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主,我们格外想念您!
文 | 廖永健
爱,是绵延不绝的血脉,是博大厚重的情怀;绵长而温柔,历久而弥坚。百余年之前,在东海之滨、在闽山闽水、在南洋彼岸、在华夏大地,一位杰出的慈善家,铸就勤俭奋斗、百折不挠的创业传奇,彰显热心公益、造福桑梓的赤子情怀,树立慈善为怀、克己为国的光辉形象。这个大写的中国人,就是侨界楷模、慈善丰碑——陈嘉庚!
思念让爱长存、感恩让爱永恒。清明时节,是一个春意盎然的时令,也是一个充盈缅怀的节期。在这个最富有中国味的感恩日子里,让我们怀念这位心中有爱、生命不息的伟人,重温那善德无涯、善心永续的动人故事,一起聆听铿锵着人间大爱、家国情深的回响。
“爱”的种子需要播撒,“善”的幼芽才会萌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熏陶了陈嘉庚的慈善人生。母亲孙秀妹“有贤德,敬奉尊长,慈爱孺幼”,以“教子读书无致临时搁笔,治家勤俭勿使开口告人”的良言善行,训育小名唤作甲庚的你。在乡民因械斗伤亡,十数栋房屋被焚毁时,孙秀妹将省吃俭用的积蓄四百银元倾囊捐出,抚恤事主,抚平纠纷。母亲的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唤起了幼年的你对“爱”与“善”的美好向往。父亲陈杞柏,为了生计远渡星洲经商。“虽然并非巨富”,却热心文化卫生公益,捐赠数百元与同济医院、捐题一百元与萃英书院,还被推举为闽帮代表。陈杞柏“相当强烈与可观”的“社会活动力与责任感”,让年少的你,跟随父亲的脚步闯拼南洋,也激发了你对“诚”与“毅”的朴素情感。厚道仁爱、慈祥善良,总是乐于帮助比自己还困难的人。父母的行为示范、谆谆教诲溶进了你的血液,深刻影响了你的一生。
先生曾自述到:“生平志趣,自廿岁时,对乡党祠堂、私塾及社会义务诸事,颇具热心,出乎生性之自然,绝非被动勉强者。”这是多么可贵的人格特性!这是多么真诚的天性品质!为有机会推广民间防治疫病的秘方,你总是不惜费用、登报征求、结集成册、四处分送。“夫公益义务固不待富而后行,如必待富而后行,则一生终无可为之日”。第一次自费翻印医书《验方新编》时,你的事业刚刚起步,并无多少资财。然而,你却愿意以慈善为“引”、以关爱为“君”,救人于水火。由此开启了践履终身捐资公益的善举!
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战乱频仍、天灾延绵、瘟疫横行、“惨案”不断。江苏洪灾、天津水患、潮汕地震、威海饥荒、粤东风灾、陕甘旱灾、“济南惨祸”……民不聊生、流离失所、饥寒交迫。你坚定地宣称:“鄙人久客南洋,志怀祖国,希图报效,已非一日。”血浓于水、同胞情深,星火之爱,燎原无疆。身在异邦,情系故土。你总是感同身受,第一个施以援手。义不容辞,你以“当地有声望之热心家自动倡导”,先后组织各类筹赈会,行胜于言、慷慨解囊、筹赈救灾。对于您的善举,近代名人冯玉祥曾给予你高度评价:“对人好,谋国忠”!是啊,您的爱心善举,予弱者以勇气,点亮在国家最晦暗年代的天空;您的嘉德懿行,给难者以希望,温暖了民族最寒冷时光的空气!
先生曾虔诚表白:“对于轻金钱,重义务,诚信果毅,嫉恶好善,爱乡爱国诸点,尤所服膺向往,而自愧未能达其万一,深愿与国人共勉之也”。先生反哺桑梓的善行不胜枚举,慈爱在八闽大地播洒遍传。你以一己之力,在福建省境开华侨办医之先河,谋公共卫生,惠最大民生。慈善性质的集美医院成为师生民众受惠的福祉,百年来守护了厦集乡亲、漳泉百姓的一方平安与健康。你开启华侨首创幼儿园的发轫,成为中国幼儿教育历史上的一面特色旗帜。“葆真、养正、熙春、群乐”,集美幼稚园充满诗意的楼名和理念,蕴含着你对国家幼苗的期待和栽培。你常对家人及友人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你的无私捐赠,像及时春雨、像南薰春风,滋润和温暖家乡百姓的心房,伴随慈善为怀与献身忘我的公民意识,带着慷慨豁达、积德积善的家乡文化,渗透心怀乡邦、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
乐善好施、修桥铺路、兴医建楼这些“小爱”慈善,或许为许多人所共有。然而,你心心念念的、更多的是国家民族“大爱”。先生突破传统慈善文化的偏狭,不仅单纯地赈灾救民、扶贫济困、尊老爱幼、苦乐共享,而是将个人慈善事业与整个民族的存亡、富强和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先生德被生民而功在社稷。在全民族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你振臂一呼,联络团结全体南侨,史无前例成立“筹赈总会”。你带头多竭其财,倾囊捐输。海外筹赈活动“风起云涌,海啸山呼,热烈情形,得未曾有”,呈现“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富商大贾既不吝金钱,小贩劳工亦尽倾血汗”的感人景象。源源不断的侨汇、寒衣、药品和卡车,越过涛涛南海,支援全民抗战。一份份报国热忱汇聚叠加,燃烧起民族团结的熊熊烈焰。你说:“凡事只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为依归,个人成败应在不计。”你为祖国抗战倾其所有,却在敌寇恨之入骨的迫害下,忍受了长达三年多的隐姓埋名的避难时光。先生以极其艰辛、无私无畏的奉献,绘就了“华侨旗帜、民族光辉”感人肺腑的精彩画卷,谱写了“前半生兴学,后半生纾难;是一代正气,亦一代完人”辉煌绚丽的生命乐章。
先生的大爱和善德,最杰出的体现,是矗立起一座爱国兴教、倾资办学的巍巍丰碑,彪炳史册,光照后人。百十年前,“当此风雨飘摇之际,国势岌岌可危之时”,你深感“以四万万之民族,绝无甘居人下之理”,将教育作为民族复兴的希望,进而赋予传统慈善以“教育救国”这一新的动力与内涵。然而,以“毕生以诚信勤俭办教育公益,为社会服务”,倾全部家产兴学者,唯先生所独有。你诚恳说道:“余之经营商业, 不过聊以度日, 初非素封之家, 惟自来抱社会主义, 愿为公众服务, 却为一生不移之宗旨。”1894年,20岁的你,就用积攒的两千银元,在家乡集美创办惕斋学塾,拉开捐资办学的序幕。这条大爱无疆、善德永存的大道,您坚持走了六十七年!
您说:“国民应负私立学校经费之义务,乃国民之天职。”“西洋捐资兴学已蔚成风气,是以余虽办有集美、厦大两校,不足资宣扬,实聊尽国民之天职而已。”六十七年,你“立志一生所获的财利,慨办教育”。你本着“公益事业当尽力勇往,若寸寸计较,无一可成”,把在南洋所有不动产捐作集美学校的永久基金。为创办厦门大学,你认捐相当于你当年的全部资产。“此后本人生意及产业逐年所得之利,除红花外,或留一部分添入资本,其余所剩额,尽数寄归祖国,以充教育事业”。八十年前,你倡办中外教育史上仅见的校友银行,用集友银行的股息及红利,“以行养校”。你坚守“取诸社会、用诸社会”的理念,实践了“教育为立国之本,兴学乃国民天职”的坚定理想!
您说:“鄙人所以奔走海外,茹苦含辛数十年,身家性命之利害得失,举不足撄吾念虑,独于兴学一事,不惜牺牲金钱竭殚心力而为之,唯日孜孜无敢逸豫者,正为此耳。”你把自己辛苦赚来的亿万家财,化作绵绵爱心,洒向嗷嗷待哺的贫困学子。你每月给学生们提供生活补助。宏大学村“不但校舍宽敞,设备齐全,中学生免交学费与宿费,只交膳费,师范生全免,学校还提供被席、制服”。
您说:“兴学即所以兴国,兴国即所以兴家。世之积金钱以遗子孙者,莫非为兴家计,既要兴家则对于兴国之教育不可不加注意焉。”你誓言“不为教育奋斗非国民”,以豪迈气概散尽家财。个人生活却近乎苦行僧般清苦,极度节俭,公而忘私。你常言“正当之用,千金慷慨;无为之用,一文宜吝”。你淡泊名利,上善若水,虚怀如谷,从不把“私立”学校当做私产,甚至从不在任何一座学校建筑上署上自己的名字。临终前你将遗产全部献给教育公益,没留一分钱给子孙。你说:“固然,父之爱子, 实出天性, 人谁不爱其子, 唯别有道德之爱, 非多遗金钱方谓之爱”。黄炎培先生以“毁家兴学”对你由衷赞叹:“发了财的人,而肯全拿出来的,只有陈先生一人!”
您说:“无是非之人非人也,无责任之心亦非人也。”“愿为公众服务,却为一生不移之宗旨”。对你来说,慈善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爱国企业家对社会的责任,是义务,更是使命。1930年代企业陷于困境被要求断供校费。你明确回答:“余不忍放弃义务, 毅力支持, 盖两校如关门, 自己误青年之罪少, 影响社会之罪大”。你重义轻利,先后出售橡胶园、公司股本,“宁可变卖大厦,也要支持厦大”。你却还深表愧疚:“每念竭力兴学, 期尽国民天职, 不图经济竭蹶, 为善不终, 贻累政府, 抱歉无似”。你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以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在中国成就了一个传奇:第一个由私人捐资创办的大学和学村,又先后无偿和完整地捐献给了国家。
嘉庚先生,您善举无涯、爱心永恒,心有万里长风、胸怀家国天下,如水一般泽被万物而不争。这种博大的爱,以宽容的胸怀,去爱所有的人,没有时间、空间、种族的区隔。你捧着一颗爱心一步步走来,给曾经贫穷的民族送来光明和温暖,给曾经困境中的孩童带来信心和希望。在你走过的每一个脚印上,都倾注着一位“爱国、爱乡、爱俭、爱业”的赤子对祖国最深沉的爱。透过你独具魅力的嘉言善行,我们看到了道德的光芒、使命的力量,看到了民族复兴的希望!
德高必有芳邻,品厚定遇知音。慈善开始总是一汪细流,后来聚成爱的浪花,汇成爱的大河;开始是一人走,后来就是一群人的行程。先生以榜样的精神特质和大爱的人格魅力,带动诸多南侨乡贤,形成慈善“群落”奇观,并肩同行,泽被乡里,毓英弘道。您曾经声明:“兹出家财之半,或十分之三四,恐仍不能动其心,故将所有家财尽出之,以办教育,并亲来中国经营,以冀将来事或成功,使其他华侨,有所感动也。”你的身体力行、率先垂范,感动无数华侨投入教育公益事业。翁婿同心,接力赓续。先生之婿、“南国之光、华社先贤”李光前一世慷慨济桑梓,终生勤俭留典范。在你难于维持厦集两校的艰困时期,李光前雪中送炭、积极输财,支持“倾资兴学”壮举。先生族亲,为“战后投资建设闽南、帮助祖国发展实业之用”汇款回国,专门嘱咐,“集美学校如需用,可以支取”,展现其品格的无私和高尚。
大道不孤。在“嘉庚精神”慈善义举的赤诚感召下,百年来,无数爱国华侨、社会贤达和校友师生捐资兴学,仗义襄助,蔚然成风,承接永续,谱写出壮丽恢弘的大爱华章。承载着款款热忱的各界捐助,犹如涓涓溪流汇爱校园,聚成波光潋滟的“集美湖”,润泽一代又一代嘉庚弟子的心田。今天,漫步在一所所“嘉庚系”的学校,座座楼宇倾注着浓浓大爱,片片砖瓦镌刻着殷殷深情。大爱善心与嘉庚精神交相辉映,渗透于学校每一寸土地,滋养着校园每一朵花,倾诉着感人至深的捐赠故事,见证着深沉炽热的慈善情怀。
1921年4月6日,也是清明时节,也是感恩之日。在“山明兮水秀,胜地冠南疆”的集美学村,一栋富丽堂皇的校舍“即温楼”刚刚落成。陈嘉庚举办仪式,让未来的“南方之强”“假此开幕”。之所以选在这特殊的一天,先生就是要让每一位学子都懂得感恩,懂得感谢自己的国家,懂得感谢养育自己的父母,懂得感恩栽培自己的师长,懂得感恩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懂得感念所有给过自己滴水之恩的人!
爱礼懿德芳百年,光前裕后耀千秋。爱是一种可以传递的正能量。爱需延续,善要传承。如今,陈嘉庚的慈善故事,已经成为塑造新时代莘莘学子的最好教材。嘉庚精神,已植根每一位“嘉庚弟子”的灵魂深处,如同火红的凤凰花,绽放出美丽浓艳的光彩。感恩教育成为“嘉庚学校”醇厚久远的文脉筋骨,捐赠文化成为“嘉庚弟子”融进骨血的基因传承,慈善品质成为“嘉庚传人”内化于心的习惯养成。每一位嘉庚恩泽的沐浴者,用心灵分享慈善、用行动传递爱心,关爱他人、关注学校、关怀社会、关心国家。凤凰花开,世纪流芳。“嘉庚校主”泽润千秋的事业绵绵不绝,爱心接力之歌代代传唱。
大爱写人生,善德献中华。陈嘉庚,这位一路捧着爱心播撒阳光的企业家、教育家,用终身不渝公忠报国的初心宏愿,用无私真诚造福社会的责任担当,尚仁累义、大德贻芳,以慈善之爱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上!陈嘉庚的慈善思想,历史价值不朽、现实意义常新,成为引导人们明德惟馨、崇德向善的强大光源,成为凝聚人们守望相助、感恩奉献的深厚文化!映照嘉庚精神的中华慈善,正以靓丽的光谱、强劲的磁场、磅礴的气象,在新征程的中华大地上,彰显新时代力量!
大爱无疆、善德永存;春秋与共,日月齐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