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施金城校友
文 | 陈励雄
我与施金城校友是忘年交。

因为工作关系,我很早就从时任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长任镜波老师那里听到有关施金城老先生的故事。听任老师说,施金城老先生是旅居印尼的集美校友,他几十年如一日,克勤克俭、倾其所有、捐资兴学,事迹感人。李尚大先生对他有很高的评价。近年,报刊、杂志、电视等传媒也经常有关于施金城的报道和故事。
2008年,陈嘉庚纪念馆开馆不久,我有幸接待前来参观的施金城先生。因为久闻施老先生的大名和他所做的贡献,虽然是初次见面,但我对老先生一点也不感到陌生,而是感到非常亲切,内心充满崇敬。我带施老先生参观陈嘉庚纪念馆第四展厅《在陈嘉庚身边》。这个展厅展现的是受嘉庚先生影响热心祖国教育事业人士的事迹,施老先生的事迹也在其中。施金城先生看了非常高兴。
我说,集美校友总会任镜波理事长常带总会的同事们去安溪参加活动,我也常跟着去。我去过培文学校几次。施先生听了非常高兴,说:“你去过培文?很好很好!”第一次交谈进行得非常愉快,我们成了忘年交。此后,施先生称我“小妹”。
第一次到印尼泗水,我们入驻的酒店与施老的家近在咫尺,步行只需两三分钟。应施金城老先生的邀请,我们到他家做客。我们一进门,他就对我们说:“来来来,看看印尼的安溪。”
那是建在他家中小花园里的一堵半立体墙,墙上刻有安溪培文师范校园的浮雕,蓝天、校舍、小河,一切都与安溪一样。
他说:“我每天都坐在这里。看着这一切,我仿佛回到了家乡安溪。”
施先生和我们谈了自己创办培文学校的历程。
1982年,他首次回乡,看到家乡落后的面貌,便萌生了办学的念头。1984年,他开始创办培文小学,之后又创办培文师范、培文高中。一路走来,步步艰难。他说:“我是从热心,做到快灰心,但又不死心;从黑发做到白头,但从不悔恨,相信汗水不会白流。我是校主陈嘉庚的学生。校主办学不容易,历尽艰辛。我也不能轻易言放弃啊!”
之后,我又有两次到印尼泗水,都选择同一家酒店,虽然条件一般,但离施先生家很近。2014年,得知我要到泗水,施金城先生就一直在电话里询问跟踪我们的行程。我们刚到酒店门口,停下车,就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者伫立在酒店大堂门口。定睛一看,那不是施金城先生吗?我把行李一扔,飞步向前,握住施先生的手说:“金城先生,可不能这样啊!真是折煞我们了”。先生说:“励雄小妹,你能来泗水看我,我太高兴了!我想早一点见到你们呀。”
当晚,施先生和夫人宴请我们,他的千金、女婿和孙子也与我们共进晚餐。那时,金城先生已是90高龄,他说他已很少在外面吃饭了。我感到非常感激和惭愧。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如此高规格接待我这样一位无名小辈,实在是令我问心有愧呀!这也是金城先生诚以待人的真实写照。
施先生连续三十几年捐资创办培文系列学校,培文学校成了他的牵挂。他每年都要回家乡、回培文看看。2019年9月他返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他不能回来。以后,就再没有回来过。2019年9月的家乡之行成了他最后的回乡之旅。
每次回乡,他总带着夫人和女儿。泗水到厦门没有直飞的航班,需由香港中转。他天没亮就要去赶飞机,到下午傍晚时分才到厦门。这对年过九秩的老人来说,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对故乡深切的爱是不可能做到的。金城先生每次回乡,都会给我打电话。他总是开玩笑地说,“我找你报到了。”
每次回乡,他都到集美学校走走看看,到集美校友总会坐坐谈谈。我也常常陪同任镜波老师到安溪去看望他,或带着他喜欢的厦门特产绿豆糕到他在厦门的家中喝茶叙旧。
金城先生常说:“行善让人快乐”。他说,“上天对我很眷顾,每到紧要关头都特别眷顾我。1990年我做心脏搭桥手术,那么大的关我都闯过来了。我做眼角膜破裂手术,两星期就好了。朋友都说神奇。这是老天对我的厚爱。”
2019年,中央电视台拍摄电视记录片《国家荣光》,陈嘉庚是该片第一季的开篇人物。编导王雅丽女士向我们了解集美学校杰出校友的情况,希望我们能推荐几位杰出校友在记录片中播出。我向他们推荐了施金城先生,并协助他们联系安排在印尼泗水的拍摄工作。2020年4月,《国家荣光》在中国广播电视总台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施先生给我打来电话,说:“《国家荣光》拍摄的是校主陈嘉庚,我何德何能,能够受到如此青睐,参加拍摄。我做得还很不够,离校主陈嘉庚先生还差得很远很远呢!”言语之中,流露着出他对嘉庚校主的无限崇敬,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能够参与拍摄《国家荣光》的无比骄傲。
施金城先生家中悬挂着一条幅,上面写着:“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向高处立,就平处坐,从宽处行。”这是施老先生奉行的人生哲学。条幅表达了他对家国的无限热爱,表现了他克勤克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家乡教育做出自己最大的贡献的人生追求。
施金城先生的精神感动了千千万万人,我只是其中的一个。
谨以此文缅怀敬爱的施金城先生。
更正声明
本刊2021年第2期,第45页的《村医生陈秀云校友》更正为《乡村医生陈秀云校友》;第45页倒数第二行,陈钊宾更正为陈剑宾。特此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