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毅楼的前世今生
文 | 编辑部
近日,福建省政府下发通知,公布了第十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和保护范围,诚毅楼上榜有名。



诚毅楼位于集美大学航海学院内,原为“校长住宅”,1925年6月24日落成,共二层8间,面积2187方尺。西式小洋楼,坐北朝南,机平瓦双坡顶,红砖清水墙,正面一层正中三开间凸出于主体立四柱门廊,上为二层露台,绿釉瓶覆以白石条为护栏。两侧面上下层中间辟门,一层外立二柱为门廊,二层设露台铁制栏杆。
1925年春季,首先入住“校长住宅”的是叶渊校长,1927年学校改为校董制后,历届校董、董事长先后入住这里。校长住宅即为董事长住宅,故楼又因称“校董住宅”。
1949年3月,该楼曾“因屋顶渗漏,椽桶亦多蛀蚀”,即将“屋盖全部拆卸”做过一次全面的修缮。1950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国定居,因战乱期间集美学校遭日军轰炸,校主住所亦损毁严重,但他把钱先用来修缮校舍,自己就住宿于校董住宅的二层,一住便是8年。据陈嘉庚的秘书、集美航海高13组校友张其华回忆,当时校董住宅一楼是校董会办公室,包括董事长陈村牧和秘书处、总务处、会计处,有十一、二人办公;二楼有三房一厅和一个凉台。嘉庚先生住主房,同安县派来的秘书班子成员4人住一个房间,张其华与校董会总务主任叶祖彬住另一个房间。
在回国定居期间,陈嘉庚主持修缮校舍,不论规划、设计,还是备料、施工,以及经费开支、工人生活等,都亲自过问,既注意质量,又力求节约。他常说:“应该用的钱,千百万也不要吝惜,不应该用的钱,一分钱也不要浪费。”数年间,他每天不辞劳苦,持杖步行数华里,巡视各处工地。每周坐班轮到厦大工地视察一次,每次3小时以上。
这里是他修复、扩建厦大和集美校舍的“前线指挥部”,也是他“运筹帷幄”、为国建言的地方。身在故乡的陈嘉庚在这里思考、酝酿、谋划着一个又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政协提案、人大议案和建议意见,忠实地“尽国民一分子天职”,在全国政协会议和全国人大会议的“庙堂之上”建言献策,为新中国的建设而鞠躬尽瘁。据不完全统计,在陈嘉庚出席的全国政协、全国人大等九次会议上,共提交提案或直接建言三十几次,这些提案多数被采纳,为促进福建省经济发展,推进祖国华侨教育事业,提高国家民生和教育工作水平等作出了积极贡献。
1958年8月13日,校主陈嘉庚连同集美学校委员会从该楼全部搬迁到已修葺的原“校主住宅”,将“校长住宅”安排给集美航海学校使用,集美航海为了纪念校主陈嘉庚毕生倾资兴学育才,特将“校长住宅”改称“诚毅楼”。
世代传承,2020年10月16日,“陈嘉庚与航海教育”展览馆在诚毅楼开馆,丰富而详实的文字、图片和史料带大家重温集美航海教育百年发展历程。诚毅楼的二层重现了陈嘉庚在此居住时卧室、会客厅的布置,让师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嘉庚精神的魅力,诚毅楼也作为重要的嘉庚精神教育基地,向广大师生校友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