真应了“少年不觉晓”呀。

少年求学,最喜欢的就是下秋雨,因为有了些许的凉意,大人在这个时候,才会记得自家的孩子,拿着雨伞,守在校门口。我见了母亲,也似那细细的雨,欢喜的冲进了母亲的怀。

胡适自传《四十自述》可看,很真实。想来老年人写自传,容易把当下的想象认作过去的事实。他掩饰过错,放大优点,美化自己,贬低别人,几乎是本能的选择。中年写自传,因为记忆力尚好,智力状况正处成熟时期,前面还有很多路要走,不敢信口开河;相对而言,他们的自传比较可信。至于青年人,一般没写自传的资格和资本,即便有人愿意自传其事,其效果大概跟校园里发生的学生恋爱一样,平淡无奇。如今听秋雨,却不似中年自传,有着可信度,潜藏着的是中年人不可捉摸的心。

中年听雨,终有千千结。

中年的秋雨,是杂糅的牵挂。

天色黯淡,像明艳中揉入阴沉的脸,雨飘落了,天就放晴了,即便是夜里,也是清新。就如人,悲了,喜了,在转瞬中惊艳了光阴。秋雨洗尽铅华,染红了枫叶,秋便如浴后的清芬,温暖着你我。于是,我的怀里,也有如秋雨般急切而入的小儿。

于是,我也如小王子守着一朵自己的花,做不到“行到水穷尽,坐看云起时”的从容,只能随着它起起落落。

那一场场秋雨,让周遭的世界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就如母亲浸润我一样,让我的世界充盈美好。我也温润如雨,浇灌着周遭。

偶尔,在嘀嗒的雨声里,那些牵挂的思绪飘起。会念起那些不曾有的,会想起这些有的;会忆起江南的烟雨,也会忆起北方的松雪;还会想起遥远的陌上少年。

起风了,树叶在沙沙的响,喜欢的秋雨又至……

若还记得,可否再赠一片香山红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