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多想再一次读颂“诚毅”那久违的墓志铭
文 | 吴伟平
半个世纪前,1972年的清明节,惠安山村,那一夜,白天清明祭扫烈士的师生散去,我眼含泪水,第一次捧着祖父吴敦仁遗物——一件牺牲时穿在身上的白色衬衣,久久凝视。祖母说:“大约是1921年,你祖父去一个名叫‘集美’的地方,那里有陈嘉庚先生,有学村,有他求索救国救民的革命理想。”衣服上那一片血迹是我第一次看见英烈的鲜血,18年的故乡生活我和祖父用同一张书桌,卧同一张床,住同一间房,鲜红的颜色渐渐融入我的血液。
三十年前,1989年7月,也许是天意,也许是灵犀,那一夜,我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来到集美轻工业学校开始教书育人生涯。手捧《陈嘉庚传》通宵达旦。仰望星空,一颗星星踏浪而来。他濯逐海浪,赴洋经商,心系国难,倾资办学,追随延安。“闽海之滨,有我集美乡,树人需百年,美哉教泽长。诚毅二字中心藏”。我开始求索祖父的足迹:福建私立集美学校师范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吴敦仁奉党组织之命从越南回国,到惠安继续开展地下农会运动,成功组织惠安暴动,1930年12月26日晚,被敌人暗杀于家中。1992年教师节,我荣获集美陈嘉庚教育基金会优秀青年教师奖,200元崭新的人民币,我小心奕奕捧在手心,回到老家祖祠吴敦仁烈士挂像前庄重告慰。2013年,我获悉集美校友总会筹建校主陈嘉庚纪念馆,20张10元我原封不动庄重捐赠。
三年前,2019年9月,我到三明市学习调研,参观建宁革命纪念馆,看到惠安农民革命暴动的介绍,第一次在纪念馆与烈士们靠得那样近、那样紧,一时难以抑制澎湃的心绪,奋笔写下诗作《窗门,那一颗弹孔》:
落日,垂下山村夜幕
黑屏人们安宁的归途
即使,缱绻难以
你安身立命的窗门
弥合不了,我年少无端的失散
击穿你的子弹,击穿
我半个世纪魂牵梦幻
知否,知否
敲打前墙后壁的秋雨
是我流浪漂泊的泪水
能飞的,不会只有子弹
正如会痛,是越不过
窗门的那一颗弹孔
上穷碧落两茫茫
极目山川亦沧桑
远处招展是枪林弹雨洗礼的风采
如时光穿堂而过清明君临
今日,在烈士陵前
以君子兰的名义草拟疾书
我多想,借你一只千疮的眼
颂读“诚毅”那久违的墓志铭。
(作者系福建省教育厅副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