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华侨学生获“陈嘉庚奖学金”资助
东盟嘉庚学子首次联谊活动在集美大学举行
“我的曾祖父是福建人,马来西亚的华人很重视华文教育,我的中文听说读写都没问题。”近日,陈嘉庚奖学金学生、来自马来西亚的陈育丞参加了“东盟嘉庚学子首次联谊活动”,讲述了自己的“中国情缘”。
此次“东盟嘉庚学子首次联谊活动”在集美大学举行,110名海外留学生欢聚一堂,共叙“中国情缘”与“嘉庚情谊”,大部分留学生为陈嘉庚奖学金的学生。
集美是爱国华侨陈嘉庚先生的故乡,他创办了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多所学校。陈嘉庚早年在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经商,为了让远离祖国的华侨及他们的后代能继续学习中文,赓续中华文化,他在东南亚以及厦门的集美,创办了多所学校,为传承中华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陈嘉庚奖学金”于2017年设立,奖学金的资金来源以集美学校委员会香港集友银行股息收益金为主,主要用于资助“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华侨华人后裔学生或港澳台地区集美校友后裔学生来厦门就学。这些学生就读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7所院校。截至目前,已累计招收学生1090余名,其中已毕业295名。
23岁的马来西亚人陈育丞是集美大学财经学院大四的学生,从小在华语环境下长大的他会讲普通话、闽南语、粤语。在马来西亚,陈育丞从小受到系统的华文教育,让他对中国有了浓厚的兴趣。来集美大学之前,他已在泉州轻工职业学院上了三年专科。“中国发展的很快,大专毕业时,我特别幸运申请到陈嘉庚奖学金,我想继续留在中国深造。”正是在集美,陈育丞对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生平和事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嘉庚式建筑就像一张名片,带着我走进集美、走进厦门,我还想从这里出发,看中国河山。”陈育丞说。
新世纪出生的王碧香来自泰国,祖籍广东深圳。2016年到中国广西南宁上了三年高中,毕业后申请了“陈嘉庚奖学金”,到集美大学求学。“到中国后,我系统学习了中文,更直观地感受了中华文化,喜欢古诗词和书法。”王碧香说着说着,背起了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词有丰富的内涵和意境,我不仅能背,还能唱。”因为疫情,王碧香有三年时间是在泰国上网课。学习国际贸易专业的她已经运用所学做起了中泰贸易,还未毕业就开始了创业之路,并做得有声有色。
参加本次活动的除了有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集美中学、集美工业学校就读的来自泰国、印度尼西亚、越南、马来西亚、柬埔寨、菲律宾、老挝7个“一带一路”国家的陈嘉庚奖学金获奖学生外,还特邀了玻利维亚、韩国的留学生以及部分国内学生参加。
此次联谊活动由厦门市陈嘉庚教育基金会、厦门市集美校友总会主办,集美大学、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泰国嘉庚学子联谊会、集美大学东盟教育中心(泰国)联合承办。
(熊杰 罗旻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