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我爱集美中学

| 任镜波

我感恩校主,我爱校主创办的集美学校,包括集美学校中的每所学校。集美中学是集美学校中一百多年来始终没有变更校名的学校之一,我对集美中学的感情由来已久,就像陈年老酒越陈越香醇。

1952年秋,因为院校调整,我从福州转来集美水产航海学校续学。来集美不久,就被厦门日报社、福建日报社、华东青年报社聘为通讯员。集美中学是我常去釆访的地方,我记得1954年初,厦门日报连续发表3篇我对集美中学的报道。一篇是《柯茉莉买公债》,另一篇是《勤学朴素的侨生李诗壁》,还有一篇是《一个有恒的体育锻炼小组》。柯茉莉是从南洋回来的,家庭条件好,平时花钱就比较随意,听到国家要发行公债时,她想做点贡献,就开始注意节约了。有一次,她在百货商店看到一种新款的毛巾,十分喜欢,想买又舍不得再花钱,因为她要把钱省下来准备买公债。银行到学校发行公债的那一天,她很早就去发行点排队,认购了100元。当时,学校师生的集体伙食费,一个月8元钱,100元就是一年的伙食费。李诗壁是从印尼回来念高中的,他的学习基础差,平时考试所有的成绩都很差。学校老师爱生如子,对他耐心辅导。他自己也刻苦、认真地学习。到期末考试,他各科成绩的总平均竟达到接近80分。他在生活方面十分节俭,侨生常去的“小巴黎”,他从来不去。国家发行公债,他就把回国时带来的钱全部拿出来买公债,一共买了500元。他说:“我回国学习,是为了将来参加祖国建设,现在买公债就是支援祖国建设。”当时,集美中学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以及学生们渴望为新中国建设添砖加瓦的爱国热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19548月,我从学校毕业就被分配到福建省教育厅工作。起初在中等教育处,在一起的还有林祖谋、庄炳章。林祖谋,莆田人,新中国成立后集美学校建立党支部时的第一任书记,是我的入党介绍人;庄炳章,惠安人,集美中学高中18组的校友,原晋江专署文教科副科长。当时,教育厅办公室主任明祖凡,原是厦门市文教局局长,比我早一年调去教育厅。当时,福建省教育工会也设在教育厅,教育工会一位负责宣传工作的吴剑秋,是集美中学高中22组的校友。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或聊天时,常常会想到陈嘉庚、提起集美中学。他们对集美中学的感情,也深深地影响了我。1956年,我随厅长王于畊到厦门出差,第一站就到集美中学。王于畊说:“集美中学学生有四千多人,侨生将近一半,要去看看叶校长是怎样管理这个学校的。”那天,我们在集美中学一整天,了解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教学和学生的生活管理,包括食堂的情况。我们由叶校长带路,一起去拜访陈嘉庚先生。王厅长很重视集美中学,也很器重叶校长,她把集美中学列为全省首批重点中学,还确定了集美中学可以向全省招生的重要举措。我在教育厅工作期间,与叶振汉校长的接触也比较多,从他的身上,我学到很多如何办好一所中学的教育理念和经验。我在闽北几所师范、完全中学工作时,还经常关注集美中学推行的“重政治、抓教学、搞劳动”办学经验,多次向叶振汉校长讨教。

1983年,是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庆祝活动的规模和规格都是空前的。那时,叶振汉是集美航专党委副书记(书记缺)兼校长,我刚从外地调回集美航专。1020日晩上,叶校长要我陪他去鹭江大厦看望从海外回来的校友。我们看望了航海校友后,便去看望中学的校友。我们刚走到中学校友住的地方,有个中学校友先看到我们,便高兴得大声喊起来:“叶校长来了!”一下子就有二三十个中学校友从各自的房间跑出来,他们抢着跟叶校长握手,有的还跟叶校长紧紧拥抱,有的还高兴得情不自禁地哭了起来,他们争着请叶校长到自己的房间畅谈。叶校长在“文革”中遭到严重的迫害,他们非常关心叶校长的健康。这一次拜访,我认识了许多集美中学的校友,觉得他们特别的热情,特别的尊敬师长。

19844月,叶校长离休后患了肺癌,我陪他去上海治病,在中山医院住了40多天。他的身体很虚弱,心率一分钟都在50次以下,医生说做肺癌手术前要先植入起搏器,而且要用进口的。当时上海买不到进口的起搏器,怎么办呢?我打电话给认识不久的集美中学在香港的老校友曾星如,向他详细地说明了情况。他很热情,连声说好。第二天清早,香港蔡其坛校友就打电话给我说:“起搏器已经买到了,是德国进口的,已经托香港到上海航班的空姐带去了,你按我说的时间和联络方式去找她,只要出示身份证,她就会给您。”我拿回起搏器,中山医院的医生和护士都非常感动,他们说:“集美的校友太好了,只隔一天就能送来进口的起搏器。”是年625日,叶校长在集美家中去世,从香港赶来参加叶振汉追思会的集美中学校友有30多人。他们看到叶校长的遗像,想起叶校长生前的教诲和点点滴滴的关爱,个个都泣不成声。

多年来,我在学校工作和参加集美校友总会的工作中,有幸结识了许多知名老校友,如陈村牧、梁披云、蔡继琨、李尚大、李陆大、黄永玉、白刃、林有声、陈耕国、蔡启瑞、张乾二、庄鼎水、庄汉水、王毅林……他们都是集美中学的校友。他们感恩校主、热爱集美、关心母校的成长与发展,对我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们都很爱护我,有的还成了忘年之交。

印尼侨领李尚大校友,每次回厦门都要来集美,常回集美中学走走看看。200110月,我跟李尚大说:“集美中学要争取办示范性高中,需要建一座综合楼,大概需要人民币1500万元。”他说他会跟李成义先生商量。李成义是陈嘉庚的长外孙、新加坡南益集团总裁。他们商量后,不到一个星期,李尚大就来信说李成义答应出1200万元,他承担300万元,而且很快这笔钱就到位了,结果在学校操场旁边建了一座“福山楼”。2018年,集美中学90周年校庆。校庆前几天,李尚大在病中还给我挂电话说:“我爱集美中学,这次校庆,我回不去了,我再给中学捐人民币100万元。另外您帮我邀请厦门何立峰书记、刘赐贵市长,请他们一定要来参加集美中学的校庆。”我是含着眼泪听完他断断续续的讲话。没想到这次通话后还不到半个月,尚大先生就离开我们了。他说的“我爱集美中学”,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埋在我的心里。

新中国成立后,集美中学的历任校长,我都认识。近二十多年来,我跟徐胜年、刘卫平、庄小荣、蒋思彬几位校长有更多的联系和交流,他们都是中学教育界的行家里手,我对他们都很佩服。我和集美中学的许多副职和骨干教师,都是好朋友。集美中学各地校友会尤其集美中学“老三届”厦门同学会的活动,我参加了好多次。集美中学高中42组和初中80组年会,我也是有请必到。集美中学校友会原会长郑玉宗老师经常说:“我们集美中学以前的师生关系是‘师生之间不是父母胜似父母,同学之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这是集美中学尊师爱生的优良传统。现在集美中学是全省首批示范性高中学校,新百年,新征程,希望这个传统能不断发扬光大。我爱集美中学,这也是爱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