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先辈足迹 传颂嘉庚精神
——小记者夏令营开营
由《集美校友》杂志社、集美报社、嘉庚书房小记者团联合举办,以“追寻先辈足迹·传颂嘉庚精神”为主题的夏令营一行30名师生,7月3日至4日在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第二集美学村”进行实地采访和考察活动。

在两天的参观采访活动中,小记者参观了“第二集美学村展览馆”“水产航海学校旧址”“陈村牧校董故居”“校主陈嘉庚先生雕塑广场”、“森林课堂”等遗址。通过老师讲解和观看,每个小记者都真切感受到先辈们在烽火连天的环境和物资匮乏的年代里,学习艰苦、生活困难的场景,使他们受到了震撼心灵的教育。
在水产航海学校旧址课堂里,小记者端坐在当年的教室内,聆听县关工委范立洋副主任讲述第二集美学村八年艰苦办学的经历和玉田村乡贤与村民无私将43处祖祠、民宅、鱼塘等捐出,作为校舍和办学场所的感人事迹。
志愿者讲解员讲述了陈维风老师听从校主召唤,不远千里,一头挑着女儿,一头挑着书籍行李,从广州步行十几天,来到大田任教;还有俞文农老师为了校主办教育的大计,放弃海外每月一千八百美金的优厚待遇,到大田来教书的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俞文农老师的“祖国都没了,我拿高薪有什么用”的振聋发聩的声音,给小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像。

范立洋主任在陈村牧故居里给小记者讲述了村牧先生在“第二集美学村”八年间节衣缩食,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困难,像父母一样关心学生的生动故事;在嘉庚塑像前,志愿者讲解员描述了当年校主陈嘉庚在这个广场前,给全体师生作《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的演讲,极大鼓舞了师生们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
在森林课堂,小记者们仿佛看到了十几个班级学生在林间空地上。黑板前站着老师,学生席地而坐,膝盖就是课桌。头顶日寇飞机呼啸,地上蚊虫飞舞,林中书声琅琅。

在玉田村,小记者仿佛看见乡亲们与师生一起修校舍、建操场的情景。乡亲和师生互帮互助,克服千难万险,做到教学、抗战两不误。8年间,师生们在大田父老乡亲的帮助下,边学习边抗战,创造了抗战烽火中弦歌不辍的教育奇迹。
傍晚,小记者来到大田城关第二小学,与当地同学一起举行“山海互助共扬嘉庚精神”中队主题会,小朋友们手拉手相互认识,相约厦门再见。主题会上嘉庚书房小记者团聘请范主任及学校刘老师等8人为小记者团顾问,并向城关二小赠送了《学村大观》《学村牧歌》《烽火弦歌》等书籍。夜幕降临,城关二小刘老师指导小记者跳起了“学村操”,大家在小城森林公园广场上,借着灯光交流夏令营一天参观学习的心得体会,合唱集美校歌,度过了难忘的时光。
两天一夜的夏令营,活动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小记者还走访了红军第一村,寻找朱德元帅在大田的足迹;参观了凤阳古堡;最后一站来到高山茶园,动手体验茶叶从采摘到成品茶的过程,每个营员忙个不停、开心不已,收获多多。
(徐昕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