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一个归侨的入党经历

文 | 周添成

2011年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时,我写过一首诗《党是我前行的航标》,被作为“卷首语”刊载于当年第三期的《钱江侨音》上。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我写这篇《一个归侨的入党经历》,有两层意思:一是作为一份生日礼物,献给亲爱的党,预祝她领导全国人民在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胜利;二是记我一个老归侨入党的曲折过程,从而激励自己紧跟共产党,永不掉队。

我是1981年入党的,至今已有40年的党龄了。与其他许多党员同志一样,我对党的认识,也是由浅入深的,入党的过程,也是从一心向往、提出申请到创造条件、接受考验再到符合条件被吸收。1978年改革开放,我才如愿以偿,光荣入党。从初识共产党到加入共产党,我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岁月。1934年,我出生于马来西亚,并在那里生活了十八年。我自幼上华文学校,接受中华文化,对祖籍国有高度的认同感;我酷爱读书,课余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增强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思想水平;我亲身经历了英国殖民者与日本侵略者的反动统治,受到抗日救亡的爱国洗礼,热烈欢呼新中国的诞生。可以说这十八年,我人虽在海外,但心系祖国。回想当年摆在东南亚广大侨生面前有四条路可选:一是留在当地当二等公民;二是赴欧美等西方国家留学,图更大发展;三是到台湾留学,学后返回出生地;四是回祖国大陆读书深造,参加祖国建设。对我而言,前三条路我可以走得很轻松。我出生于当地有当地国的居留权,我有祖父留下的遗产赴英美留学绰绰有余,去台湾留学诱惑力很大,而第四条路是回大陆,即困难重重,阻力很大,因为当年东南亚诸国都是英美等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他们都仇视新中国,封锁大陆,妖魔化共产党,许多华侨家长不放心自己的子女回大陆。而年轻的侨生却满腔热血向往新中国,许多侨生排除万难,不辞而别,纷纷“逃”回祖国,形成上世纪50年代的侨生回国热潮,我是这一浪潮中的一朵小浪花(我1952年回国,是比较早的一批)。

许多年以后,不少海外亲友问我为什么当年要回中国?我都是毫不犹豫地回答:我向往1949年诞生的新中国。我这一回答是基于我相信“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而能有这样的信念,主要是得益于我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确实,读书,尤其是读进步书刊,会使人明是非知曲直,会使人慧眼看世界,会使人阔步向前进。1950年下半年至1952年上半年,我先后就读于马来西亚槟城的两所华文学校(钟灵中学和中华中学)的初中部。这段时间我沉迷于课外图书中,除了阅读我国30年代著名作家如鲁迅、巴金、茅盾、郁达夫、沈从文等文艺作品外,还从英殖民当局开列的禁书书单中寻找读物,如陈望道译的《共产党宣言》和艾思奇的《大众哲学》即是其中的两本。通过《共产党宣言》的学习,我第一次接触到共产党,了解这个党的性质以及她为之奋斗而最终要实现的目标;《大众哲学》是一本讲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读物,读后我知道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辩证法,要一分为二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我经常到书店掏书,老板对我长时间的观察后,给与了充分的信任,我购得好几本禁书,读后获益匪浅。比如,我读了邹韬奋的游记与时评,搞清楚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原来是出于他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反动主张;从陈嘉庚的《南侨回忆录》,我读到侨领陈嘉庚的公正判断: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我还向同学借阅过被列为禁书的文艺作品,如丁玲的《太阳照在桑乾河上》和周立波的《暴风骤雨》。这两本小说都写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使农民翻身得解放,记得我为之写了一篇日记,为土地改革叫好,结果老师好心的提醒我:以后别再看这类书,更别写这类文章,当心,要坐牢的!

不过,我虽然读了不少进步书刊,但对共产党的认识,还是很肤浅的,充其量只能说是“初识”,至于1952年的“出逃”,那是我学习巴金《激流三部曲》中的主人公之一觉慧的出走,去追求光明。

回国以后,我看到一个个具体的、活生生的共产党员,对于共产党员的人品、言行、工作态度与作风,我是由衷敬佩的,因此,大学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不久,我就向党组织提出入党申请。1959年我大学毕业,分配到浙江省兰溪市游埠中学当教师,1960年我向学校党支部递交了第一份入党申请书,多次去听党课,经常以工会主席的身份列席学校的党支部会议。我时时处处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认真工作,努力教学,多次被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与“五好教师”,我的班主任工作还在全市教师大会上作经验介绍。可是,一年又一年过去了,我的入党申请如石沉大海,后来被告知是我的海外关系无法查考,反右时又被划为“中右”。十年浩劫,我的精神没有垮,因为我相信共产党,我不忘回国的初心,我守住自己的底线:爱国,堂堂正正做人,认认真真做事。皇天不负有心人,1978年,开始改革开放,我因为英语水平较高,教学效果较好,被抽调到浙师大金华分校任外语科副主任,主持行政与教学工作。1980年,我又向外语科党支部提交了入党申请,经过党组织严格考察,1981年7月1日,我终于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入党,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     (作者为集美中学校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