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校友总会

42. 不忘初心 砥砺奋进

| 赖春芹

杨静,198710月出生,2008年就读于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现任龙合智能装备有限公司董事长。20231020日,当选集美校友总会首届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副主任。


巾帼创业 志在千里

杨静提到,她于20125月从美国库克大学学成取得管理学硕士学位后,满怀着“学成归国、报效祖国”的信念回到国内,在集美大学海外教育学院的GAC项目担任英语教师。在厦门这美丽的海岛城市从事教育事业,在外人看来,这份工作对于她这个外表娇小的姑娘再合适不过了,但就在20145月,杨静内心深处创业的决心最终让她选择了转行,响应国家智能制造战略的号召,创立了龙合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龙合智能以智能制造为根基,为客户提供智能物流搬运机器人、智能无人装卸设备、智能仓储软硬件综合集成系统及属具产品等多种系统解决方案。自成立以来,杨静带领团队凭借前瞻目光及创新精神不断进行科技研发和市场开拓,同时携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五研究院、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中科院泉州装备研究所、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上海交大、福州大学、福建农林大学及龙岩学院等机构,为公司的研发创新不断注入新能量;凭借自身的技术实力、过硬的产品质量、广阔的营销渠道,公司拥有分布在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家客户,截至目前,公司已成为研产销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重点企业。


科技创新 引领发展

近年来,智能制造已经成为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与核心动力,对于杨静而言,在智能制造服务领域深耕,实现质的创新与突破,为自己、为企业、为国家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就是她不懈的事业追求。作为企业董事长,杨静始终认为,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公司创立之初,她就将“科技创新引领企业发展”确定为建企方针、将“高品质、重效率、倚创新、稳发展、创幸福”确定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并自20145月起至今始终秉持执行。龙合智能最初的基础业务是属具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受益于中央《中国制造2025》发展规划的全面实施,杨静根据公司的发展规划适时调整了公司新的发展方向:组织技术创新研发团队,抓准时代契机,开发袋装产品终端物料装车系统,奔赴“智能”赛道,实现公司主营业务的产业升级,成为一家集自主研发、高端制造、营销服务为一体的现代化智能制造企业。


志存高远 贡献力量

杨静说:“创业是一个艰辛的赛道,而女性创业往往要比男性多付出几倍的艰辛,尤其是制造业更甚,但创业绝非是偶然。在美国留学期间,我切身体会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与冲突,了解到当时外国人眼中的Made in China便意味着抄袭、没有技术含量、品质差,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要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制造,这也是推动我投身装备制造产业的不竭动力。”为此,杨静投身智能制造实体行业,致力于工业车辆及仓储物流标准化工作并努力赶超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要求。

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20173月起,杨静作为全国工业车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属具工作组组长、仓储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践行标准化工作者的使命担当,积极参与所在行业的属具及仓储物流标准体系建设工作,完成了3项国家标准和25项机械行业标准计划项目的申报工作。截止目前,工业车辆属具行业共有现行有效标准15项(含货叉标准),其中国家标准6项、行业标准9项。为更好地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加强中国在世界工业车辆标准化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截止2023年,杨静作为中国专家成员之一先后9次参加了ISO/TC110工业车辆技术委员会系列会议,推动了工业车辆向智能化、信息化方向发展,为实现国家工业车辆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望未来,杨静希望龙合智能能够继续深耕智能制造领域,为全球客户提供更先进、更智能的物料搬运解决方案。她坚信,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龙合智能将为实现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和智能制造的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嘉庚精神 传承不息

杨静谨记“诚以待人,毅以处事”的校训精神,始终秉承“真诚、感恩,世界本是一家人”的治企理念,关爱员工,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同时始终把公益爱心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角落,扶贫济困、帮助残弱,积极参与光彩事业、疫情防控、助力乡村振兴等活动。

在谈到如何在企业经营过程更好地贯彻母校的教育理念时,她说,母校教育理念中蕴含的嘉庚精神,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在管理公司过程中,她切实践行嘉庚精神,培育具有共同价值观和使命感的团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同时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品牌价值。

作为青委会副主任,杨静对青委会未来发展信心满满并充满期待。她认为,嘉庚精神所蕴含的爱国、诚毅、担当和创新等品质,不仅是校友们共同的精神财富,更是推动青委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未来,青委会将搭建平台,加强校友间的联系与交流,建立更加紧密的互助关系,同时不断创新青委会的发展方式,拓展业务领域,积极寻找与校友们事业发展相契合的合作机会,推动校友们在各个领域的创新与发展。