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与黄炎培的百年职教兴国梦

| 陈昌萍

 

陈嘉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杰出的华侨领袖、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被毛泽东同志赞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黄炎培是杰出的民主战士、忠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和中国职业教育的先驱,被誉为“中国职业教育之父”。两人以共同的家国情怀和兴学理想,从相识相知到鼎力互助,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伟大友谊,对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谱写了先贤志士百年职教兴国梦的不朽篇章。

一、陈嘉庚与黄炎培为兴办教育尽最大努力

在为“教育兴国”孜孜求索的道路上,陈嘉庚与黄炎培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两人的交往始于1913年,当时陈嘉庚已在商业上获得相当成就,于新加坡发起筹办南洋华侨中学。经由潮州籍华侨林顺义介绍,陈嘉庚致函时任江苏省教育会副会长的黄炎培代为招聘校长和教员。1917年,黄炎培前往南洋考察教育,终于在新加坡与陈嘉庚会面。两人一经倾谈,发现在理想和信念上有着诸多共识,顿时一见如故。陈嘉庚非常认同黄炎培所提倡的职业教育,慷慨捐赠黄炎培所创办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1919年,通过长期的酝酿,在黄炎培再赴新加坡之际,陈嘉庚将创办集美学校的经过和盘托出,又委托黄炎培代为聘请校长和教员,并邀情他到厦门亲临集美考察指导。听闻陈嘉庚要将未来商业所得收益全数寄回祖国兴办教育的宏愿,黄炎培大为感动,回国后亲笔写下《陈嘉庚毁家兴学记》发表于《申报》,大力赞扬陈嘉庚的兴学义举。当年6月,黄炎培应邀来到厦门,作为集美学校顾问,与陈嘉庚一起商讨集美学校建设问题,又与陈嘉庚一道筹建厦门大学,并担任了厦门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而陈嘉庚也长期担任中华职业教育社的理事和监事,足以见二人在“职教兴国”道路上同心同向、情义甚笃。

陈嘉庚一生创办或倡办的学校达118所,在难以维继之时“宁可卖掉大厦也要维持厦大”,后无偿将厦门大学捐给国家,可谓“倾资办学、毁家兴学、为国捐学”,办学的规模之大、时间之长、投入之巨为世间所罕见。黄炎培是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为改革脱离社会生活和生产的传统教育,建设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两人为实现“教育兴国”伟大理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二、陈嘉庚与黄炎培为国家前途寻正确道路

黄炎培和陈嘉庚的一生是一部爱国报国的光辉史诗。他们共同历了清朝、民国和新中国的各个时期,二人少时都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都加入过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同盟会。抗战事兴,虽天各一方,但同为团结抗战奉献全力。他们都到过延安,与毛泽东同志见面并深谈,后来都选择与中国共产党一同站在人民正义和历史进步的立场上。新中国成立后,他们都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之中,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们赤诚的爱国情怀来自于同一历史背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的船舰利炮打碎了清朝政府“天朝上国”的美梦。日本的大规模入侵,更是将中华民族推向了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1937年,国民政府发行5亿救国公债,黄炎培出任公债劝募委员会秘书长,每次前往南洋劝募,陈嘉庚无一不是倾力相助。19381028日,面对时任国民参政会议长汪精卫等人的大肆对日妥协活动,陈嘉庚作为参政员,从新加坡给国民参政会发去著名的“电报提案”,内容为“敌未出国土前,言和即汉奸”,引起轰动。黄炎培、邹韬奋等爱国人士立即联署支持并获得大会通过,极大挫败了汪精卫等投降派的嚣张气焰。这一提案也被誉为“古今中外最伟大的提案”。19403月,陈嘉庚率领南洋华侨回国慰问,在延安与毛泽东同志会面并深入交流,得出“中国希望在延安”决定性论断,返回后在各种场合介绍延安见闻,对中国共产党表示明确支持,政治立场发生根本转变。同作为参政会成员之一,黄炎培也心系国共摩擦问题,于19457月访问延安,与毛泽东同志就历史周期律问题形成了著名的“窑洞对”,而后撰写出版《延安归来》,对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予以盛赞。

周恩来总理曾赞扬陈嘉庚“为民族解放尽最大努力,为团结抗战受无限苦辛”。黄炎培先生的爱国光辉业绩也同样值得缅怀。新中国成立后,他们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新中国的建设浪潮中,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不朽贡献。二人基于爱国立场,与中国共产党肝胆相照、亲密合作,遵循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认真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这种时刻心系祖国前途命运,为祖国统一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三、陈嘉庚与黄炎培为职业教育立基本原则

陈嘉庚与黄炎培以开阔视野和敏锐眼光洞悉职业教育与民生改善、实业发展、社会进步之间的密切关系,形成了科学丰富的职业教育思想,至今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利民生、振实业的原则

黄炎培认为,百业不进步皆是由于教育与职业脱节所致。他提倡教育与学生生活、学校与社会实际相联系,采取实用主义发展职业教育,将职业教育的目的定义为“让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其要旨是“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做准备”。陈嘉庚创办职业教育同样注重与社会需求相结合,所创办的水产、农林、商业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十分清晰。厦门职业技术学院前身集美学校水产科的创办旨在“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以此内利民生,外振国权”;商科旨在使人们“通晓商业原理与常识”“学习西式簿记知识,银行、贸易技术本领”;农林则源于“我国素称以农立国,然因科学落后,水利未兴,改良无法,故收获不丰,民生困苦,尚乏农林学校,以资研究改良”,无一不是以“为国育才、服务社会”为目的。

(二)德育为先的原则

黄炎培特别注重职业道德教育,提倡“劳工神圣”“敬业乐群”“人格完整”,努力培养踏实肯干的责任感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陈嘉庚早在上世纪20世纪初,就明确主张人才培养应德、智、体三育并重,其中又以德育最为重要,在充分吸收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结合其自身立身处世的感悟,与胞弟陈敬贤概括提炼出“诚毅”二字,于1918年确立为集美学校校训。这些均与当今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度一致,与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也是一脉相承。

(三)实践为重的原则

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中蕴含着“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教育原则,强调在人才培养和教学内容上注重实用和技能的掌握。陈嘉庚在创办集美学校各实科时,注重对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主张实践课程应“与正课相辅并行”,实践训练课程占到全部学时的三分之一。为保证实践教学的实施,花重金购置“集美一号”“集美二号”等实习船艇,其他实践教学设施设备的购置更是不计成本、不计其数,为集美学校创造了当时全国最为完备的实践教学条件。

(四)严选良师的原则

黄炎培认为,“主张教育者,同时必注重道德”,即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端正教育目的,做到教书育人,其次应改善教学态度,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陈嘉庚认为“学校教育,质量第一,而质量优劣,关键在于校长和教师”。他通过自行培养、重金礼聘、慷慨资助等方式,为集美学校选聘优秀师资。教师均具备优良道德品行,大都具有留学和行业经历。例如早期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的9任校长中,其中7人曾留学日本,为集美学校带来大量的先进知识和实用经验。同时他对教师诚挚以待,予以优渥酬劳,确保教师生活无后顾之忧,有效保障了教育教学的质量。

在动荡不安的时代历史背景下,在“学而优则仕”传统观念的影响下,陈嘉庚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之路无疑艰辛异常。陈嘉庚曾记录“土匪纷乱,校内物资屡遭抢劫”的乱象,在战火中不得不将集美学校内迁办学,所幸获得当地居民全力相助。黄炎培也曾被指为“学阀”,职业教育被视为“作孽教育”,中华职业教育社和中华职业学校遭到查抄。但二人兴办职业教育的意志坚定、步履不停,这种不屈不挠、奋勇前行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四、陈嘉庚与黄炎培的亲创学校续百年情谊

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作为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创办的百年学府,近年来新增添教育部国防特色学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示范性职业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福建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等荣誉;新落成翔安校区主校门、新时代广场、校主纪念馆(校史展览馆)、世界船模文化展览馆、海洋珍稀生物繁育研究中心等文化景观和场馆;在全国各类权威排行中,综合排名实现跨越式提升,位列全省前茅,办学成绩获得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焕发出蓬勃的办学活力。20201021日,我校成功举办了陈嘉庚先生创办水产航海教育暨建校100周年纪念大会,正式迈向新百年“建设中国特色高水平海洋类高等学府”的历史新征程。学校全体师生将以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姿态不断开创海洋职业教育新局面,为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推动海洋事业高质量发展而不懈奋斗。

2021年,作为陈嘉庚与黄炎培各自亲创的职业院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与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再续百年情谊。1月,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党委书记吴学敏研究员为我校师生作有关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主题报告;4月,我带队赴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考察调研,双方共同回顾了陈嘉庚先生与黄炎培先生的深厚渊源,围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思想研究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适逢职业教育迎来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应当大力推进对黄炎培、陈嘉庚等职业教育思想的学习研究,从中汲取精华养分,共同为实现百年职教兴国梦贡献更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