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10. 我和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情缘

| 任镜波

198310月,集美学村隆重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集美学校70周年。校友回来报到时,有一位老校友来找我。他说:“我是林焕斗,大田桃源人。我是集美农林学校的学生,现在农林学校没有了,我要到哪里报到呢?”当时,我二话没说,就带他到集美航专校友住的酒店报到,并请接待人员要给予热情的接待。他很高兴,事后跟我讲了许多有关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情况。这是我第一次对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印象。


后来,时任鹭江职业大学副校长郑克成校友,经常给我他编的油印小报《248窗友》。“248窗友”,是内迁大田时集美商校24组和高8组两班校友共同的园地。他们在这个小报上,发表当年在大田玉田村学习、生活的回忆。他们几次重返玉田村的报道,写得情趣横生,让人读后心生向往。以后,我又读了大田县政协文史委编的专辑《集美职校在大田》,内容丰富,史料翔实,让我对“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存在与价值,有了理性的认识。

2014年,仅仅3个月的时间里,我就四上大田。第一次,我和《集美校友》主编陈经华、副主编钟国平,由党支部书记颜学华开车,当天去当天回。去前,我们商量好,“去后先看看情况,回来想想看能帮忙做些什么?”我们去参观在一个祠堂里布置的“第二集美学村”陈列馆,大田县县关工委副主任范立洋老师,如数家珍地向我们介绍了抗战时期集美3所职校在大田县玉田村艰苦办学的生动事迹,令人感动不已。范老师领着我们去“第二集美学村”的旧址转了一圈,看到许多历史的痕迹和创伤,既令人生敬,又无限感叹!第二次,我约了集美学校委员会副主任、陈嘉庚纪念馆馆长陈呈一起去。我们向他们送了一幅陈嘉庚先生的画像,同范立洋老师、玉田村党支部书记范联中等一起座谈。陈呈向他们建议“应该设一个机构、有一个规划、立一个户头”。大家都觉得这个意见好。第三次,去的人员比头一次多了,有阮基成、李昌彧、张丽君等。这次不仅跟前两次一样,我们吃住自理,还请了20多位在当地工作的集美校友一起来餐聚,共商怎样关心、推动“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保护和修复,同时还推举了一位财经的校友当校友工作的联络人,争取成立校友会。第四次,是陪广州市陈嘉庚纪念中学校长杜学君一行去参观。这次,我还特意邀请了许碧凤老师,我们一起去拜访大田县政协主席郑建勋校友,表示我们对“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保护与修复工作的关心,并请他关心、支持“大田集美校友会”的筹建工作。

通过上述四次的参观和访问,我切身感受到大田县领导和有关社会人士,以及玉田村的干部群众,对“第二集美学村”的保护与修复,已经做了很多的前期工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引起领导的重视和取得各方的共识与支持。于是,我在当年的716日,便向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同志写了一封群众来信。陈述抗战时期集美三所职业学校内迁大田的历史和影响,请求政府应该对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旧址加以保护和修复。822日,我收到三明市委督査室的复信。信中说:“您的来信省委高度重视,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作了批示。接到叶双瑜秘书长在您来信上的批示后,三明市委高度重视,邓本元书记要求大田县委研究提出意见。大田县迅速部署,认真研究,提出了具体保护修缮的意见。”同时,三明市委督查室还向我转达了大田县已经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列为大田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第四批三明市爱国主义基地,并将“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12处古建筑捆绑在一起,拟向福建省有关部门申报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看了这封复信,我欣喜万分。深深觉得各级领导重视群众来信,广纳民意,从善如流;大田县领导高瞻远瞩,守信文化,没有把“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列入开发房地产的范围,而是把它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给予保护下来,这是了不起的。

201410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号召弘扬“嘉庚精神”,共圆民族复兴之梦。大田县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集美校友总会回信的精神,不断推进对“第二集美学村”的保护与恢复。20154月,前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校长俞文农的二女儿俞婉华从香港回来,儿子俞华毅从美国回来,我专程陪他们上大田。当时,“陈村牧旧居”已经由玉田村党支部书记范联中向村民筹资修复利用,而在隔壁的“陈维风俞文农旧居”还是破破烂烂的。我向范联中建议:“这个房子也要赶快修,需要多少钱?”他说需要26万元,我立即表示:“我帮您筹划一半,您再出面筹集一半”。一半是13万元啊,我往哪儿筹划呢?事有凑巧,几个月后集美区委统战部组织民主党派的领导人上大田参观,范启德部长特邀陈经华教授和我一起去。范部长还特别交待他的小老乡、集美区农工党副主委邱顺连女士一路关照我。在参观“安良堡”的路上,我们边走边聊天。当她知道我要帮助筹款13万元时,便笑吟吟地说:“我捐3万元可以吗?”我喜出望外。第二天,她就拿一张3万元的转账支票交到集美校友总会财务处,有她这3万元垫底,我很快就筹集了13万元,除了邱女士的3万元外,其余的款项,则以集美校友总会的名义,全部捐给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保护与利用指挥部”。

20161222日,集美校友总会组织理、监事80多人上大田。因为新任会长陈呈临时出差,由秘书长颜如璇带队,我也跟着一起去。两部大客车相继出发,车上播放着集美校友总会理事、青年钢琴家周宇博教授的唱片,大家欢声笑语。这次,大家参观了“第二集美学村”的旧址,还参加了大田县城关第二小学的升旗仪式和授牌仪式。大田二小的前身,是当年集美三所职业学校的附属小学。根据大田二小的要求,集美学校委员会同意授予“第二集美小学”的牌子。举行授牌仪式时,3000多名少先队员齐唱《集美学校校歌》,歌声嘹亮,响彻云霄。这种热烈、震撼的场面,我还是第一次见到。吴生煌校长请我讲话,我激情地对小朋友们说:“我今年83岁了,我跟你们一样,唱同一首校歌,守同一个校训,我们都是嘉庚学子!”小朋友们非常高兴,真有“掌声经久不息”那回事。第二年元旦,我收到大田二小嘉庚学子的新年贺卡,52个班级,每班一封,都是他们自己精心设计的,各式各样,五彩缤纷。

2019年,我又上大田3次。第一次是陪俞婉华、俞华毅姐弟重访大田。这次,他们看到了已经修好的“陈维风俞文农旧居”,十分高兴,当场发表了十分动情的感言。第二次,我陪集美学校泰国校友会副会长陈坤山、集美工业学校校长陶顺生去参观、访问。陶校长同大田职业中学建立了“同根同源同心同进”的合作关系。“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在鸿图中学演出,我们第一次看到了“九鞠躬”这个节目,声情并茂,我被感动得热泪盈眶。第三次,是陪中央电视台记者王雅丽女士去采访,她很勤快,至今我们还有联系,她也常常念着大田。

2020年,集美大学航海学院、轮机工程学院联合举行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100周年,我先陪同这两个学院的正副书记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参观、体验。过一个星期,又陪同两个学院的领导和各地校友会的负责人一起上大田。在“第二集美学村”的广场,隆重举行了“纪念陈嘉庚先生创办航海教育100周年倒计时100天”的仪式。主持人请我讲话,我说:“抗战时期,沿海各地水产航海类的学校都停办了,唯有集美水产航海学校内迁,在深山坚持办学,延续了学校历史,才使百年老校从无间断,还创造了在山区培养航海人才的奇迹,这是中国第一,世界罕见。”

202218日,集美区诚毅合唱团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参观、演出。合唱团的成员都是省、市、区的有名歌手。合唱团团长谷玉梅,是华侨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资深教授。他们创作的《嘉庚组歌》,在海内外演出,都深受欢迎和好评。我鼓励他们要到大田“第二集美学村”体验生活,我代他们向集美区委宣传部申请了3万元的经费,作为交通、住宿的费用。他们到大田后,准备晚上在大田二小演出。学校没有钢琴,谷团长便立即发动大家捐款,发微信从厦门选购了一台钢琴,当天运到大田,赶上晚上演出。当时,我也用微信捐了1000元,谷团长就是不肯接受。他们上大田后,都觉得受益匪浅。不久,他们就创作了一首男女声二重唱《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由郭肖华、刘续红作词,谷玉梅、刘续红作曲,宿鲁雁、罗峭松演唱,十分好听。“有枝才有花,有国才有家”,是抗战期间,陈嘉庚先生到大田看望师生时讲的,是一句穿过时空的至理名言。

2023128日,我又去了大田,这是我第16次上大田。这次,我是陪集美校友总会副会长汤忠民、副秘书长颜学华、《集美校友》主编陈发河,和爱心校友刘佳彬、王惠卿、池灵娟等一起去的。这次,是集美校友总会向革命老区献爱心的一次活动。刘佳彬校友向“第二集美学村”志愿者赠送了52套西装,向武陵中学生赠送了198套冬季运动服。同时还带去许戎川校友捐赠的运动鞋634双,分别送与上述的志愿者和武陵中、小学的学生。在武陵,我们瞻仰了19298月“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纵队驻地的旧址和革命前辈林志群校友的故居。我们每一次去大田,所见所闻,都是一次深刻的教育,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这一次,我还被福建省电视台《烽火弦歌》摄制组拉去当道具,这也是被他们热情宣传大田“第二集美学村”的精神所感动。

在大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大田“第二集美学村”已先后被列入国家级抗战遗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省级历史文化街区。许多高校在这里挂牌,作为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据不完全的统计,截至2023年底,来这里参加社会实践的师生和来自省内外的游客,已达1601批次,21万人次。来这里参观、调研的各级领导络绎不绝。去年,在相隔不到三四个月的时间里,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彦,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邢善萍,省委书记周祖翼等领导人,先后来这里参观、调研。省领导们对“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的保护和利用,都有很高的评价和重要的指示。

目前,大田县委、县政府以保护好、利用好大田“第二集美学村”旧址群,作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的重要论述的实际行动。他们已经着手编制《“第二集美学村”旧址修建性详细规划》,计划把革命战争时期“中央红军村”旧址和抗日战争时期“第二集美学村”旧址(占地20.23公顷),打造成集红色、抗战、国防、师德、侨乡、台海等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级师德教育基地和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

我认识大田县很多领导,我有很多大田的朋友。我非常钦佩范立洋老师,他是大田一中退休教师。他父亲范鸿声,是集美高级商业学校早期校友。范老师从小就听父亲说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和集美三所职业学校在大田艰苦办学的故事。因此,他还没有退休就到处釆访、收集、整理“第二集美学村”的历史资料。他退休后,更是全身心投入“第二集美学村”的保护和修复、利用,以及各种专项的申报工作,不辞辛苦,任劳任怨。他还创作了许多生动的故事和短小精悍的文艺节目。他挑选、培养的一支志愿者宣讲团,人数多、素质好。他们召之即来,来之能战,不分寒暑、不计假日,认真负责、精益求精。我多次听过他们的宣讲,富有感情,以情动人,入脑入心,不是专业胜似专业。他们创建了一个“嘉庚风?中华情”的志愿者群,成百的兄弟姐妹,天天在发声。每天早、晚,我都要看这个群。每逢节假日,我们还互发视频。范立洋老师上了“中国好人榜”、村姑志愿者林娟为博士毕业的教师团队上党课、陈莉莉在全县“讲解员导游技能比赛”中获一等奖、“第二集美学村”文化传承“八个一”工程启动仪式……喜讯不断,捷报频传。他们一年比一年健康美丽。去年6月,他们给我送了一个“大寿桃”的艺术品,祝我九十岁生日快乐。我很开心,觉得自己年青了,成了“九零后”的一分子。

大田有“第二集美学村”,有志愿者宣讲团,有美人茶,大田山好水好人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