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陈嘉庚与孙厝鲜为人知的故事

| 龙哥

日前,福建省闽南文化研究会会长、福建省政协科教卫体委员会原副主任、漳州市委原常委和宣传部部长、闽南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林晓峰,厦门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厦门日报原党委书记、社长李泉佃,以及厦门市委宣传部、集美区政府等领导一行,冒着酷暑来到侨领陈嘉庚最忠实的学生孙炳炎先生故里孙厝村参观学习。

孙厝村在历史上属同安县仁德里,现属集美区侨英街道,清朝和民国期间因瘟疫及社会动荡原因,民不聊生,孙厝族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离乡背井到东南亚和我国的台湾、香港一带谋生。世易时移,而今,孙厝人安居乐业,有人口3000多,鲜有到国外定居者。

参观团一行第一站来到集美乐安中学,乐安中学是孙炳炎先生践行陈嘉庚遗志而创办的。该校于1983年筹建,1986年招生开学,现有学生3350人,教职工260人。由孙炳炎教育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竖立的孙炳炎铜像矗立于学校重要位置,“大德不孤”四个大字概括了孙炳炎先生的一生。参观团一行瞻仰了孙炳炎铜像,学习了碑记,参观了校园。乐安中学秉持弘扬华侨文化的办学理念,爱国奉献精神已根植在老师和学生们的心中。

参观团一行第二站来到孙厝村参观陈嘉庚母亲孙秀妹的故居。故居大门口墙壁上有一块集美区政府立的“孙秀妹故居”牌匾。故居是闽南常见的一厅二房二巷头二伸脚的房子,在大厅神龛两侧镌刻着一对楹联:“教子读书无致临时搁笔,治家勤俭勿使开口告人”。孙秀妹在书香之家的熏陶下,养成了明事理、知善恶、与人为善的好家风。早年陈嘉庚的父亲常年忙于海外的生意,无暇顾及家庭事务,陈嘉庚由母亲孙秀妹抚养长大的,对母亲非常依赖,感情深厚,母亲是陈嘉庚的引路人,母亲的一举一动也教育和影响了陈嘉庚的一生。

孙秀妹经常带陈嘉庚到孙厝参拜惠应真異大师,惠应真異大师无私奉献和有求必应的事迹感动了陈嘉庚。孙秀妹在1897年染上瘟疫不幸逝世,陈嘉庚择日隆重安葬母亲,为纪念母恩和寄托对孙厝的亲情,陈嘉庚先生在母亲墓亭碑柱上镌刻了一副对联:“山卧青牛陈门厥大,地飞白鹤孙氏之祥”。横批:“彤管碣石留芳”。

陈嘉庚感念母恩,决定凡孙厝人到集美读书免交学杂费,困难者还有奖学金补助,并对母亲的族亲按月发给生活补助。陈嘉庚时常到孙厝视察探亲,他探视的路线是先到云龙岩,站在云龙岩大门前,摘下礼帽向惠应真異大师敬三个礼,再到乐安学校看望师生,接着回到母亲孙秀妹的家一并探望亲人亲戚。那个时候,陈嘉庚一般只带二个人,一个是司机,一个是警卫员。

参观团一行第三站来到望北厝祖厅旁的佛公井,井侧立有一座石碑,上面镌刻着“佛公井”三个字。相传当年惠应真異大师的母亲生病急需水煎药,情急之下大师用脚在地上顿了三下,只见一股清泉喷涌而出,大师取水煎药给母亲服用,母亲的病马上就好了。从此佛公井的水源源不断供应村民,虽然现在用上自来水,但一些村民还有食用此井水的习惯。

参观团一行第四站来到云龙岩,云龙岩是古代同安县出西门第一岩,是古代同安县三个地方神之一的庙(另外一个是马銮有应公,还有一个是白礁保生大帝)其他神都是外来的。云龙岩主神是惠应真異大师。惠应真異大师,俗名孙应(1196-1292年),集美孙厝人氏。宋明时期的名僧,少具慧眼,异于常人,年长云游四方,后结庐安溪泰湖岩,儒释道兼修,历数十载而终悟大道。大师生前弘法说偈,教化大众,弥灾消厄,德泽苍生,坐化后屡显灵迹。宋敇封为“真異大师”,明敇封为“惠应大师”。信众尊称为泰湖祖师、祖师公、孙真人,孙氏族人尊称“俺祖”。

参观团一行第五站到乐安学校旧址。乐安学校是陈嘉庚先生于1920年农历三月十七(公历55日)创办的。为什么取名乐安学校?陈嘉庚当初就想把学校建成有幼儿园、初小、高小、初中、高中、技术职业这样的完整学校。陈嘉庚亲笔书写“诚毅”二字就镌刻在学校。乐安学校创办时没有校舍,受陈嘉庚先生影响,族人孙嘉槌、孙念来、孙守己捐出房子作为校舍,陈嘉庚亲任学校董事长。1947年,乐安学校的第一届学生孙炳炎接力办校。两代侨领同办一所学校,成为爱国华侨在国内捐资助学的一段佳话。

乐安学校解放前曾是地下党活动的据点,培养了很多人才。乐安学校创立时所有课桌椅、教具、老师都是从集美学校调来的,所需经费则由陈嘉庚先生一人承担。

参观团一行第六站来到乐安小学。一进校门就看到孙中山先生的铜像矗立于清廉楼前面。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世界大同的思想境界无人能及,铜像右侧并排有由孙炳炎教育基金管理领导小组竖立的乐安小学碑记,在学校操场北侧矗立着孙炳炎铜像。

乐安小学校舍是1958年孙炳炎出资兴建的,1963年新建幼儿园后又续建礼堂,新校舍建成后曾有浒井、叶厝、凤林的学子前来就学。几经翻建,目前占地面积7570㎡,有教职工45人,学生789人。老师学生牢记“诚毅”校训,传承爱国奉献精神,为社会培养造就了一批批优秀学子。

乐安小学也是在陈嘉庚先生的关心支持下成长起来的。新校区的建设凝聚着陈嘉庚先生的心血,从设计到发展规划均由陈嘉庚先生策划。1961130日,陈嘉庚先生染恙,在京住院,但仍对乐安学校的发展念念不忘。在得知孙炳炎欲再拓建校舍,创办幼稚园时,自京发信函示孙炳炎:“近闻先生拟在贵乡建幼儿园一座,我建议将小学旧校舍改作幼儿园,再将新建小学校舍左右扩建教室各一间,连前共六间,并将后面接建礼堂一座,大约可容七八百人,估价全部工料费约二万余元。如照此计划进行,不但教学方便,而且发展亦较容易。添建礼堂是贵乡群众所要求,因贵乡未有大厦可作开会场所也……”。196133日,孙炳炎复函陈嘉庚先生表示:“……遵照来示计划进行,所需经费已汇存集友银行。家乡教育福利事业素蒙鼎力协助,感激莫名,谨此致谢!闻老伯染恙,侄及此间亲友,均甚关怀,谅吉人天相,早沾勿药,恢复健康为祝!”就此足知,陈嘉庚先生及孙炳炎对乐安学校的发展,何其克尽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