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和中国共产党(二)

——陈嘉庚认定中国的希望在延安

| 董立功  陈经华

 

1940531日下午,陈嘉庚抵达延安,受到吴玉章、肖劲光、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高自立和3000余名群众的欢迎。在延安各界的欢迎会上,陈嘉庚作了简短的讲话。

        61日下午,陈嘉庚在侯西反的陪同下来到杨家岭会见毛泽东。车到杨家岭,毛泽东已在门口迎接。陈嘉庚看到“毛君形象容貌,与日报所载无殊,唯头发颇长,据言多病,已两月未剪去。”也许是太辛劳,毛泽东显得有些清瘦,但精神很好,双目炯炯有神又饱含幽默。毛泽东微笑着同客人握手,表示热烈欢迎。

陈嘉庚久居南洋,此前,从未到过福建之外的中国其他地方,当然也从未到过陕北,对陕北的窑洞也闻所未闻。他称毛泽东所住窑洞为“山洞”。在“山洞内摆设的只有一张陈旧的写字木桌,另有十余只木椅,大小高下不一”,都是“旧式乡村民用家私”。共产党领袖的住处如此简陋,令陈嘉庚感佩不已,肃然起敬。

毛泽东和陈嘉庚虽是第一次见面,但一见如故。陈嘉庚向毛泽东表示了海外侨胞的慰劳,询问了毛泽东的工作生活情况,知道毛泽东习惯在夜间工作,鸡叫后才上床睡觉。陈嘉庚劝他改在白昼工作,有利身体健康。谈话间,朱德、王明夫妇先后到来,参加座谈。后来又来了几个南洋华侨学生和集美学校的毕业生,其中有陈伯达,还有印尼侨生庄焰。他们就像到自己家里一样,没有敬礼,也没有客套,一来便坐,有话便说,没有任何拘束。这种平等的上下级关系使陈嘉庚感到新奇和赞叹。

晚上,毛泽东请陈嘉庚吃饭。席设门外露天场地上,朱德也一起用餐,十几人围坐一桌。菜很简单,都是些平常菜,其中最好的一道菜是清炖老母鸡汤。毛泽东对陈嘉庚说:“我没有钱买鸡,这只鸡是邻居老大娘知道我有远客,送给我的。”他们边吃边谈,陈嘉庚兴致很高,饭菜也吃得特别香。

谈话中,毛泽东向陈嘉庚致歉。那是八年前的事。19322月,红军攻克漳州,砸开陈嘉庚在漳州的鞋店,把店中的鞋拿走,分给士兵百姓。警卫员陈昌奉说他拿了一双给毛主席。陈嘉庚乐了,问:“我的鞋好穿吗?”陈昌奉说:“好穿!舍不得穿!”陈嘉庚说:“你应该拿两双给毛主席!”

席间,毛泽东说:“我们大批中国人在海外,都是我们的同胞,要好好地宣传爱国主义精神,大家团结起来,联合起来救国。”陈嘉庚深深的感悟到中国共产党和陕北军民对海外中华儿女的深情厚意。

在延安,毛泽东多次亲临交际处见陈嘉庚,或同吃午饭,或同进晚餐,边吃边谈。交谈中,陈嘉庚代表海外华侨希望国共两党精诚团结,一致对外。其间,毛泽东谈笑风生,讲古论今,其雄才大略,远见卓识,博大的胸怀让陈嘉庚深深地折服。

在延安逗留期间,陈嘉庚到女子大学参观,游览了延安城。他听到、看到许多新鲜事:商店都是私人经营,政府不与民争利;县长民选;贪污五十元者革职,贪污五百元者枪毙;毛主席夫人、朱总司令夫人都参加工作,每月领五元零用费……

陈嘉庚一生笃信“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格言。他到延安的目的是要亲眼看看共产党到底是不是国民党方面宣传的劣迹斑斑的衣冠禽兽,他要看看延安的政治、民生、官兵士气、抗日的斗志,尤其要听听中共领导对国共合作、避免摩擦的真正态度。

几天的考察,陈嘉庚看到延安政治清明,无贪污腐败,苛捐杂税;军民团结,一心抗战,斗志昂扬;官兵上下一致,同仇敌忾。以前耳边听到的“青面獠牙”“共产共妻”、民众惨苦等传闻全是子虚乌有。延安,越来越清晰地在陈嘉庚面前展现出一个民主、清廉、人道、艰苦奋斗的新世界,是他梦寐以求的“尧天舜日”。这个新世界和陈嘉庚的主张是那样的合拍,因而在他的心弦上引起强烈的共鸣。更让他感到无限兴奋的是,共产党领导,从毛泽东到他接触到的大小领导,都真心实意地维护团结抗战的局面,坚决反对摩擦。看到眼前的一切,陈嘉庚对开创这片新天地的巨人毛泽东充满无限的敬意!

他觉得毛泽东是一个真诚、慈祥、温和、俭朴、直率、善解人意的人。他说毛泽东智力超群,过目不忘,是“天生的救星”。陈嘉庚原想“建国乏人”,并为此感到深深的忧虑。见了毛泽东等中共领袖之后,他感到“衷心无限兴奋,喜慰无可言喻,如拨云雾而见青天。”他看到建国“其人乃素蒙恶名之共产党人”。

67日,陈嘉庚离开延安前的一天晚上,毛泽东前来话别。毛泽东请他办两件事:一、见到蒋委员长,代向蒋委员长表明共产党团结抗敌的诚意;二、到海外,如实地把延安的情况向侨胞报告。陈嘉庚当即表示一定照办。他暗下决心:不等回到南洋,一出延安,只要有人问起,他就凭人格和良心,把延安的真实情况告诉人们,绝不指鹿为马。

724日,应“国民外交协会”之邀,陈嘉庚在重庆作了一场题为《西北之观感》的演讲。他说:

那里(指延安)有很多青年人,从福建去的,从南洋去的,还有从集美学校和厦门大学去的,这些青年男女有几百名之多。他们可以讲福建话,不要人翻译,也没有顾忌,可以畅快地谈论一切。那里自抗战以后,土地革命已经停止,一切抗日的人都很自由。民众生活也很好,不痛苦。说到教育,也很好。他们用新的方法,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成绩。我所接触的那些青年男女就是有力的证明。

演讲中,陈嘉庚以事实戳穿国民党对共产党污名化的宣传,在重庆的民众面前展现了延安政治清明,上下一心,军民团结,抗战到底的新景象,振聋发聩,振奋人心。在私下谈话中,陈嘉庚说得更为实诚直白。他说:“中国的希望在延安”“毛泽东是真命天子”。

陈嘉庚在延安,朱德差不多全程陪同。朱德的博大胸怀,简朴的作风,高尚的人格给陈嘉庚留下深刻的印象。两人结下了亲密的友谊。

陈嘉庚访问延安时,周恩来不在延安,二人无缘见面。721日,周恩来到重庆嘉陵宾馆拜访陈嘉庚,二人平生第一次见面。在简短的会面中,陈嘉庚对周恩来的诚恳、忠勇和睿智印象深刻。周恩来则对陈嘉庚的爱国精神和他对中国教育事业所作的贡献十分钦佩,对陈嘉庚为中国抗战募集资金、提案痛斥汪精卫投降主义的义举也给予高度的评价。

19422月,日寇占领新加坡。陈嘉庚避难印尼爪哇,匿居三年又八个月。1945年日寇投降,抗日战争胜利结束。106日,陈嘉庚由吧城乘飞机回到新加坡。1118日,重庆各界举行“陈嘉庚安全庆祝大会”,毛泽东题赠条幅“华侨旗帜 民族光辉”,给陈嘉庚以崇高的评价和应得的历史定位。周恩来、王若飞等中共领导也题词表示祝贺,赞颂陈嘉庚的杰出贡献和高尚人格。

抗战胜利后,陈嘉庚以敏锐的政治眼光,无私无畏的斗争精神,在报刊上发表一系列文章,旗帜鲜明地站在中国共产党一边,反对美帝国主义支持蒋介石打内战,揭露蒋介石祸国殃民的种种罪行,在海外坚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战线。

194964日,陈嘉庚应毛泽东之邀,到达北平,共商建国大计,受到董必武、林伯渠、叶剑英等中共高层领导的欢迎。67日晚,周恩来到北京饭店拜访陈嘉庚,带他到香山见毛泽东。毛泽东一见陈嘉庚,便说:“嘉庚先生,我们又见面了!我们分手到现在整整十年了。”毛泽东邀请陈嘉庚参加即将召开的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陈嘉庚推辞说“自己对政治是门外汉”,又“不懂国语”。郭沫若说“语言不是问题,重要的是彼此心相通,情与共。”周恩来说:“华侨首席代表非陈先生莫属。陈先生不当,谁来替华侨说话?”一语打动了陈嘉庚的心。

1949921日,人民解放军对驻扎在集美的国民党军队发起进攻。周恩来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的名义发布命令:

集美学校系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所创办,我军在解放集美时,要尽力妥善保护,严防破坏。宁可多流血,也要避免使用火炮。

解放军253团在解放集美的战斗中,因为不使用火炮,付出沉重的代价,伤亡达到200多人,其中牺牲80多人。烈士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集美学校。为了让集美人民和集美学校的师生世代不忘解放军的感人事迹,陈嘉庚先生开始筹划建造一座纪念碑,以慰忠魂。

194910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陈嘉庚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登上天安门城楼。历史雄辩地证明他当年的预言“中国的希望在延安”的无比正确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