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嘉庚在故里
文 | 陈新杰
为创办厦门大学和扩大集美学校的办学规模,陈嘉庚1919年6月回到故里。1921年,厦门大学在陈嘉庚亲自主持下在集美学村开办。就在这年厦门大学的哲学教员朱稳青在学村里发起纪念劳动节的活动,成立筹备会,出专刊解说马列主义学说和国际工人运动史,并组织大家集体劳动。当时陈嘉庚在故里,对共产主义思想的活动,他没加反对。这是陈嘉庚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共产主义思想,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好印象。
1950年陈嘉庚回故里定居,9月5日抵达。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毛主席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集美,为纪念为解放集美英勇献身的人民解放军战士,9月8日他亲自来到浔江之滨的鳌头屿启土兴工,他要“在鳌头宫旧址建一堂皇人民政府胜利纪念碑”。毛主席应陈嘉庚请求为纪念碑题写碑名:“集美解放纪念碑”。纪念碑高28米,象征着中国共产党从党的诞生到建立国家政权经历了28年,基座上两个层面上的八级和三级台阶象征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纪念碑的碑文是陈嘉庚亲笔题写的,内容主要也是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可见这纪念碑是陈嘉庚为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而建。陈嘉庚“集美解放纪念碑”的建设放在参加新中国建设,扩建集美学校等所有要做的事情的第一件。
陈嘉庚回到故里后,人民政府请他推荐地方政权工作人员的人选。他所推荐的全是共产党员,有的担任了厦门市郊区(辖现今的湖里、海沧、集美三区)的区委副书记,有的担任了集美镇的镇党委书记,有的担任了集美镇的镇长。对学村各校的领导他向政府要求的也是共产党员。他亲自组建集美学校委员会,“委员会由各校校长及公共机关主任十余人组成,正副主任委员及多数委员均系党员同志担任”(引自陈嘉庚1960年4月所撰的《集美学校从1951年至1959年概况》。该文呈送周恩来总理和相关部门)。
1950年,陈嘉庚致函福建省省长张鼎丞,无条件的请求人民政府接收集美学校、集友银行、同美公司(经营同集公路汽车及集美至厦门轮船的运输)。人民政府只接收同美公司,对集美学校和集友银行,政府给予扶持。
集美学校的扩建,原订捐助的亲友因故没能支持。正当陈嘉庚为难时,党和人民政府伸出援手,全力支持。从1953年开始,先后拨款698万多元(占集美学校扩建建筑总费用的百分之八十一多),给了陈嘉庚事业上最大的帮助。陈嘉庚校主因创建海潮发电站,学校建设资金被挪用,他为校舍建设无法按计划进行而忧愁,周恩来总理得知后,马上指示拨款给予支援,使得原已停工的集美学村标志性建筑南薰楼得以续建、竣工。1959年8月23日厦门遭受特大台风正面袭击,集美学校受损严重,周总理马上给在集美的陈嘉庚发来慰问电报,并通知福建省人民政府紧急拨款支持学校抗灾,使集美学村的灾后重建很快完成。
1961年8月12日陈嘉庚在北京逝世。8月20日他覆盖着国旗荣归故乡,在纪念中国共产党革命胜利的纪念碑下长眠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