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庚精神引领集美校友音乐名家
文 | 李建武
“嘉庚精神”是指陈嘉庚“忠公、诚毅、勤俭、创新”的精神,其内涵体现在爱国主义、无私奉献、诚实守信、自强不息、勤俭节约、开拓创新等方面。陈嘉庚先生重视音乐教育,在集美幼稚园成立时,就为该园配备了钢琴等乐器,这在当时走在了全国前列。1918年3月,《集美学校校歌》在陈嘉庚先生的关心下颁布执行。1925年,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师范高等艺术科。集美学校秉承“诚毅”校训,不仅培养了大量杰出的音乐家,而且众多著名音乐家受到嘉庚精神的感召,积极投身于集美学校的音乐教育事业,下面按照时间顺序介绍部分集美校友中的音乐名家。
《集美学校校歌》与许振源。1917年,许振源(福建厦门人)被聘为集美小学音乐教师,1918年被聘为集美中学、集美师范音乐教师。许振源肄业于武昌文华大学,是该校军乐队队员。文华大学是华中师范大学的前身,许振源是《集美学校校歌》曲调的选用者(详见笔者论文《集美学校校歌源考》)。
音乐教育家、作曲家曾雨音,1928年毕业于集美师范学校艺术科。曾雨音是福建龙岩人,1932年就读于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主修音乐理论与作曲。1935年起在集美中学工作。抗日战争期间,加入周恩来领导的国统区革命音乐社团“新音乐社”。1946年受聘于国立福建音乐专科学校,担任副教授。解放后,曾雨音先生就职于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学院艺术系,担任中国音乐家协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第二届音乐家协会主席等职。代表作品有歌曲《同胞们奋起》《庆祝土改大胜利》《建国家为人民》,论文《梨园戏和基础音乐中曲调线条的初步研究》等。
指挥家蔡继琨,1932年毕业于集美高级师范学校。蔡继琨是福建泉州人,曾就读于集美小学、双十中学等。蔡继琨受到“嘉庚精神”的浸染,致力于发展音乐教育事业,先后创办了福建省立音乐专科学校、中华音乐教育学院等。蔡继琨获得第三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终身荣誉勋章”。代表作品有管弦乐曲《浔江渔火》,歌曲《我是中国人》《保卫福建》《捍卫国家》等。
作曲家江吼,1934年肄业于厦门大学预科班,曾在集美中学从事音乐教学工作。江吼是福建厦门人,1936年前往缅甸谋生,抗战爆发后辗转回国,在贵州遵义加入解放军,任文艺干事。1952年转业回到厦门,先后在厦门师范、集美中学工作,任厦门新歌合唱团(即星海合唱团)的作曲兼指挥,参与筹备成立“中国南音学会”。曾获得厦门缅甸归侨联谊会授予的两个文明建设卓著贡献奖,事迹被载入中国音协编纂的《中国音乐家名录》等。歌曲代表作品有《守卫在海防线上》《英雄小八路》《鼓浪屿》等,用芗剧音乐素材创作《兵民支前大合唱》,以及歌剧《好礼物》。
歌唱家吴天球,1949年就读于集美中学。吴天球是福建同安人,在土改运动期间排演歌剧《白毛女》片段到邻县演出,吴天球出演主要角色。吴天球后就读于厦门师范学校、无锡华东艺专、中央音乐学院、保加利亚索菲亚国立音乐学院。1959年在奥地利维也纳第七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上,吴天球获(独唱)铜质奖。吴天球曾担任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副主任、教授。
作曲家李海晖,1953年从马来西亚回国后,就读于集美中学。曾任中国电影乐团副团长、中国电影音乐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曲,纪录片《冬猎》获政府奖,《黄山奇观》获意大利1983年第36届科蒂纳电影节特别奖,《毛泽东》获1993年电视社教节目类一等奖和“五个一工程”奖等。
声乐教育家杜声洪,1982年到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工作,是音乐系首任系主任。杜声洪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声乐系,曾任集美大学声乐教授,厦门市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等。妻子王瑛是集美大学声乐教授。
钢琴教育家张美卿,1982年到集美师范专科学校工作。张美卿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2002年,张美卿当选《厦门日报》十大新闻人物,集美大学张美卿教授是希望工程捐赠者,通过希望工程帮办公室持续结对6名小学生。
小提琴演奏家刘钟礼,集美师范专科学校教授。1983年,刘钟礼著《乐队小提琴的弓法和指法》,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
音乐教育家谢嘉幸,曾在厦门集美师范专科学校音乐科进修一年,在中国音乐学院硕士毕业并留校任教。谢嘉幸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授,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
音乐教育家陈新凤,1990年毕业于集美师专音乐科大专班,1995年硕士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并留校任教,2002年获民族音乐学博士学位。陈新凤现任福建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民盟福建省委委员。
指挥家李建泉,1992年毕业于集美师范专科学校,现任新西兰黄河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常任指挥,新西兰亚太音乐家协会副会长。李建泉先后就读于福建师范大学、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新西兰奥克兰大学指挥研究生班,曾工作于福州大学音乐系。
钢琴家叶晓初,1995年叶晓初教授到集美大学音乐系工作,曾培养出青年钢琴演奏家牛牛。2010年集美大学音乐学院成立,康长河、胡立志先后担任常务副院长,胡立志创作并指挥合唱曲《我爱嘉庚星》。
民族音乐学家臧艺兵,2015年就任集美大学音乐学院院长,后当选为厦门市音乐家协会主席。臧艺兵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得哲学(民族音乐学)博士,中国音乐家协会普通高校音乐联盟副主席。代表作有《中国音乐史》《民歌与安魂》等。臧艺兵主持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项目《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南音高端人才培养与国际传播》,以及国家社科艺术学项目《生态文明的新领域:公共空间环境音乐应用研究》,在集美大学音乐领域取得零的突破。
在“嘉庚精神”的鼓舞下,集美校友蔡继琨创办福建音乐学院(现更名为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在“嘉庚精神”的影响下,集美大学前艺术学院景国劲院长坚持“嘉庚精神立校,诚毅品格树人”的办学理念,大力推动学科建设。集美大学培养了一批音乐名家,如钢琴教育家蔡妙妙教授,声乐教育家詹士华教授等。
为了大力弘扬“嘉庚精神”,臧艺兵院长导演百年校庆《诚毅颂》文艺晚会。杨丽霞院长导演《华侨领袖陈嘉庚》交响合唱情景剧,2021年《华侨领袖陈嘉庚》在诚毅影剧院成功首演,该剧由集美大学音乐学院承办,集美大学客座教授及词作家王培元、作曲家骆季超共同创作。
集美大学音乐学院优秀毕业生牢记“诚毅”校训,在国内外音乐舞台上传扬“嘉庚精神”,例如,军旅歌唱家项绪文在南京中山陵灵谷寺景区举办公益音乐会。另外,集美大学音乐学院师生还承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演出任务。
(该文是集美大学国家社科基金培育计划项目“中西音乐话语权视阈下的音乐文化志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获得李尚大“学科建设基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