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群的校主情结
文 | 范立洋 林克源 邱悦
1949年11月,正值新中国成立之初,陈嘉庚虽已年逾古稀,但见国家百废待兴,便不顾江南匪特未清、治安未稳,从北京启程,一路南下视察,经长沙、下浏阳、过南昌。11月25日抵上饶,准备回福建视事。其时,福建尚有不少地方还未解放,境内国民党残兵和匪患多如牛毛。为保护陈嘉庚的安全,中国人民解放军福建省第二军分区司令员林志群奉命亲率一个连的兵力提前赶到江西上饶迎接陈嘉庚。

和江西省的护送部队交接之后,陈嘉庚坐上林志群司令员接应部队的军用中吉普,和运输部队的28辆军车一路同行。返闽途中,因为路途不安,车队时走时停。林志群司令员连日紧随在陈嘉庚先生身边,鞍前马后悉心照料。
11月29日,车队越过了闽赣交界处的武夷山脉“分水关”进入福建地界,抵达千年古城崇安。12月初,安抵解放军福建省第二军分区司令部驻地南平,准备换乘省政府派来的特备汽艇前往省城福州。看到林志群一路关怀备至,每天起床后、入寝前不断嘘寒问暖,陈嘉庚先生有了些许不安。

一天晚饭后,陈嘉庚散步回房,又看见林志群在客房恭迎,为自己端上了一杯热茶,便批评说:“小林啊,你身为司令员,每天有那么多军政要务要处理,我的安全问题你就交给警卫部队,生活上的事交给秘书去处理,不要为我事必躬亲,让这些琐事影响了你的工作……”
“这可不行,您是华侨领袖、民族功臣,保护好您的安全,是政务院周恩来总理交给我的任务;我是您的学生,保护校主、照顾师长是我在执弟子之礼,应该应该……”林司令员笑着解释。
“我的学生?来,快坐下,喝杯茶……”嘉庚先生一头雾水,又倍感亲切,也为林志群倒了一杯茶,又问,“说说看,你是哪一个学校、哪一组的?”
“我老家在大田,集美农林学校内迁大田时我在那里读过书,还当过水产航海、农林、商业三所学校的联合学生会主席。那时,您正好率南洋华侨回国慰劳团完成了对各战区抗日将士的慰问,回福建看望我们……”林志群接过嘉庚校主递过的茶杯,呷了一口水,谈起了往事。
“对了,大田——我们当时三所很重要的职业学校搬到那里,前后待了八年……你们学生都很吃苦,老师很尽职,乡亲们也非常了不起!”师生俩叙起往事就没个完。

“我记得当时你们为我开了个欢迎会,唱起《欢迎校主歌》。我听到《集美校歌》,很是激动……”九年前的往事,陈嘉庚依然历历在目。
“您的那场抗日演讲,打动了好多人。过后我们学生会几个同学凑一凑,把您演讲的内容追记了下来,直到现在,有些重要的段落我们都还会背。”林志群认真追忆、一往情深。
“我啊,当时是即兴演讲,不过是言由心生、有感而发而已,你们太用心了——你说说看,我当时讲了些什么?”嘉庚先生几分欣喜,几分诧异。
“您用闽南方言讲了一个多小时,还带了个人翻译成国语。您主要讲了这几个方面内容:一是介绍率南洋华侨慰劳团回国劳军的目的,二是控诉日军侵华的暴行,三是阐述团结抗战的道理,四是通报南洋华侨支援祖国抗战的情形,五是比较国共两大战区劳军时的不同观感,六是抨击国统区的贪腐暴政,七是感谢大田的父老乡亲支持帮助,八是对集美师生的期盼,九是号召抵抗到底、坚信抗战一定会胜利……”林志群如数家珍、细细道来。
“没错、没错,我当时是讲了这些……这么多年了,你们还记得……”陈嘉庚喃喃絮语。
“校主的演讲影响可大咧,其中的一些名段,我们许多同学都会背!”林志群笑了。
“哪来的名段?说来听听!”嘉庚先生又笑了。
“一是讲‘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团结抗战的段落,二是抨击国民政府贪腐暴政的段落,三是讲‘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段落,四是期盼我们集美学子‘好好读书,好好做人;报效国家,报效民族——决不当汉奸卖国贼’的段落……”说着,林志群连连背诵了好几个段落。
“你们真是……好学生!”嘉庚先生深深被感动了。
“校主,当我们第一次听到您‘抗战胜利的希望在延安,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预言时,我们既振奋,又担心:振奋的是您讲出了我们所不知道的真理,担心的是您的人身安全——现场有反动派的特务。”林志群说出了心里话。
“其实呀,抨击国民政府‘前方吃紧,后方紧吃’的腐败暴政,我在陪都重庆就开始了……至于人身安全嘛,我知道,蒋委员长要的是我的钱,不是我的命。有800万南洋华侨做后盾,我口袋里有钱,蒋委员长应该会容忍我的不恭……”陈嘉庚胸有成竹、笑逐颜开。
“您那天讲得太好了,感染了许多人——连大田国民政府县长罗诚纯也被您打动了,他第二天上午不是请您到县中山纪念堂再讲了一场?后来,大田地下党把您的演讲记录稿刻印出来,四处散发,甚至远寄各地,影响非凡。这是续1929年朱德红军之后,大田民众对共产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后来,在汤泉和福塘革命据点村、地下党大田县第一区委和汤泉直属区委、闽西北特委、闽西北游击纵队,乃至现在我的部队里,有一些骨干就是您大田抗日演讲时的听众……”林志群接着说。
“小林,你才二十岁出头,听说带着部队解放了十几个县,可谓年轻有为。你是怎么参加革命的,什么时候当了司令员的?”望着昔日的学生,陈嘉庚又好奇地问林志群。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反共声浪甚嚣尘上,天天喊‘一个政党、一个主义’。我因身份暴露了,组织指令我上山打游击……我当时公开的身份是集美高级农林学校的学生、集美职校学生会主席,实际上还是中共集美职校地下党总支书记、大田县第一区委书记,大田的许多抗日救亡活动,是在我们‘第二集美学村’最南边的校舍、学生会驻所龙兴殿里策划的……”林志群向校主汇报了当年组织进步青年抗日募捐、火炬游行、救亡演出等活动情景,接着又说,“我上山之后,转战闽中、闽西北。1948年3月开始,先后担任了闽赣边游击纵队和闽西北游击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当时国民党衢州靖绥公署主任汤恩伯和省保安司令朱绍良屡次通缉的‘马刚毅’就是我;大军南下之后,就担任了现职……”师生俩越谈越投缘。
“‘马刚毅’?难怪有人喊你‘林司令’、有人叫你‘马司令’,我以为他们叫错了。”陈嘉庚笑了。
“我化名‘马刚毅’,姓‘马’是因为共产党的祖宗是马克思,我们集美职校的校徽上有天马山图案,还有集美职校学生会驻地龙兴殿的对面也是天马山,龙兴殿的门联‘身坐犀牛千古地,面对天马万年山’就是明代正德皇帝题写的;‘刚’即刚强、不屈不挠;‘毅’取意我们校训‘诚毅’,坚毅。”林志群细细解读。
“小林,你在校时……是不是违规了?大家都知道,我是主张‘党团不进校’的,一是时局风雨飘摇,但办学秩序要稳;二也是为了保护你们这些进步青年,不想看到你们无谓牺牲……你倒好,在校内建立了秘密组织,幸亏没有出大事。”师生长谈,少了许多拘谨,多了一些随和,陈嘉庚开起了玩笑,几分责备,几分调侃。
“我们都理解校主、校董的良苦用心。集美职校地下党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都能争取老师的支持,取得合法性,没有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再者,我们这些骨干都是品学兼优,深受老师们的认可和同学们的拥戴,不然也不可能被选入学生会。”林志群赶忙解释。
“这样好,既要读圣贤书,又要管天下事,大家才会认同,你们说话、做事才有底气。”陈校主亦师亦友,和林志群继续侃侃而谈,“得民心者得天下。共产党代表着民众的利益,得到民众的拥护,打下了江山,坐了天下,这是历史的必然——你看,我是无党无派人士,这不,也和你们共产党人站在一起了!”说到愉悦之处,嘉庚先生不觉哈哈大笑,又说“过两天见到省政府张鼎丞主席,我可要说说你这个特殊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