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行动指南


文 | 任镜波


2014年10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他在回信中说——

“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我曾长期在福建工作,对陈嘉庚先生为祖国特别是为家乡福建作出的贡献有切身感受。他爱国兴学,投身救亡斗争,推动华侨团结,争取民族解放,是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他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的品格,关心祖国建设、倾心教育事业的诚心,永远值得学习。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陈嘉庚先生等前辈先人的毕生追求。希望广大华侨华人弘扬‘嘉庚精神’,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同祖国人民一道不懈奋斗,共圆民族复兴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广大华侨华人的期待,也为我们提供了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十分重视侨务工作,也十分重视弘扬嘉庚精神。1995年,他任福州市委书记时作的《“大侨务”观念的确立》一文中写道:“随着岁月的推移,老一代华侨必然越来越少,我们要趁着这些老人家还健在的时候,通过老一代华侨做好新一代侨裔的工作,激发二、三代华侨对祖国、对故乡的认同感和眷念之情。”1999年,在接受《民族之光——陈嘉庚先生归来五十载》电视纪录片摄制组采访时,他说:“陈嘉庚先生是倾其所有来办学,不仅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而且影响了所有的海外赤子。我们福建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华侨、华人、海外乡亲捐资助学蔚然成风,都是嘉庚精神的影响。”他兼任集美大学校董会主席期间,多次在学校调研,一再强调集美大学的特色之一是侨,一定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厦门大学80周年、90周年校庆时,他的讲话和贺信均强调厦门大学要大力弘扬嘉庚精神。时至厦门大学百年校庆,作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他给厦门大学的贺信,高度赞扬“一百年来,学校秉承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立校志向,形成了‘爱国、革命、自强、科学’的优良校风,打造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为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说:“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他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也是基于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进行阐述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再次肯定陈嘉庚先生是“华侨旗帜、民族光辉”“侨界的一代领袖和楷模”“永远值得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侨务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弘扬“嘉庚精神”又是习近平新时代侨务思想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要有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以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用心用情用力弘扬践行“嘉庚精神”。

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统战部部长、时任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的批示”中指出:“总书记的回信,不仅是对集美校友的亲切关怀,也是对福建人民和广大海外侨胞的莫大鼓舞和鞭策,必将进一步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精神,集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正能量。”他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

自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以来,中共厦门市委宣传部、统战部于每年10月都会牵头开展形式多样的“嘉庚精神宣传月”活动,通过持续宣传形成社会氛围,确保嘉庚精神深入人心。同时,活动中还涌现出一批“陈嘉庚研究”的新秀,进一步壮大了弘扬“嘉庚精神”时代价值的队伍。近年来,以陈嘉庚为题材的优秀图书和影视作品层出不穷,《陈嘉庚传》《陈嘉庚的故事》《少年陈嘉庚》《嘉庚家风家训》《厦门大学嘉庚建筑》《集美学村的先生们》《名人笔下的陈嘉庚》《陈嘉庚先生印象记》《江山——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嘉庚组歌》《侨女日记》《侨批》《嘉庚颂》以及《陈嘉庚》交响曲等相继出版、演出;以“嘉庚”命名的实体,如嘉庚号科考船、嘉庚一号火箭、嘉庚号地铁列车、嘉庚大剧院、嘉庚书房、嘉庚书苑、嘉庚班等也纷纷进入大众视野。

2017年,厦门市设立了“陈嘉庚奖学金”,由集美学校委员会从香港集友银行分得的股息与红利中拨出部分资金,用于招收“海丝”沿线国家华人华侨和港澳台集美校友后裔来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7所院校留学。截至2022年,共招收1109名留学生,陈嘉庚奖学金共有毕业生295名,其中2名博士、52名硕士、168名学士。来自东盟国家的留学生还在曼谷成立了“东盟国家嘉庚学子联谊会”。集美学校委员会从集友银行分得的股息与红利,除了用于应对增资扩股外,主要用来补助“嘉庚系”学校。从1990年到2021年,补助金额达67475万元,占总支出的36.6%。其中,“集美学村奖教奖学金”项目从1989年至2021年已颁发奖教奖学金和助学金1230万元人民币;“陈嘉庚奖学金”项目从2017年至2021年已颁发奖学金10592万元人民币。

2018年6月,厦门市在全国首创成立了“海外华侨华人社团厦门联络总部”,目前已有来自47个国家和地区的105家海外侨团登记入驻,成为侨团联谊交流、招商引资引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窗口。目前在厦侨企约4000多家,投资来源于59个国家和地区,总投资额约681亿美元。202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指导集美学校委员会宣讲团和集美区委宣传部,合作举办了100场“学党史·颂嘉庚·跟党走”宣讲活动。中共厦门市委统战部每年都坚持承办“海外华商‘一带一路’暨中国国情研修班(厦门段)”,吸引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中青年侨领侨商参加,持续传承嘉庚精神、弘扬其时代价值。

作为嘉庚故里的集美区坚持把弘扬“嘉庚精神”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切入点和特色载体,创新宣传教育模式,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嘉庚精神转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和自觉行动。他们还把弘扬“嘉庚精神”和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相结合,成立了67家文明实践站、70家志愿服务驿站、386支志愿服务队伍,建立了志愿服务供需对接的机制,累计开展助老爱老、生态保护、文明宣导等志愿服务23000余场。集美区还举办了两届“嘉庚论坛”,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厦门大学、集美大学、集美中学、集美工业学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在庆祝百年校庆活动中,也陆续开展了一系列弘扬“嘉庚精神”的活动,确保嘉庚精神代代相传。

华侨大学华文学院的前身是陈嘉庚先生倡设的集美华侨学生补习学校。他们为弘扬“嘉庚精神”举办的“外国政府官员中文学习班”,已经为“一带一路”沿线13个国家培养了通晓汉语和中华文化的高级人才1252名。他们在泰国、缅甸、菲律宾、印尼等国家设立孔子学院或孔子课堂。他们利用“互联网+”,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开设了12门华文教育数字在线精品课程,以及“中华才艺云体验课堂”。今年8月,华侨大学预科教育学院还同集美区侨联合作,举办线上全日制、兼读制两种“海外侨亲侨属中文培训班”,深受海外侨青的欢迎。

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提出的“深怀爱国之情、坚守报国之志”已成为广大集美校友的座右铭。集美校友总会向海内外校友、乡亲赠送了两万份刊载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的《福建日报》彩色简报,以及46万册弘扬“嘉庚精神”的《集美校友》期刊。香港集美校友会倍受回信精神鼓舞,“以国家为重、以民族为重”,带领二千多名校友,积极投入“反占中”、反暴乱、拥护《香港国安法》、落实“爱国者治港”的爱国爱港行动。

陈嘉庚纪念馆发挥独特的优势,先后在海内外举办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陈嘉庚生平事迹”“南侨机工回国抗战75周年展”“烽火弦歌——集美学校抗战内迁历史展”等57个展览。其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而创作推出的“同向同心同行——陈嘉庚与中国共产党”原创主题展广受好评,半年来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各条战线的552个单位、党支部,共3.5万人次前来参观。该馆的数字展厅被国家文物局推选为第三批及第五批向全国推广的线上展厅。今年8月份,陈嘉庚纪念馆还被全国工商联确立为“全国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基地”,为全国各级工商联、民营企业及民营经济人士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供平台。

作为嘉庚精神的重要实践地,安溪县、大田县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回信精神上同样紧跟步伐。安溪县分别在县中心公园和安溪华侨职业中专,敬立了两尊陈嘉庚铜像。大田县对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进行修复,建成国家级抗战遗址、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党史学习教育和社会科学普及基地、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每年都会接待三四万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给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的回信是我们新时代弘扬“嘉庚精神”的行动指南。2018年10月,回信被编入《习近平论侨务》;今年2月,《习近平书信选集(第一卷)》出版发行,回信位列第28篇;今年6月,《闽山闽水物华新——习近平福建足迹(上下册)》出版发行,回信也刊在其中。自去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厦门市各级党委(党组)纷纷在陈嘉庚纪念馆进行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进一步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精神。“嘉庚精神”历久弥新,其时代价值更是熠熠生辉。结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精神为根本遵循,进一步研究、宣传、挖掘“嘉庚精神”的时代价值,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汇聚起磅礴的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