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侨领故里人间事

| 王军萍

我因为与集美大社有缘,也因此与汪国真结缘,这是怎样的一个故事呢?

来大社已有五个年头了,某日,一位嫁到集美大社的媳妇,年轻时在政府部门工作,退休后以收房租的方式来打发闲散时光的大妈,路过我们的诗歌小院,或许是诗歌小院的文化氛围吸引了她,遂进来喝茶,发现我们编辑部的诗歌墙上贴了很多手抄的诗歌笺,她便随口问了一句:汪国真,你知道吗?

汪国真,我怎么会不知道?上个世纪90年代初,全国曾掀起“汪国真热”。汪国真脍炙人口的诗句“意志倒下的时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风萧瑟/晚来风急……”被无数年轻人争相抄写、朗诵、背诵。当时,我这个70末的文艺青年怎么会不认识呢,上学时的绿皮手抄本上怎么会少了他的“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远的路。”“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她随手指着正对我们诗歌小院了一栋白色的楼说,那便是汪国真母亲的养父母家。以前是低矮的闽南古厝,现已变成五层的小洋楼。听这位大妈讲,汪国真的母亲是被大社的一户陈姓收养为长女,有四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估计是亲生父母家中孩子太多,便将这个女儿送养到这户陈姓人家,这家人对汪国真的母亲视如己出,汪国真的母亲跟他们也特别的亲。汪国真的母亲个子不高,皮肤白净,气质非常地好。汪国真的父亲汪振世早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教育系,解放后在北京国家某部委工作,母亲李桂英是北京一家工厂的工人。

刚来到厦门,我还不太清楚汪国真和厦门的故事,后来在一次诗歌朗诵会中才听说,汪国真的家乡在厦门集美的英村。曾和朋友去过英村,当时并不知道那个村庄跟汪国真的联系,后来知道的时候,那个村庄却已经开始拆迁。

汪国真盛年的时候,曾经带着孩子一起回来认祖归宗,当时好像有计划将英村进行规划改造,也有人说要给他开设专门的工作室,可都因为他的突然离世,所有的计划都被搁置了。

关于汪国真母亲的亲生父母和养父母家的现状,我还想知道更多的一些细节,这位大妈却不愿再多谈起。零零星星地知道,两家的后人在国内外都生活得很好。汪国真的母亲现在有八十多岁,在北京生活,近几年经常回集美居住。我告诉这位大妈,英村靠近理工大、工艺美院,近年来,城镇化改造和文化项目建设,周边旧屋都已拆迁,当地政府和民间也举办过汪国真诗歌朗诵会,名人故居建设事宜还是可期待的。

这是我来厦门集美创建诗歌小院后,与了解诗人汪国真母亲家族一位大妈的偶遇,并记录之,但愿这不只是一个过往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